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空氣污染

資源回收場真失火? 假失火? 被忽略的廢棄物非法處理問題

日期: 
2019/05/31 (週五)

20190531_101009.jpg

近年資源回收場火災新聞事件感覺愈趨頻繁,政府常以意外視之。但本協會發現,回收場失火新聞出現頻率,和回收市場行情有非比尋常關係;數據顯示有許多失火事件,極有可能是回收商做不下去了;另外,我們也發現,有些根本就是假失火,真非法處理廢棄物,和哪些偷偷露天燃燒廢棄物的不法行為一樣,都造成不可漠視的空氣污染。要抑制假失火或露天燃燒廢棄物行為,我們認為除了要落實執法以發揮空污法第三十二條的嚇阻效力外,也必須從問題根源著手,對資源回收和廢棄物處理體制進行重大變革。

許厝分校學童該到何處上課? 看看波帕爾事故帶給我們的啟示


1984年12月2日至3日的夜晚,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在印度波帕爾的一家農藥工廠,發生大量毒氣外洩事故:三十幾噸劇毒的異氰酸甲酯(MIC)彌漫了下風處8公里範圍內的社區,且下風處3-4公里範圍內受影響最為嚴重。據統計,當時波帕爾這個城市總共有80萬人口,其中有20萬人口吸到這劇毒氣體;總共有2萬多人死亡,其中五千多人於兩天內死亡,其他1.5萬人於其後數年內死亡,並約有10萬人左右至今仍遭受慢性病痛的折磨。在媒體關注雲林麥寮橋頭國小許厝分校是否該遷校之際,這個史上最嚴重的化學工廠意外事故,值得國內決策者、媒體、民意代表與家長們好好省思。1

特定議題: 

石油煉製及石油化學工業的危害

石油開採過程造成的環境危害固然是惡名昭彰,石油煉製及其下游的石油化學工業對環境生態的傷害,也不遑多讓。煉油及石化工業,雖然是個技術相當成熟的產業,但若選址不當、操作不良,對勞工以及周遭社區的危害將相當大;中油五輕、台塑六輕以及林園石化工業區等案例,殷鑑不遠。

產業鏈關係繁雜 環境影響難漠視

首先,我們來簡單認識一下煉油廠及石化工業園區到底在做什麼。其實,二十世紀號稱是石油世紀,因為石油不僅可提煉成各種油品當作我們的能源來源,也有將近40%的石油被用來製成各種塑膠製品、藥品(西藥與農藥)、油漆與其他工業原料或製品。這是個相當重要的民生工業,我們不能否認,但問題在於其規模太過龐大,不僅消耗太多的資源,也會排放許多污染物質。

氣候與能源: 
經濟: 

戴奧辛危機:美國專家要求停止焚化

日期: 
1999/07/23 (週五)

世界知名廢棄物處理專家
柯保世博士(Dr. Paul Connett)等離台記者會


(台北/七月二十三日)世界知名的廢棄物處理專家柯保世博士(Dr. Paul Connett) 在結束來台一星期的訪問後,譴責台灣依賴焚化來解決垃圾的問題。柯保世博士是紐約聖勞倫斯大學化學系的教授,在研究了四十二個國家的廢棄物管理後說道:看到台北北投焚化爐的煙囪頂端竟然有間餐廳,我直覺是不可思議的事 ,更遑論台灣即將在未來的四年裡計畫再建二十六座焚化廠。台灣對這種技術的信心相當程度的被誤導了。柯保世博士認為當地政府忽視垃圾焚化處理所帶來對身體健康的嚴重影響。

柯保世博士表示,美國雖然只燃燒百分之十五的都會垃圾,但是美國環保署已指認垃圾焚化處理是美國目前產生所知人為致癌物戴奧辛的主要來源。台灣的環保署卻決定百分之九十的都會垃圾以焚化來處理,這比世界任何國家都高。柯保世博士說:很不幸的,台灣的焚化處理計畫缺乏責任;光有排放標準並不夠,真正的保護需要檢測食物及母奶中戴奧辛的含量。沒有做這方面檢測,政府就是在盲目飛行。環保署並沒有對食物或人體戴奧辛或水銀污染的檢測計畫。

社會: 

空氣污染管制應速採總量管制、高煙囪是無效的

近日的空氣品質多次呈「紫爆」,誠然嚴重。上次較嚴重的期間是在11月8日至9日上午,全台都受影響,其中以中部、雲嘉最嚴重,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超過100微克/每立方公尺(標準是日平均35)的測站有台中市的大里、西屯測站,及雲嘉的斗六、崙背、朴子測站。在11月17日晚至18日上午又高起,超過100微克/每立方公尺的測站彰化縣的二林站,雲林縣的崙背、麥寮、台西站,嘉義縣的新港、朴子站,其中台西站及麥寮站超過100微克/每立方公尺的持續時間達12小時以上。看起來這次最嚴重的區域都在彰雲嘉,這些地方以六輕工業區為最大及主要的排放來源。雖說近期是受籠罩全台的大氣條件因素所影響,但我們不放心的是,在冬、春季節,這樣型態的氣候常常有,會不會常常來?我們的小孩都不要呼吸、戶外運動了?這樣嚴重的污染,是否成為常態?

我以為這不是一個修定「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的問題,也不只是教育部下修「空污停課標準」的問題,而是政府單位長年漠視我們日常生活的「空氣品質」的問題。多年下來工廠、電廠、車輛排放源的成長,以及空氣污染管制作為的慢吞、因循茍且、無積極作為,又好推責任。這一兩年來,彰雲嘉地區民眾群起抗爭,反對六輕工業區的持續擴廠、及其大規模的空氣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才讓「空氣品質」惡化受到關注。

這波紫爆提醒台灣的事

近日這波的空氣品質「紫爆」已漸過去、轉趨正常。最嚴重的期間是在11月8日至9日上午,全台都受影響,其中以中部、彰雲嘉最嚴重,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超過100微克每立方公尺(這是標準,日平均35,的2.9倍)的測站有台中市的大里、西屯測站,及雲嘉的斗六、崙背、朴子測站。看起來這次是籠罩全台的大氣條件因素所影響,不良空氣持續時間約一天半。但我們不放心的是,在冬、春季節,這樣型態的氣候會常常有,會不會常常來呢?我們的小孩都不要呼吸、不能戶外運動了。

不像廢污水或廢棄物,空氣污染物的排放是來去無蹤的,難以舉証抓贓,但環保單位也是有管制、測定的作法,如申報、排放許可、監測等,但成本很高;大工廠/電廠合法地以高煙囪擴散其污染物、甚至以燃燒塔偷排。空氣污染的問題在今年六月在彰雲嘉,由於雲林縣政府審查六輕汽電共生(等)電廠之排放許可延期案,終於引起激烈的抗爭;高雄也有環保團體、媽媽們對空氣污染急呼,包括高雄大社、仁武、左營、潮寮、林園、大林埔等地空氣污染嚴重,爰不斷有抗爭的行動、呼籲,反空污運動擴及全台。

環境與健康: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