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廢棄物

專用垃圾袋全面降價?反映成本才是正解!


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提出垃圾清運政見,要讓市民倒垃圾更方便、更環保、更省錢。具體作法包括增加定點清運地點和時間,提升清潔隊員福利並讓他們有便利的機具設備,同時還要設置智慧垃圾收集機與資源回收機等設施。

檢視其政見說明,可知這位曾任台北縣長的候選人,確實有看到新北市及許多其他縣市的垃圾清運問題。目前全國除了台北市外,垃圾清運大體採取沿線收集模式,也就是垃圾車與資收車沿著大街小巷慢慢開,播放〈少女的祈禱〉提醒住戶出來丟垃圾;這些清運車輛每條大街小巷都要跑,沒時間停下來等民眾,因此常見太晚出來的民眾拎著大包小包追著垃圾車跑。而在台北市,垃圾清運採的是定點收集、分日分類的模式,垃圾車與資收車會定時於定點停個十分鐘左右,讓附近居民拿垃圾出來丟,且每週一、四、六和二、五收的資源物是不一樣的,如此可藉民眾之手,讓資源物先粗分類,以減輕清潔隊後續細分類的負擔。至於晚歸上班族,垃圾車是否定點定時停下來對其意義不大,如果社區裡沒有回收站,根本沒有倒垃圾機會,於是有的把垃圾偷塞到公園垃圾桶裡,有的偷放在路邊一角,有的則拿到辦公室裡。

環境與健康: 

洋垃圾入侵 我國資源回收體制面臨嚴重考驗


中國自年初禁收洋垃圾以來,雖然對再生處理廢棄物的處理業者而言帶來極大商機,卻對我國回收體系造成莫大衝擊。這些來自美、日、歐的洋垃圾,在國際上流竄,尋找可以取代中國的再生處理管道,包括我國的再生處理體系。由於其數量遠高於各國再生處理體系的處理容量,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不僅回收物變賣價格崩跌,也排擠我國回收體系的回收物變賣管道。

我環境品質受影響

這次《蘋果日報》的調查報告,讓我們看到拾荒者與回收業者辛苦收來廢紙或廢塑膠,卻賣不了多少錢,甚至堆在回收場內,賣不出去,這不僅使他們的生計受到嚴重打擊,也衝擊我國實際回收成果。

比如說,有許多回收業者已開始不收紙容器,因為一般造紙廠寧願進口廢紙,而不收含有塑膠膜、衍生廢棄物較多的紙容器;而回收商要把廢紙容器送到全國唯一一家處理廠,運費可能遠高於變賣收入,因此有些回收商就乾脆不收了,拾荒者也不撿了。如此,成為垃圾被送到焚化廠或流落環境中的廢紙容器與其他競爭不過洋垃圾的回收物勢必增加,進而影響我國的環境品質。

環境與健康: 

拆穿歐欣掩埋場的真面目七部曲——政府護航 掩埋場偷渡工程大砍植被與挖泥岩


2017年3月17日,台南社大就召開記者會提出質疑,比對歷來空拍照片及套圖,發現2016年8月水利局核准歐欣的沉沙滯洪區已堆放砂包,反而阻擋上游野溪流動的動線;而在空拍的飛行過程中,仍可隱約看見溪水之反光,顯示此河段是有水的。然而2017年1月進行的空拍結果卻發現,此支流旁的林相被清除,支流完全被砂土覆蓋。質疑將此河道墊高的原因?破壞林相將牛埔溪之支流截流,這樣的滯洪工程的適切性與專業性何在?1


20180823-fig01.jpg

2017年12月28日,台南市水利局於網站公布南區(龍崎廠)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核發施工許可說明如下:2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循環經濟的另類荒謬——蓮溪埤的非法掩埋


高雄路竹區的蓮溪埤,是二仁溪的滯洪區,腹地廣大,許多水鳥棲息。這裡曾是一塊美麗的溼地,也曾經被規劃為水庫,根據部落格「半竹野紀」的記載:

蓮溪埤位在路竹鄉最北邊的二層行溪畔,……很有可能就是二層行溪以前的河道,退化而成的牛軛湖,……蓮溪埤並無所謂上下游,水源應該多來自雨水及地勢影響而蒐集,現今蓮溪埤附近除埤塘外,還有廣大的溼地,也是白鷺聚居的場所,其可以灌溉的,應該也僅限於其週邊往北到二層行溪畔的農田。

蓮溪埤曾經被試圖規劃為水庫,不過後來似乎放棄了這項計畫,這項資訊可以參閱右側地名檢索系統的「高雄縣-路竹鄉-『連溪』」相關敘述:「由於蓮溪為本縣西北部一帶範圍最廣的一個淡水貯水窪地,在剛終戰後自來水尚未普及的時代,曾經被附近數鄉人士,委請臺灣省公共工程局(省住都局的前身),於民國52年規畫將之建為「蓮溪湖水庫」,計劃以二層行溪為水源,成立一個範圍含蓋茄萣、湖內、路竹、阿蓮、田寮等鄉的區域性自來水供水系統,但因所需工程費用龐大,財源籌措困難,以致未能付諸實現。」1

掩埋場錯在那?——反駁富駿聯合聲明

日期: 
2018/08/14 (週二)

【環保團體聯合聲明稿】


2018081401.png
遙望馬頭山。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申請於馬頭山開發掩埋場的富駿公司和其夥伴可寧衛公司,於8/14日在蘋果、自由等平面媒體頭版刊登一則聲明「掩埋場有錯嗎?」,抱怨該案環評審查三年多來,遭反對者使盡全力抗議,甚至屢屢訴諸司法加以阻擾。他們認為掩埋場是不可取代的環保設施,而該案開發「牽繫著台灣未來廢棄物最終妥善處理的命脈」;言下之意,希望取得政府和社會大眾支持,讓他們早日通過環評,儘速開發。在此先就富駿場區有無常態地下水、司法不起訴及馬頭山區域有無地下水,特反駁如下:

循環經濟的另類荒謬——枋寮養殖專區以事業廢棄物當回填土


屏東縣枋寮鄉新龍村,是漁業署規劃的番仔崙養殖專區,台灣石斑產業的重要產地。原在外開店的陳右穎四年前回鄉,接手養殖。陳右穎說,番仔崙養殖專區養的魚種有石斑、龍膽石斑還有午仔魚,目前外銷以中國為主,年產值大概超過10億左右。由於外銷價高,當地居民幾乎全靠石斑魚維生。2018年3月起人和村1處魚塭,遭回填惡臭的不明廢土,整片土地滿溢噁心的泥臭味,旁邊的謝姓養殖戶更說,最近天氣開始變熱,他的魚塭鄰近廢土,深受其害,除了受到土方落塵影響,每天上百台砂石車經過,養殖的蝴蝶魚被震動嚇到不敢吃飼料,全部翻肚,一池就損失百餘萬元。魚塭旁的水池和塭堤盡是魚屍,在夏日高溫曝曬下,魚腥味非常難聞,自己養的3隻狗也不知為何陸續暴斃,令人驚恐。


20180813-01.jpg
番仔崙養殖專區——以事業廢棄物當回填土。

2018年5月23日自由時報地記者陳彥廷有如下的報導:

經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