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23天的生命損失代表著什麼呢?

七月的夏日,溫度逐漸攀升,而最近一連串的環境新聞熱度也達到了高潮,包括國光石化的環評審查、台塑六輕的連續兩次的失火事件、六輕五期的擴建案、中科四期的相思寮土地徵收問題,這一連串密集事件的發展,事實上剛好可以讓全台灣的人民共同重新再來思考台灣的發展到底需要什麼?
在環保署7月7日召開的國光石化健康風險評估專家會議中,中興大學的莊炳潔教授利用了GTx的空氣品質模式,模擬了國光石化運轉後全台灣PM2.5(細顆粒的懸浮微粒)濃度的增加情形,結果發現,按照國光石化的排放量來看,以PM2.5每立方公尺增加10微克,疾病死亡率增加4%計算,則全台每年可以增加339到565人死亡。另外,全台平均每人的壽命將減少23天。這些數字一出來,引起了社會一片譁然。

全台平均減少23天的壽命到底嚴重不嚴重呢?我特地詢問了不同年齡族群這個問題,亦即假如因為台灣有了國光石化這個產業,結果它所排放的PM2.5造成了你壽命減少23天,你有什麼樣的感想?對於年輕族群的朋友(大學生,年齡在20歲左右 ),他們的心目中認為自己應該至少再活50年左右,所以,相較於未來的50年,23天的生命損失,有種不痛也不癢的感覺。大多數的大學生都面不改色的回答我,感覺不出來這23天的生命損失有多大的嚴重性。甚至還有學生開玩笑的反問我,老師你的風險概論的講義裡不是有提到未婚的生命預期損失是2,000天嗎?那23天不就小巫見大巫了?

於是我再問這群大學生,因為空氣污染所造成的生命損失,其結束往往不是眼睛閉起來說走就走,事前沒有任何徵象就結束。也就是說,結束前勢必會以不同的健康症狀來總結一個人的生命,例如發生癌症、心血管疾病、或者是呼吸道的疾病等。科學上的證據已經很充分的告訴我們,當空氣當中的懸浮微粒的濃度增加,會影響暴露個體的肺功能表現、增加呼吸性症狀的發生率、增加學童上課的缺席率、增加呼吸性疾病的就診率、增加呼吸性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等。換言之,在結束生命前,我們勢必要面對這些病痛,而這些病痛也同時會增加我們的醫療支出,更也因為疾病的發生而影響到一個人的生活品質,甚至是一個家庭的生活品質。所以,面對那減少的23天,我們必須認知到,需要增加無數與病魔對抗的日子。大家心理準備好了嗎?

全台平均每人的壽命減少23天,雖然以一個人的壽命來看,可能感覺不出有多大的影響性,但是我們必須認知到,這種影響性是集體性的影響,此與未婚所造成的生命預期損失不同,也就是說,未婚的影響是個人層次的,所以對於一個未婚的人來說,他的生命可能因此減少2,000天,但是這就是他個人的影響。但是,國光石化的污染排放所致生命損失則是全面性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受此影響。所以,兩者無法僅以損失多少天的生命來看其影響性。

  • 作者:許惠悰 (中國醫藥大學健康風險管理學系)。
  • 發表日期:2010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