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5日台南市政府召開記者會宣佈龍崎掩埋場預定地暫列自然地景,消息傳來環保團體與在地居民同表肯定;但歐欣公司透過媒體大表不服,提出兩項質疑,我們一一回應如下。
一、關於歐欣公司質疑台南社區大學動物調查移花接木
- 2019年1月25日當天自由時報相關報導有如下內容:
歐欣公司在聲明中質疑:市府以黃煥彰教授在掩埋場預定地範圍外5百公尺半徑內發現罕見動物,例如水鹿梅花鹿、生態豐富為由,進場勘查泥岩地形,將本公司廠區劃為保留區,卻故意忽略這些影片並非在本廠區內拍攝,且忽略其真實性及證據性,光靠這些影片就狙殺本公司在這12年來在當地溝通的努力,以及完全忽視環評結果!科學論證講究證據,但現今,證據呢?請拿出證據來!證明這些不是移花接木的假新聞!
回應:
-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召集人黃煥彰特別提出說明,每次媒體訪問都先告知調查範圍主要原則是以掩埋場預定地外半徑500公尺為主要調查範圍。從沒說過這是在歐欣場址內所作的調查,那來移花接木,但生態保育以棲地保育為重點,野生動物活動範大相似的棲地環境出現的機率就會高。
- 翻開2003年「南區(龍崎廠)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環境影響說明書6-28頁明述:陸域動物調查範圍包括本計畫區與周邊500公尺,調查路徑包括裸地、竹林、灌叢、住家、水塘等環境,哺乳類調查包括黏鼠板、目擊、鳴聲、足跡、排遺、掘痕等方式。當時大部分的調查以周邊500公尺為主。
佐證資料1:2003年環境影響說明書中的陸域動物調查範圍 - 當時在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時,農委會特生中心前後提出二個質疑:在人煙罕至、干擾少出現稀有動、植物之機率高,且非以目視既可判斷。與動植物調查並未深入開發區75.4公頃之計畫區內部是否具代表性?
- 開發單位答覆說明:本計畫屬於惡地地形,其植物組成原本就很單調,雖然本計畫調查樣區沿著計劃區產業道路系統做便利設置,然在現場目視範圍整個地區的環境,可初步判斷植物樣區的設置應該不至於和未調查到的區域有太大的差別,且其他地區出現稀有植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於陸域動物調查,由於其組成與和植物群組成及結構有關,因此本計畫之樣現調查應足以大至描述該計畫陸域動物的組成,特別是可能出現的保育類動物。
佐證資料2:特生中心對動植物調查提出質疑與開發單位回應內容
- 開發單位答覆說明:本計畫屬於惡地地形,其植物組成原本就很單調,雖然本計畫調查樣區沿著計劃區產業道路系統做便利設置,然在現場目視範圍整個地區的環境,可初步判斷植物樣區的設置應該不至於和未調查到的區域有太大的差別,且其他地區出現稀有植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於陸域動物調查,由於其組成與和植物群組成及結構有關,因此本計畫之樣現調查應足以大至描述該計畫陸域動物的組成,特別是可能出現的保育類動物。
- 當時環評委員李培芬教授也質疑生態調查僅在道路邊緣進行,似未涵蓋本區代表性的環境。
- 開發單位答覆說明:調查區域中包括竹林、果園及積水環境,故陸域動物相調查應可詳實反映出當地之陸域動物情形。
佐證資料3:李培芬教授質疑調查範圍的代表性與開發單位回應內容
- 開發單位答覆說明:調查區域中包括竹林、果園及積水環境,故陸域動物相調查應可詳實反映出當地之陸域動物情形。
- 台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從2017年1月起,以掩埋場預定地外半徑500公尺為主要調查範圍。在牛埔里青灰岩周遭架設自動照相機,設定了幾個以掩埋場外圍的場域做生態調查。場域設定(1)穿過掩埋場的牛埔溪;(2)沖積平原及芒草原;(3)泥岩坡地邊的疏林地;(4)廠房遺址周邊環境──這與環評調查計畫的主要調查範圍與情境相似。
- 我們拍到許多食蟹獴在山溝活動的畫面。除了記錄到動物足跡、獸逕、食蟹獴,還拍到覓食中的白鼻心、穿山甲、鼬獾、野兔、水鹿與梅花鹿等,鳥類更多有大冠鷲、大彎嘴、小彎嘴、翠翼鳩、灰腳秧雞、斐秧雞、棕三趾鶉與竹雞等,因台灣人長期以來被教育成泥岩惡地是草木不生的地方,所以這些生態初探的調查資料,顛覆了我們過去對泥岩惡地的生態的認知,所以原龍崎工廠341公頃具有學術研究與教育的價值。
佐證資料4:自動相機影像紀錄
佐證資料5:獸逕與足跡
二、關於歐欣公司質疑中寮隧道改善工程是否也不應施作
- 2019年1月25日當天自由時報另則新聞也報導了歐欣如下質疑:
歐欣環保公司也提出反擊,質疑日前的會勘沒有公信力,而同屬泥岩地形,且有更大量的山頭被鏟平作為中寮隧道改善工程,是否也同樣的不應該施作?
