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成化學安全與永續無毒的經濟
今天要來聊什麼啊?
就前陣子啊我們跟國際消除有機污染物聯盟(IPEN)的夥伴團體合辦了一場研討會嘛,主題就是轉形成化學安全與永續無毒的經濟。內容大部分在談全球化學污染的現況,以及我們該如何思考下一步,如何敦促整個化學工業、以及政府管制的轉型,以邁向化學安全、永續經濟為目標。事實上這場演講的內容和對象比較偏向化學工業界和政府決策者,但其中有許多資訊也值得一般民眾注意、有些觀念也值得深思,所以我解讀整理一下今天來聊有關化學污染以及我們該怎麼辦。
今天要來聊什麼啊?
就前陣子啊我們跟國際消除有機污染物聯盟(IPEN)的夥伴團體合辦了一場研討會嘛,主題就是轉形成化學安全與永續無毒的經濟。內容大部分在談全球化學污染的現況,以及我們該如何思考下一步,如何敦促整個化學工業、以及政府管制的轉型,以邁向化學安全、永續經濟為目標。事實上這場演講的內容和對象比較偏向化學工業界和政府決策者,但其中有許多資訊也值得一般民眾注意、有些觀念也值得深思,所以我解讀整理一下今天來聊有關化學污染以及我們該怎麼辦。
中油大林煉油廠重油加氫脫硫工場於去年(2022)十月27日晚間發生爆炸意外;大火直竄讓附近居民提心吊膽,不敢睡覺。事發後當地居民甚至有人自發性在中油門口長期抗爭,要求中油道歉遷廠!而中油一開始則把原因賴給管線破裂意外,所幸在高雄市府及時代力量陳椒華委員分頭要求下,中油才委請第三公正單位調查原因,儘管四個公正單位早在今年一月底就完成調查報告,但中油僅於二月中提供陳委員一份簡略的「1027中油大林廠事故行政調查專案報告」初稿,至今遲遲未能公開完整報告,其中是否有不方便告人之事?從這份初稿,可看出端倪。
現在人類面臨氣候急遽變遷、生態多樣性減少、自然資源枯竭、森林等綠地大幅減少、土壤退化、生態環境與食物鏈的嚴重污染、糧食安全等多重危機,這在媒體大力放送各國日漸頻繁的乾旱、洪水、暴風雪、熱浪等未來只會更極端的極端氣候事件下,普羅大眾都已意識到人類的危機,覺得人類應該有所改變。但是民間普遍被動消極,等著別人先改變,而被賦予帶領社會改變的政府,卻仍把經濟成長率當成重要施政指標,只要有經濟成長就覺得有政績,而不管經濟成長的果實其實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其惡果,也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多重環境危機,卻由大多數人以及未來世代承擔;也不管這些多重環境危機,都是源於褐色產業在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褐色經濟模式下,規模一直放大的結果。
而當他們施政無法獲得大多數人肯定,就拿著國家的錢亂發討好人民,等於是拿著我們繳的稅來買我們的票,卻無視這個國家留給下一代的債務逐日高築!
2023年1月10日台南市長黃偉哲與市府秘書長方進呈、副秘書長邱忠川、警察局長方仰寧、經發局長林榮川、政風處長高伯陽、環保局代理局長侯俊彥等首長召開「行政透明記者會」,針對「前經發局長疑似涉貪」、「爐碴爭議」、「治安」和「光電設置」等社會關注事件,詳細說明相關立場和處置作為。黃偉哲表示,關於這陣子衍生的紛擾,外界傳言過多,市府有責任讓民眾知道真相。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中央法規有歷經變動,在前市長賴清德及他自己任內都有持續清除。至於爐碴有沒有毒?市府也表示,只要在符合環保署法令委託第3方公正檢查下可以合格使用,但是現在大家對爐碴以訛傳訛,不敢使用爐碴再生粒料是很可惜的事。
我躺在地上,望著藍藍天空,四周低沉的引擎聲、人聲,像流水般潺潺流過,老實說,那感覺還不錯。在這座高速發展的水泥叢林裡,一座座高聳入雲的鋼筋水泥建築,封控了我們的視線,想要好好看著藍天,得躺平了來看,像個井底蛙般。
曾有個精通動植物與原住民文史地理的生態學者跟我說,許多人崇拜水泥,把堅固的鋼筋水泥建築、平整硬實的混凝土鋪面,視為進步象徵;長著雜草的綠地,則是一文不值。在他們眼中,水泥實可封聖,稱之為"Saint Cement",並不為過。
Saint Cement,意譯聖水泥,音譯聖邪門。聖邪門,這名詞好像也可拿來形容許多受到人們崇拜、卻帶著邪門的玩意兒,真是有點邪門。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台東可以稱得上是本島還沒被工業汙染的唯一縣市,好山好水的農產品價格比西部高一些。由於沒有空氣汙染,台東市區就可看到上百公里外的高山和離島,綠地藍天、田園海洋一覽無遺,這也是遊客到台東一遊的主要吸引力。
但台東縣政府即將啟用焚化爐,雖號稱通過空污檢測,但起爐與停爐的升溫與降溫過程大概要花半天,產生的戴奧辛劇毒含量遠高於容許標準,環保法規卻沒要求監測,加上有毒的底渣、灰渣還會汙染土壤、地下水。台東好山水形象一旦破功,農產價格優勢不再,地價下跌,觀光業受阻,居民與觀光客都將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