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空氣污染

漠視頭家生活權利的政府污染管理

高雄縣大發工業區於去年(2008年)12月份發生四次臭氣污染事件,讓位於當地的潮寮國中、小的多名師生,因身體不適集體送醫,而引起全國關注。然而事發至今,環保署與縣政府尚無法找出污染元兇,而受害的師生們反要暫遷他校上課;憤怒的居民揚言要政府賠償,而環保署、縣政府與工業局卻上演著互踢皮球的戲碼。令人憂心的是,這種找不到污染源的污染事件,在不肖廠商意圖以成本外部化的方式因應將長達數年的全球經濟風暴,而政府公權力卻無法發揮效能下,將一再地發生。

這些事件突顯了環保單位不僅無能評估長期低濃度的污染風險,也無法掌控短期高濃度的污染來源;不僅常常無法將散落於農業區或住宅區的污染工廠繩之以法,也無法好好管理工廠集中群聚的工業區;不僅無法預防污染於事先,也無能查緝污染於事後。這些公權力的不彰,固然有部份是因為環境污染事件的查證原本就複雜,困難度較高,但是管理制度在拼經濟思維下所受到的扭曲,才是主因。

首先,是工業局的有權無責。以輔導工業發展為本位的工業局,對於其所設置的工業區,握有核准進駐廠商之空污與水污設置許可與操作許可的權力,可是當有廠商未依法排放時,查證的責任卻在環保單位;而且工業局執行這許可權力的目的,在於提升行政效率而非預防或減輕污染;儘管環保應是工業區管理的重點,但其始終非身為工業區主管機關的工業局的優先考量,而以單薄的人力來應付環保業務。

社會: 

還是要找出污染源

高雄縣大發工業區在上個月(2008年12月)發生多次的臭氣污染事件﹔鄰近的大寮鄉潮寮國中與潮寮國小,在這幾次不明氣體侵襲事件中,有百多名師生因為臭氣的影響,造成身體不適而送醫治療,其中以潮寮國中受害最為嚴重。12月25日上午又發生第三次臭氣事件,造成潮寮國中28名師生、潮寮國小2名學生送醫,潮寮國小還因此停辦原先預計在12月27日舉行的運動會。但是,臭氣侵襲事件並未因此結束;12月29日又發生第四度的臭氣侵襲事件,有多名師生送醫治療;高雄縣府教育處因應家長提出遷校上課的要求,更於12月30日決定兩所學校師生2009年1月5日起遷移到附近學校上課。

由於大發工業區是經濟部工業局開發管理的工業區,而受害的國中、國小與鄰近地區又屬高雄縣的轄區,環保署則為空氣污染防治的中央主管機關;因此,這次臭氣事件也造成環保署、工業局與高雄縣政府三方對於權責問題與處理模式,出現不同的意見與口水。此外,政府與受害地區居民的溝通,也出現困難;環保署於12月 28日邀集學者專家於大發工業區召開說明會時,由於鄉民不滿官員和學者「閉門開會」,而不直接面對鄉民說明,三、四百位鄉民數度企圖衝入會場,與現場員警發生推擠衝突,場面失控。最後,縣長楊秋興保證在十天之內談妥賠償條件,才化解了這段僵持了三個小時的衝突。

環境與健康: 

理性專業vs形式環評-----兼覆環保署的覆文

12月17日早上九點,再次代表地球公民協會出席林園三輕場更新案環評的健康風險評估專家會議。會議中,本文作者特別針對環保署在回覆「環評草菅科學與人命」一文中,「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三輕更新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尚未通過環評審查」這一點,提出程序問題;既然環評尚未通過,則應該等這個案的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出來後,再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審查,才能釐清三輕林園石化廠更新運轉後是否對其鄰近民眾健康造成危害。

會議主席與綜計處處長針對這個提案的答覆為:這個環評案在環評小組會議既已作成有條件通過的決議,在環評大會中,委員們對這個案對其周遭居民潛在健康影響有虞慮,退回環評小組,經小組決議專家會議只能針對健康風險評估計劃書進行審查並提出建議,讓計劃書修正後通過。

所以在環保署的回覆文中,談到此案環評尚未通過,專家會議是為解決爭議議題等的說法,只代表著一種形式上的程序正義。本文作者與另一位被推薦出席的專家的實質感受就是這個環評案已預設通過,只因健康風險評估計劃書寫的不好沒有實質通過,因此請出席專家會議的學者修改計劃書後即可通過。

