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英國研究指出,全球碳排放量於2009年稍降後(估計達84億公噸碳,約合308億公噸二氧化碳排放),今年恐將再創新高,全球排放量增加率將超過3%。在2009年的碳排放量增加率約為1.3%,其基本原因為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帶來的經濟衰退影響,到2010年情況好轉;尤其中國與印度,即使在2009年的碳排放增加率仍高達8%、6.2%。這些成長,將吃掉(抵銷)已發展國家的減碳努力。
整個看起來,環境與經濟是那麼的同一回事,僅管有那麼多的協議/議定書、綠色科技、綠色能源、綠色採購、「節能減碳口號」措施等。經濟一直成長,碳排放就一直增加;所謂的「能源使用與經濟發展脫勾」、「每年降低能源密度、提高能源效率多少」云云的效果,看起來是緩不濟急、效果不大,只是政治人物的口號囈語,只是國際間減碳協議的推託籌碼。因為發展中國家仍一直在發展其經濟;而就我國內來看,政府的施政政策仍是強調促進經濟成長,當政者的主軸作法仍是強化公共建設、投資,因此能源用量仍持續成長。看起來,唯一可以減少碳排放的作法,就是「經濟衰退」,方可使得化石能源消耗量減少。
經濟體系的運作,就是在自由市場下,讓個人或企業追求最大的利潤;雖然說,也促成資源的有效利用。但是,經濟運作下的「環境」是假設「資源」供給是無限的,且生產量常是不足的。但是,今天的經濟系統運作,卻常是生產量供應太大了,常見工廠生產的東西還沒上市場,就已成過時產品(視同廢棄物),路旁街角廉價品一堆。常見市場上所供應,已經不是應乎「需求」,而是提供為「慾求」及「炫耀」了。
經濟學家或經濟投資者,充份利用現代科技(如網路、股市、快速大量的運輸工具、財稅銀保體系)及全球化體系(去除國與國間的障礙,如WTO所推動的全球貿易自由化、如貨幣流通政策),帶動生產、促進經濟,但地球環境就遭殃了。
由於目前生產體系(工廠)的巨大生產能力,尤其在中國,雖使各地的消費者受益,但由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到成為廢棄物的速度很快,加上不斷、大量的開採能資源、不斷大量的排出二氧化碳及廢污物,而地球的資源有限、含納廢污的涵容量也有限。(中國人是非常經濟的動物,為追求財富、經濟利益,非常勤快認真,也非常聰明努力。中國的領導政府雖是共產黨的,事實上是非常極權、求利及有效率的。)在全球經濟體系的全速運轉下,地球環境正如急馳撞牆的汽車,離撞毀的時刻只剩瞬間。
目前,地球溫度降不下來,天災頻仍;窮國、窮人已先受其害。
經濟系統必須改變,人民的消費習性必須改變,生活的態度及方式必須改變。除了自發性的、倚賴宗教鼓動的等等之外,更重要的是當局政府的施政政策須能卓越、智慧的帶領與轉變。
- 作者:金心(看守台灣協會 會員)。
- 發表日期:2010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