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估的執行應該電腦化
近來環境影響評估為各界所詬病,不只是工商業界、連環評委員們也對環境評估審查過程極為不滿,究竟發生什麼問題讓環境影響評估變成公共廁所?為什麼許多環評委員們覺得審查過程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但是工業界與工商媒體、如工商時報在十月十四日就以中科小媳婦環評高標準為題大肆批評環保署。曾有人利用問卷問民眾是否接受或信任環評的結果,結果約有五至七成的民眾不信任環評的結果。
自環保署成立以來,許多作法常常模仿或移植國際先進國家的相關制度或法規。環評法也不例外,只是好像都學了半吊子,也沒有人問過在台灣的現有制度下,制度要如何設計才會適用。自公告實施以來,在環保人士看來,環評審查會好像是橡皮圖章,幾乎每評必過,環評通過之後環評書往往就束之高樓,好像也沒有什麼用。但是當我們詳細閱讀環評書時,當地資料常常描述不完整,甚至無法反映當地的地理與環境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