環評草菅科學與人命

最近代表環保團體出席石化工業的政策環評與林園三輕更新案的健康風險評估專家會議,感觸良多;發現此時的政府好像為了經濟發展,又回到台灣的五0年代,為了經濟發展什麼都可以犧牲。一個評估案都未完成,政策已決,環評已經審查通過,溝通會議或是專家會議都只不過來幫環評擦屁股,擦不乾淨也沒有關係,反正西裝一穿上,還是人模人樣。

一個石化工業政策環評還在討論評估範圍與項目時,林園三輕場更新案已有條件通過環評,國光石化廠的興建也是既定的政策。石化工業的持續發展最主要的目的在於乙烯的自給率,但原油不能自給、政府的補貼、國際競爭力,與外在成本等都不在評估的範圍。更奇怪的是這政策環評竟然是設定石化工業持續發展下而進行評估,當在溝通會議上本文作者提出一個科學的政策評估案,應該要有替代方案,也應該針對不同替代方案進行評估。這個計畫主持人竟然可不顧科學的揚言絕無替代方案,過去一般民眾刻版印象認為環保團體不理性,其實有些學者更不理性,為了替政策背書到毫無科學理性的地步。

反怠速是開創性的環保措施?還是環保秀?

五月中旬有一則有趣的環保新聞,源起是台南市正在執行的汽機車反怠速政策;該規定要求車輛停車等候時,未關閉引擎的時間不得超過3分鐘,否則將受罰。這則新聞則報導取締到「車震」怠速超過三分鐘的情事。

根據報載,這次取締發生在凌晨4時。有輛汽車未熄火將車停放在台南安平5期重劃區的廣場旁,怠速引擎聲引起早起運動民眾的注意,向環保局電話檢舉,稽查員迅速前往現場。當稽查員趨近該小汽車時,察覺到車內有人窩在駕駛座旁的前座「晃動」,渾然不知有人靠近。稽查員並未驚動車內的人,靜悄悄地依照作業標準來執行稽查,將採樣器放在車體後方排氣管前,並閃到一旁進行錄影蒐證。

稽查人員足足錄下3分30秒怠速狀況,等到「車震」狀況停止之後,確定車體不再連續晃動,才上前拍打車體,叫喚車主出來。當時車內男女一陣錯愕,連忙整理衣裝,男子步出車外時,還散發著酒氣,稽查員表明身分,說明是執行反怠速稽查取締任務。這名男子得知是環保稽查員執行公務,鬆了一口氣,因為當車子被拍打時,他擔心遇到抽戀愛稅的歹徒。該男子向稽查員表示,家住台南縣,不知道有這條規定,但稽查員還是鐵面無私地開出1000元罰單。

環境與健康: 
經濟: 

這是什麼海洋國家?


數百年前,葡萄牙人在航向日本的途中,望見台灣這麼一個龐然大島,不禁嘆道:「福爾摩沙!」,美麗之島。我們也洋洋自得於這個封號。執政黨更認為台灣四面環海,是個海洋國家,要海洋立國。在行政院永續會制定的「台灣21世紀議程」中,更要以「永續海島台灣」為中心,要建立台灣的永續未來。然而,如今我們若坐船經過台灣海峽,看見的美麗之島,從裝置藝術的角度來看,或許依然美麗,只是從北到南,多出了一根根的煙囪而已。但我們還能稱之為海洋國家嗎?

在經濟部的規劃或推動下,台灣的西海岸一塊一塊地變成了工業區。以最早的工業城高雄市為例,從高雄市中部到南部的海岸,分別有高雄加工出口區、前鎮儲槽區、臨海工業區,再往南為高雄縣的林園工業區,上下連成一氣。整個高雄市的海岸線只剩下區內已有大型工業區的楠梓、做為海軍基地的左營以及有壽山盤據在海邊的鼓山等三區的海邊未被染指。其他縣市如桃園、台中、彰化、雲林的海邊,也都有大型的工業區。雖然從實際佔地來看,這些工業區只是點綴台灣西部海岸線而已,但其不僅阻撓當地民眾親近海洋,奪走了當地漁民的生機,更以有形無形的污染,實質陸封了台灣。

環境與健康: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