回應:
- 當天會勘重點在於確認歐欣掩埋場預定地之地景,是否遭遇緊急情況?這答案顯而易見:由於歐欣已取得水土保持施工許可證,一旦動工,需要數百萬年才得以形成的自然地景,就再難回復,該場址確實面臨立即明顯之重大危險。而台南市府在會勘後,也評估認為該場址極具自然地景價值,為避免其被水土保持工程破壞,故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84條第2項規定,將該掩埋場場址指定為暫定自然地景,再依《自然地景與自然紀念物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由市政府農業局擬具評估報告,及由相關局處、學者專家組成審議委員會進行自然地景審議,審議後再做最後決定。
2018年1月滯洪池工程泥岩遭挖除自然地景遭破壞 - 田寮3號高架橋及中寮隧道是自民國85年開始施工,民國89年完工,迄今已通車使用約16年,因位處泥岩、砂頁岩等複雜地質構造及經長期調查及監測,本區受旗山活動斷層影響每年抬升8公分、受龍船斷層影響每年抬升6公分,造成隧道內路面擠壓隆起及高架橋端伸縮縫擠壓損壞。高速公路局已於本路段投入大量人力經費進行共20餘次施工改善以維持短期安全通車,但仍無法滿足長期穩定安全之要求,正進行長期改善,將中寮隧道上方土方挖除變成明隧道,並將挖除的土方回填於高架橋下方,以徹底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高速公路局 - 歐欣掩埋場情境與此相似,同樣位於處於古亭坑泥岩、砂頁岩等複雜地質構造,而掩埋場開發區一樣有龍船斷層通過?另外還有龍船背斜與古亭坑背斜,而龍船背斜有明顯抬升現象,而掩埋場開發區位於龍船背斜的斜坡,這樣的抬升當然是不等量抬升,另外我們在歐欣掩埋場區內與區外發現多條不同方向的斷層泥,其影響為何?掩埋場周遭500公尺內二處水池都發現有沼氣噴發,這些代表風險的因子早在日據時代就已發現――1928年飯塚保五郎就有研究報告就指出掩埋場周遭的地質環境有斷層泥與沼氣噴發,為何在環評計畫書內未有任何引述?
左圖:掩埋場區域內見到的斷層泥痕跡;右圖:掩埋場周遭500公尺內二處水池皆有沼氣冒出 - 中寮隧道上方大量的山頭被鏟平讓其變成明隧道,是當初高公局未考慮活動斷層通過的錯誤選址,如今的工程改善是為了保護人民安全與防止災害。而歐欣掩埋場不但要建在世界級自然地景上,又在水源頭,政府本就應有預防災難的責任,阻止相似情境的災難重複發生,世界級自然地景的永續價值與潛在的多重風險堆疊,難道中央政府不需進行政策檢討嗎?我們反對草率設置掩埋場,但我們更反對選址錯誤的掩埋場,因它沒有解決問題而是在為下個世代製造災難。
參考資料
- 〈歐欣質疑龍崎生態影片非廠區內拍攝 黃煥彰:重點是地景保留〉,自由時報,2019.01.25。
- 〈龍崎掩埋場開發案停工 歐欣反擊:中寮隧道也不該施作〉,自由時報,2019.01.25。
- 〈國道3號田寮3號高架橋及中寮隧道長期改善工程〉,交通部高速公路局,2019.01.16。
- 2003年南區(龍崎廠)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環境影響說明書定稿本
- 作者:黃煥彰/台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召集人、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 發表日期:2019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