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塑膠

到底有多少平板包材付之一炬?源頭細分類數據竟能解開長年謎團!

環保署與各地環保局沾染了一個很不健康的官僚文化:報喜不報憂。比方說,當本協會指出各縣市環保局送到焚化爐或掩埋場中的垃圾裡,有超過30-40%的廚餘,應該加強廚餘回收,擴增廚餘處理設施,結果廚餘回收量幾年下來沒有什麼長進,甚至還些微下降,但垃圾中廚餘含量卻大幅降低,2020年時大部分縣市的垃圾廚餘含量已低於30%。我們懷疑是否該數據的調查方法有所改變,或廚餘含量從溼基變成了乾基,一問之下,原來調查方法沒變,廚餘含量計算方式也沒有改變,是執行者從中央委辦變成各縣市環保局委辦。自此,垃圾中廚餘含量變成一個沒有參考價值的數據了。

打破平板塑膠容器回收困境

打破平板塑膠容器回收困境

上市場買菜,是現代人的日常;而常常隨著大包小包食物帶回家的,除了塑膠袋之外,還有許多用來盛裝生鮮食品、被歸類為「平板容器」的塑膠托盤與包裝盒。在越來越多人口往都市集中、都市持續擴張蔓延的現況下,食物從農場到餐桌的距離拉遠、環節變多,要避免不用這些平板塑膠容器,對商家而言並非易事;然而,這些不容易從源頭減量、應該要大力回收的平板塑膠容器,其回收率卻遠低於最該從源頭減量、常常用於盛裝不必要飲品(瓶裝水與含糖飲料)的塑膠容器「寶特瓶」!儘管我們在櫃台付款把這些盛裝著食品或飲料的塑膠容器帶回家時,都已付出一筆用於其「回收清除處理」的資源回收費用,平板塑膠容器和寶特瓶廢棄後的身價與命運卻大有不同。

快快樂樂出門,帶塑膠袋回家 三百壯士篇

三百壯士篇

看守台灣協會為了想了解一般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頻率和行為,以及對於塑膠購物袋減量政策的想法,於是我們做了一個問卷——快快樂樂出門 帶塑膠袋回家。目前收到的回應數量已經突破三百份啦,本問卷會一直開放讓所有台灣民眾填寫,理論上……理論上啦,直到回應人數突破兩千三百萬之前都不會關閉。不過現在為了紀念這三百壯士……啊不是,為了感謝這三百多位認真幫我們填寫問卷的小夥伴們,現階段來整理一下大家的回應吧。


隱身沐浴用品的水溶性聚合物

在下歐契爾.阿克利雷特.克羅斯波利馬,某大咖塑膠兄的遠房親戚!

前陣子有位朋友來函說,她不小心踩到地雷,買到含有塑膠微粒的洗面乳。由於環保署的「限制含塑膠微粒之化粧品與個人清潔用品製造、輸入及販賣」政策早已實施多年,全球許多國家也都已經實施管制,我們很訝異她竟然還能夠買到含塑膠微粒的產品,於是請她提供含有成份說明的產品照片,如果真的有塑膠微粒的話,應該趕緊去檢舉。

她立刻傳來照片,仔細一看,原來這產品還是來自國際大廠,他們命名喜歡疊字,商品名中有兩個「可」的。從產品成份說明中,我們也找到了嫌疑犯,名稱叫做“Acrylates/C10-30 Alkyl Acrylate Crosspolymer”,是丙烯酸酯類(acrylate)的共聚物,是由丙烯酸(acrylic acid)、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以及丙烯酸烷基酯(alkyl acrylate)等三種單體共聚合而成,且是三維結構的交聯聚合物(亦即以多官能基的分子將聚合物中不同的分子鏈交聯起來,成為一個巨大的網狀分子)。簡單來說,它和壓克力塑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親戚,有共同的基因(甲基丙烯酸),但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

山林水土: 

肯定北市率先禁一次用塑膠杯 但盼建立配套措施把關替代材質同時強化減量效果

環保署於今年四月公告修訂《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除了要求連鎖的飲料店業、便利商店、速食業、超商應提供手搖飲料、咖啡自帶杯五元差價優惠,同時要求連鎖超商、速食店要有一定比例門市提供循環杯租賃服務之外,並授權各縣市政府提報禁用一次用塑膠杯實施日期。自帶杯五元差價優惠政策一出爐,得到民眾熱情響應,自帶杯情形據說已有大幅提高,只是增幅未明,實際成果有待觀察,不過已令環保界相當振奮。

坤輿 龍崎 馬頭山 掩埋場爭議連環爆、垃圾多到燒不完! 環團呼籲廢物總量管制、環保署應和民間合作速推資源永續管理法

日期: 
2022/08/02 (週二)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坤輿掩埋場因規避環評,日前由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苗栗縣政府應要求坤輿停止試運轉及所有開發許可,反坤輿自救會及當地鄉親,總算迎來抗爭21年以來的初步勝利。數個環團1於8月3日聯合召開記者會指出,本案突顯地狹人稠的台灣已經相當難以找到合適掩埋場址,高價掩埋處理費又誘使重重黑影撲向台灣所剩無幾的肥美、幽勝之地,人民已然活在垃圾與黑道雙重夾擊的恐怖陰影中!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