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力行零廢棄 對抗全球暖化

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全球暖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在今年的地球日前後這段期間,許多環保團體舉辦了相關活動,而部分公司也紛紛加入了減碳的行列,至少減碳口號喊得價響。這是令人欣慰的現象,表示大多數人們不再像是個毫無警覺、被慢慢煮熟的青蛙。

要減少碳排放,除了多騎腳踏車、隨手關燈、節約用電、或減少吃肉等方式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且是每個人都可身體力行的手段,即是所謂的零廢棄策略,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源頭減量,也就是避免垃圾的產生。當我們買了不必要的產品,進而製造了原可避免產生的垃圾,則不論其是資源回收再利用,或者被送到焚化爐或掩埋場,都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這也代表著我們浪費了這個產品從原料開採到成為產品時所需的能源,而能源的投入,以目前的能源結構而言,就代表著二氧化碳的排放。

根據我們的粗略估算,以近年的家戶垃圾成分為基礎,丟棄1公斤的垃圾,大約浪費了28.62 百萬焦耳的能量。而2006年我們送到焚化爐與掩埋場的家戶垃圾有485萬噸,等於我們這一年浪費了1,388.5億百萬焦耳的能量,相當於385億度的電,如果以台中火力電廠來發電的話,將會排放33.94百萬噸的二氧化碳,約為全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0%。因此,如何避免廢棄物的產生,將對溫室氣體減量有很大的助益。

在以往,我們的生活型態深受這個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直線型經濟模式的型塑,許多人在行銷廣告的刺激下,買了許多雜七雜八卻不見得用得著的東西,或者是使用壽命短暫的產品,從而產生了許多原本可避免掉的垃圾。零廢棄這個策略,首先即是要我們檢視生活的各層面,判斷想要與必要的分別,避免從事不必要而只是想要的活動,以避免垃圾的產生。對於難以避免的垃圾,則藉由分類回收再利用,使這些有限的資源回到我們的經濟體,而分類則是每個人都可以做、也是資源能否回收再利用的重要前提。因此,要達到零廢棄,要打造一個「循環型社會」與「低碳經濟」,我們每一個消費者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日前環保署公佈,我國民眾於2007年用掉了180億個塑膠袋,換算成重量約為6.3萬噸;寶特瓶回收量也增至9.7萬噸,相當於42億支600C.C.的寶特瓶;保麗龍免洗餐具也因茶飲連鎖店外帶飲料杯的風行,回收量回增至1千噸。這些數字反映了現代人奢侈浪費卻品質低落的生活。

仔細想想,如果我們不買瓶裝飲料、自備購物袋和餐具、盡量不到使用免洗餐具的餐廳用餐、並減少外帶的行為,這些一次性產品是不是有許多均可因此避免?而且,我們不只是減少了垃圾,我們也在催生一個更優質的餐飲文化:一個以珍惜質感取代用過即棄、以悠閒慢活取代匆忙便利的文化,同時,也避免了這些塑膠製品從石油開採、運送、提煉與產品製造、配送以及廢棄後的回收與處理所需的能源。所以,要對抗全球暖化,請從身體力行零廢棄做起。

  •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 發表日期:2008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