源頭減量
誰來拯救罹患「無主廢炎」的資源?

躺上台東建農掩埋場上的無主廢炎患者。
我國面對武漢肺炎的防疫工作,扎扎實實地獲得國人甚至全球的掌聲,雖然疫情未歇,尚待努力,但已令國人對政府信心大幅提升。然而,對於另一個可勘比擬為疫情的垃圾危機,不論是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的表現卻拖泥帶水,且錯誤百出,亟待政府高層與整個社會正視。
我們可以把垃圾看作是罹患了「無主廢炎」的資源,也分輕重症,輕者稍加治療(整理或處理),就可再生利用;重者則需要加護醫療(技術密集的專業處理),才可重獲新生;為讓疫情可防可控,必須要有「分艙分流」概念,讓輕重症者能夠區分開來,如果把這些得病或未得病、病情輕重不一的資源患者通通送往火神山(垃圾車),交互感染下,只有死路一條,下場就是火化場(焚化廠)或墓地(掩埋場)。
說好的循環經濟,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今年8月台東縣長饒慶鈴對外宣示為解決台東垃圾無去處的問題,將啟用已14年未運轉的焚化爐,台東縣議會更在9月4日通過「重啟焚化爐修繕預算案」,預計花費5.63億元啟用台東焚化廠,其中中央補助4.2億元,地方配合款1.43億元。除了以補助「利誘」,中央更以不啟用焚化廠即追回補助以及不給其他替代方案任何補助的「威脅」手段迫使台東就範。中央對焚化全力支持的心態,對照蔡英文總統就職時定調的「循環經濟」發展方向,不禁讓人想問執政團隊,當初循環經濟的承諾,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為此,台東環保聯盟、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海湧工作室、環境法律人協會等七個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向社會解釋為何台東不該啟用焚化廠,並呼籲立院刪除環保署補助台東啟用焚化廠的預算,一起來搶救小英總統循環經濟政策。立委林淑芬以及吳焜裕委員辦公室主任吳東傑並出席接受有四十七個團體簽署的連署書,允諾協助扭轉環保署錯誤施政方式。
- 〈政策錯誤閒置十四年 台東想重啟焚化爐 環團批縣府、環署〉,焦點事件,2019.10.14.
- 〈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說好的循環經濟呢? 環署補助台東焚化爐挨批〉,環境資訊中心,2019.10.14.
- 〈砸5.63億重啟台東焚化爐 環團批:製造環境問題又白花錢〉,NowNews,2019.10.14.
- 〈台東重啟焚化廠 環團:焚化廠需求低〉,民視新聞,2019.10.14.
- 〈反對台東啟用焚化爐 環團:白花5.63億〉,蘋果即時,2019.10.14.
- 〈台東焚化爐要重啟 環團憂造成空污、爐渣污染〉,芋傳媒,2019.10.14.
- 〈環保署補助台東重啟焚化廠 環團:說好循環經濟呢?〉,自由電子報,2019.10.15.
- 〈不到7千字計劃書環保署就給4.2億 林淑芬轟:台東焚化爐計畫浪費公帑〉,信傳媒,2019.10.15.
焚化本身問題重重――反對台東焚化廠啟用的理由之二
吃臺鐵便當不產生垃圾的遐思異想
失火的資源回收與廢棄物處理體系(四)

完備生產者延伸責任 引導回收物流入循環
儘管我國現行資源回收制度有前述優點,但仍有不少地方有待改進,否則也就不會有回收場失火頻傳的事情發生。其關鍵問題在於,雖然有讓生產者繳交回收清除處理的費用,其額度卻不見得能夠反映成本,無法讓每個參與回收的角色都能得到合理利潤,尤其是基層拾荒者與小型回收商。回收鏈的眾多環節中只要有一個環節斷了,整個物質流就斷了。因此,如何讓每個參與回收過程的人,都能得到合理利潤,讓生產者繳交的費用反映成本,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