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碳排放與節能減碳

「停車節」的省思

九月十八日剛剛度過一年一度的停車節(Parking Day),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在此與各位分享。

這是一群關心環境的人士四年前在美國的舊金山所發起的一項運動,主要的訴求就是,希望我們居住的城市中能夠少一點交通的污染,多一點親近環境的綠地。所以,每年會在「停車節」這一天,在都會區中的路邊停車格中,將停車格裝飾成一天的綠地公園,讓你的城市充滿綠地。

我們都知道,都會區的路邊停車是一個城市中交通管理,或者是環境管理上很重要的指標。例如美國華盛頓特區的道路,幾乎沒有路邊停車格。也因此,市容的整潔性相對提升,雜亂性相對減少。這是華盛頓特區處理交通問題的基本手法。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都市規劃系的Donald Shoup教授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他發現洛杉磯的駕駛每天平均要花3.3分鐘的時間尋找路邊的停車位停車,大約相當於跑了半英里的路程在街頭中繞路以尋找停車位。所以,以洛杉磯的車輛總數乘以半英里的距離,然後乘以一年365天的累積日數,一年下來光是為了找停車位所行駛的路程就高達950,000英里的距離。這個數字有多大呢?大約是繞地球38圈之遠。Shoup教授說,大多數洛杉磯的駕駛捨棄高價位停車場的停車位不停,寧可在道路中繞來繞去以求低價位的路邊停車。也因為如此,都會區中就充滿了尋找停車位的車輛,增加了許多空氣污染的問題。

環境與健康: 
氣候與能源: 

經濟風暴下 被漠視的環境

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已多有徵兆,如近日媒體報導澳洲的大堡礁,珊瑚生態逐漸衰落,北極冰洋的冰層面積漸漸縮小等。另一方面,伴隨著其經濟的高速成長,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也是能源、資源的消耗大國;其他新興國家也競相加入經濟競技場,爭奪有限的資源。近日,全球的經濟崩跌,股價下跌,各國經濟成長下滑、市場需求緊縮,但原油價格的起落,由去年六、七月漲到每桶140美元,近期又跌回約70美元(甚至40多美元)。原物料價格也大都下降,如較之去年,汽油價格降59 %、鎳價格降55 %、鋁價格降36 %、銅價格降53 %、銀價格降24 %等。以上這些現象,就環境觀點來思考,啟示了甚麼?

在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於原則或作法,就是把環境成本內部化,把環境資源或使用環境的代價加到產品價格上去,或採取經濟手段運作環境資源,其實例如徵收碳稅、建立碳交易市場。全球的資源越用剩越少、污染物(含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越來越多、全球環境問題越發明顯及趨於嚴重,但由第一段所陳述,目前世界運作中的經濟制度或各國的政策,好像沒有如此的運作。經濟系統自在的運作,似與環境問題脫鉤、彼此沒牽扯。在所謂「二十一世紀議程」,環境問題似要被排入議程,但看起來還是排不上議程的。美國迄今尚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尚未上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想法呢?

環境與健康: 
經濟: 

節能減碳的禮記大學篇

在社會共識上,環境保護是一個接受度相當高的價值,但這只是在理念的層面。在具體議題上,能否落實環境保護優先的原則,則必須考慮經濟利益、欲求滿足與生活便利性種種現實因素;這時價值的取捨,往往就有衝突。

這在中科、蘇花高等重大開發案中,支持與反對的團體之間,會出現那麼大的爭議,就可以發現大家雖然在嘴巴上都講「保護地球環境」,但要不要因為認同環境價值,就願意犧牲經濟利益的好處;在每個案例,不同的團體與個人往往會做出不同的抉擇。

上 週有關中秋烤肉所引發的輿論爭議,就是一個有趣的案例。對於這次的爭論的焦點,如果不是放在批判政府的立場,我個人對這個議題的觀察,則認為這是一次有意 義的社會對話,對話的焦點討論的是:環境保護究竟應該由「修身齊家」的個人道德層次做起?還是要由「治國平天下」的大處著眼?

環境與健康: 
經濟: 
氣候與能源: 

全民大減碳、財團馬上飆碳

台灣每人每年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為12噸,是全球人均排放量3.9噸的3倍。馬英九總統的環保政策中在減碳的部分,他希望台灣能在他執政8年後,也就是2016到2020年間,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到2008年的水準,在 2025年回到2000年的排放量,在2050年更要達到2000年排放量的一半。這種環保政策不但是愚民政策,亦將貽笑國際。

其一、為什麼要到2020年間才能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到2008年(今年2.7億噸的水準,這代表當世界各國不斷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時(皆以1990年為減量標準),台灣卻反其道而行,優先繼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到3.6億噸再減量。

其二、在2050年要達到2000年排放量的一半(即為1.15億噸接近台灣199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21億噸),更是不可能的任務,除非要求台塑集團與中鋼集團先關廠。同時根據工業局永續發展組的統計,累計95年度總排放減量16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總投資費用達81億元,平均減量成本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約5,000元。那麼請問馬總統要減少2.4億噸的二氧化碳要花多少錢?

氣候與能源: 

跟鬼拿藥單的能源政策

在全球暖化、資源枯竭、環境破壞等由過熱人為活動產生的惡果的交互作用下,其所導致的全球性氣候異常與物價高漲已令節能減碳成為媒體熱門話題、政府響亮的口號以及良善民眾在個人生活上自我要求的目標。在種種受到鼓吹的減碳作為上,具市場商機的或許得到最大的推動而受到注目,比如省電燈泡與LED燈。

據報載,能源局於6月4日表示,將強制提升11項電器用品的能源效率基準,其中白熾燈泡能源效率基準預計年底就會公告,並於民國101年實施,預期屆時其將無法達到標準而停產,全台將有2,500萬顆白熾燈泡面臨汰換,「商機高達20億到30億元。」雖然法規還沒正式實施,但公部門已開始作為,各級政府將全面汰換鎢絲燈,全國135萬盞路燈也朝改用 LED路燈規劃。

然而省電燈泡與LED燈具雖然較省電,但省電燈泡含汞,LED燈具含砷,均是有毒重金屬,其在生產過程與廢棄後所造成的負面環境影響,不容忽視。政府在大力推動之餘,可曾想到因此而增加的環境負荷,包括被汰換的大量廢棄燈泡的回收處理,以及省電燈泡與LED產業在成為社會新的依賴後,因此持續釋出的重金屬在環境與食物鏈中的累積?

脫掉馬英九的「九萬兆」內閣的減碳外衣

台灣的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但以使用面積計算,人口密度則為第一高的孟加拉國的三倍);每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自1990年到2005年間,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長了約130%(是1990年的2.3倍),為全球成長趨勢速率的四倍。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年均值已超過12公噸,是全球平均的三倍。

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引起氣候變遷等環境問題,已到了危機的地步。在聯合國的報告中,台灣屬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現在台灣溫室氣體的個人排放量已經超過英國、德國和日本以及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人均值排放量。如何有效地與世界同步,降低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是迫不及待的工作。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碳排放與節能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