鍇霖疑雲追追追:說好的玻璃砂,為何變成超出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的玻璃纖維樹脂粉?

據媒體報導,環保署與新竹縣檢警單位於去年(2019年)11月接到民眾檢舉,發現有不肖砂石場業者於油羅溪行水區內堆置及回填大量廢棄物,包括廢木板、廢塑膠、廢管材,以及廢玻璃纖維樹脂粉,甚至發現有害的事業廢棄物「銅玻纖維污泥」,經過檢警多月追查,已將砂石場負責人移送法辦。這案子不禁讓人聯想到屏東的鍇霖案,類似的手法與廢棄物,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難道一國兩制嗎?1
據媒體報導,環保署與新竹縣檢警單位於去年(2019年)11月接到民眾檢舉,發現有不肖砂石場業者於油羅溪行水區內堆置及回填大量廢棄物,包括廢木板、廢塑膠、廢管材,以及廢玻璃纖維樹脂粉,甚至發現有害的事業廢棄物「銅玻纖維污泥」,經過檢警多月追查,已將砂石場負責人移送法辦。這案子不禁讓人聯想到屏東的鍇霖案,類似的手法與廢棄物,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難道一國兩制嗎?1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再追屏東枋寮鍇霖公司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疑雲!立法委員陳椒華、王婉諭偕學者黃煥彰、台南社大、看守台灣協會揭露屏東縣議員劉淼松經營的鍇霖公司違法收受有害事業廢棄物的新事證,並用XRF快檢儀器現場檢測樣本,顯示重金屬銅含量超高,且出示重金屬超標的TCLP檢驗報告,證實為有害事業廢棄物——玻璃纖維樹脂粉料,而非先前鍇霖與屏東環保局所稱的玻璃砂,要求屏東環檢重啟調查,並安排本週六(11/14)前往鍇霖現勘,請環保單位採樣蒐證,勿縱容議員與其公司逍遙法外。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台南學甲爐渣案引發關注,立委陳椒華繼上月28日到學甲現勘後,3日再於立法院與環保團體台南社大及看守台灣協會聯合舉辦記者會,強調數十萬噸爐渣違法填埋農地是惡行重大的環保犯罪,竟僅輕罰6000元,惹怒鄉民與鄉親,甚至新案迄今還未開罰,質疑台南環保局吃案包庇,要求環保署再次開挖遭填爐渣的農地和工業區,採樣及檢驗重金屬全量。
中華醫事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抨擊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為超級恐龍條款,「致污染環境」五字反而成為環保犯罪的脫罪保護傘,只要取巧未超標即無法引用此條,可免去刑責,因此要求修法刪除。記者會邀集台南市環保局、環保署、農委會和工業局等相關單位說明,以釐清疑點、爭點和責任。
台灣2019年事業廢棄物申報產生量約1,984萬公噸(不含剩餘土石方、污染土壤),其中88.5%來自工業。事業廢棄物高達84%以再利用方式處理,廢棄物搖身一變為產品,其中卻有不明數量循環到農地與魚塭,日積月累下,一步步蠶食我國乾淨土壤、糧食生產用地,危及食安!2020年7月3日環保署對天下雜誌報導做如下回應:
「近五年來各地環保機關通力合作,完成全台71處非法棄置場址廢棄物移除工作;此外透過檢、警、環合作,近五年查緝869件非法棄置行為並移送地檢署,有效打擊不法。……
儘管我國現行資源回收制度有前述優點,但仍有不少地方有待改進,否則也就不會有回收場失火頻傳的事情發生。其關鍵問題在於,雖然有讓生產者繳交回收清除處理的費用,其額度卻不見得能夠反映成本,無法讓每個參與回收的角色都能得到合理利潤,尤其是基層拾荒者與小型回收商。回收鏈的眾多環節中只要有一個環節斷了,整個物質流就斷了。因此,如何讓每個參與回收過程的人,都能得到合理利潤,讓生產者繳交的費用反映成本,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