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源頭減量

支持環保署第二版「限制含塑膠微粒之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製造、輸入及販賣」草案 反對延長銷售緩衝期

日期: 
2017/03/24 (週五)


【環保團體聯合聲明】

支持環保署第二版「限制含塑膠微粒之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製造、輸入及販賣」草案 反對延長銷售緩衝期

2017年3月20日環保署召開「限制含塑膠微粒之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製造、輸入及販賣」草案公聽會,提出多項政策,我們予以肯定。

社會: 
山林水土: 

減塑減速 慢慢活著 快快行動

要減少塑膠與其他物質的使用,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消費行為,同時我們也必須想辦法改變企業的商業模式與政府的物質管理政策,最後我們必須要轉變全球的經濟制度。但改變自己,總是最簡單、也最根本的第一步。

首先,我們必須學習不受廣告吸引,不以潮流時尚來肯定自己。要買東西之前,先問自己有沒有必要,到底這東西是必需的,還是只是自己想要的。然後再思考看看,這需求有沒有可能是假性的,是業者藉由廣告、假學術讓我們以為是必要的。對於必要的需求,除了買東西之外,有沒有其他不必使用到物質的方式,或者可不可以用借的。最後,對於必要的東西,我們必須去檢視它是用什麼材質做的,耐久程度,選擇對環境生態沒有傷害或傷害最小的產品。

根據這樣的原則,我們可以羅列許多減塑或減少物質使用的行動,比如說:

環境與健康: 

塑膠的濫用

塑膠是由短期內難以再生、寶貴、有限的石油資源製造而來,製造過程中又產生許多環境與健康成本,而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卻在別人的「設計」之下,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成為奢侈浪費、竭澤而漁的幫兇。是誰設計了我們?就是那些服膺資本主義邏輯、一心一意追求利潤的業者啊!但另一方面也是我們認同了這樣的設計。想想看,現在有多少人明明知道自己每天都會外食,卻因為塑膠提供的「廉價」、「方便」,從來不自己攜帶餐具與提袋,一份早餐可能就拿了3、4個塑膠袋,到飲料店消費時,又拿了塑膠提袋與外帶飲料杯,中餐買便當時,又帶回了用完即丟的便當盒。但是,現在每個人家裡,幾乎都有可重複使用的便當盒、購物提袋、水壺或水杯,只要養成攜帶習慣,我們可節省多少資源?

環境與健康: 

戴奧辛危機:美國專家要求停止焚化

日期: 
1999/07/23 (週五)

世界知名廢棄物處理專家
柯保世博士(Dr. Paul Connett)等離台記者會


(台北/七月二十三日)世界知名的廢棄物處理專家柯保世博士(Dr. Paul Connett) 在結束來台一星期的訪問後,譴責台灣依賴焚化來解決垃圾的問題。柯保世博士是紐約聖勞倫斯大學化學系的教授,在研究了四十二個國家的廢棄物管理後說道:看到台北北投焚化爐的煙囪頂端竟然有間餐廳,我直覺是不可思議的事 ,更遑論台灣即將在未來的四年裡計畫再建二十六座焚化廠。台灣對這種技術的信心相當程度的被誤導了。柯保世博士認為當地政府忽視垃圾焚化處理所帶來對身體健康的嚴重影響。

柯保世博士表示,美國雖然只燃燒百分之十五的都會垃圾,但是美國環保署已指認垃圾焚化處理是美國目前產生所知人為致癌物戴奧辛的主要來源。台灣的環保署卻決定百分之九十的都會垃圾以焚化來處理,這比世界任何國家都高。柯保世博士說:很不幸的,台灣的焚化處理計畫缺乏責任;光有排放標準並不夠,真正的保護需要檢測食物及母奶中戴奧辛的含量。沒有做這方面檢測,政府就是在盲目飛行。環保署並沒有對食物或人體戴奧辛或水銀污染的檢測計畫。

社會: 

澎湖不需垃圾焚化爐

在2000年前後數年期間,國內眾多環保團體與社區因為環保署的垃圾焚化政策,而展開了一波接一波的反焚化爐運動,成功阻擋了十座大型垃圾焚化廠,並讓環保署修正垃圾處理政策,確立垃圾零廢棄目標,預定2020年時要達到75%的垃圾回收率,既已營運中焚化廠則預定2012年開始除役,並於2026年全部除役完畢。同時當時環保署也宣佈未來不再興建焚化爐。而我國的垃圾回收率,也逐年提高,至今已達50%以上,使得需要焚化的垃圾還不到營運中的24座焚化廠設計處理容量的一半。若非環保署允許這些焚化廠收受可燃的一般事業廢棄物,這些日夜排放戴奧辛與重金屬的焚化廠早可關掉近一半;即使收受了一般事業廢棄物,這些焚化廠的實際處理容量,平均也只達設計處理容量的70%。

在焚化設施餘裕量如此充足的情況下,卻由於高雄市調漲外縣市垃圾處理費、台中市以自顧不暇為由拒收外縣市垃圾,而使得今年年中前,中南部部份縣市(如南投)垃圾堆置無處去,離島如澎湖也因為垃圾轉運及處理費用增加,而企圖爭取自設焚化廠。在這場根本不該發生的「垃圾大戰」鬧劇暫歇之際,環保署不思好好檢討如何避免再次發生這種垃圾調度問題,同時藉機督促與支持沒有焚化爐縣市積極減量與回收,反而在拜會澎湖縣政府時,由署長親自表達支持縣府興建小型焚化爐的決定,並允諾協助爭取相關經費(約5億)。1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源頭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