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無車日的明天過後
一年一度的「國際無車日」又來到,當天縣市首長帶著民眾,照例的騎著腳踏車,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大人小孩熱鬧一番,但,明天過後呢?
國際無車日的本質是什麼呢?其乃源起於外國城市過量的汽車橫行,為求喚醒民眾減少開車,達到節能減碳、降低空氣污染等目標,而於平常日,劃出禁止汽車通行的區域,讓民眾無法開車進入該區域;這幾年來,台灣有些城市舉辦「無車日」之活動,仍停留於「例假日大家來騎自行車」,未能再向前一步,舉辦平常日「禁止汽車通行」的無車日活動。為什麼呢?
近年來,我們對於「節能減碳」的世界潮流,經由媒體的大量報導,似乎“動”了起來,但再進一步的觀察,其於交通運輸方面的進展,實在令人擔憂。 中央部會看不到整合性的政策目標與持續性的有力措施,至今尚未提出二氧化碳減量的具體目標和時程。交通部官方網站,當前重點工作,洋洋灑灑十大項,卻不見「節能減碳」之有效措施,更遑論節能減碳之具體部門目標和時程。能源局統計運輸部門之石油產品消費,至95年底,每年仍然呈現正成長。石油產品消耗愈多,二氧化碳的排放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