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讓該死的公司自然死

前幾天參加一個研討會,會中一名受邀演講的某成衣公司代表,談及他們如何改善員工的勞動條件,負起企業社會責任。他說,成衣的市場早已供過於求,因此為求生存,只能往勞動成本低的地方遷移,以降低成本,期能以低廉的物價刺激消費,提高競爭力。同時由於市場上競爭者眾,因此為了搶奪訂單,常需以低廉的報價,並配合客戶的急需,逼迫員工加班趕工。為了追求微薄的利潤,而犧牲了勞工的人性尊嚴與生活品質。基於同樣的邏輯,我們可以想見,許許多多的環境成本外部化,也是為了以低廉商品刺激消費,為了追求微薄的利潤。

這樣的運作邏輯,是我們現今許多問題的根源之一,也是我們急需改革的課題。全球化、中印的崛起,都是為同樣的邏輯所驅使。這樣的邏輯,將使得工業化國家失業率提高,勞動條件降低;發展中國家環境惡化、傳統產業式微,並使許多人無法再直接依靠土地或傳統產業維生,而釋出更多廉價勞力,進一步加強企業跨國流動的動力,擴大全球各地的貧富差距。而那些在宛如戰場的市場上稱霸的財團,則擁有了睥睨國家的財力與影響力;只是,在社會中低階層、及環境與生態上,早已哀鴻遍野。

社會: 

選擇

年底地方選舉將屆,搬上媒體的照例是兩大陣營的惡鬥。許多民眾對政治人物這種只關心權利名位、甚至搬上全武行的戲碼,感到厭惡不已;看到國家機器的空轉、國家願景的缺乏,更是大罵政府無能。然而,就如俗諺所云,當我們一隻手指指著別人的時候,也有四隻手指正指著自己。有時,我們更應該反躬自省一下。

這個國家的環境、社會、經濟狀態,是全民各自選擇所得的總合,就好比佛經所言的共業,我們每個人都對這因果關係有一份貢獻。當我們想要轉變這共業,常常必須從改變自身的選擇開始。然而,人們總是習慣於長久養成的習性。常想起以前職場的同事,總是私下對公司大發牢騷,常想辭職一走了之,但是卻放不下優渥的薪資與別人欽羨的眼光、或者家庭對物質的需求,以致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不長進的公司發牢騷中渡過大半生。真是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利祿忘不了!

新世紀的環境衛生問題:挑戰與其解決之道

九月底因有鴨蛋戴奧辛含量超過歐盟管制標準,引起各界對污染源究竟為何的探討;再經由電視與平面媒體大幅報導,民眾也看的霧煞煞。某晚報更有社評以各部會都抱鴨蛋為題,批評相關部會怎麼會不知道由「陸海空」著手詳細查分析養鴨場的土壤、空氣與其附近溪流中戴奧辛濃度,就可以馬上得到答案。其實,早在線西戴奧辛鴨蛋發生時,養鴨場附近各種介質包含飼料、空氣、土壤、樹葉等都已採樣分析戴奧辛,但是鴨蛋中戴奧辛的污染源還是無法確認。這並不是罵各部會就可解決問題,找出答案。

這是科技進步,伴隨著分析儀器與分析方法革命性的躍進所帶來的結果。也是世界先進國家早已面臨,而台灣正在步其後塵,未來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新環境衛生問題。自1990年代,質譜儀技術逐漸普及,並被應運用於環境污染物的分析所延伸的新問題:早期在食物、農作物、畜牧與水產品中,濃度非常低而無法偵測的有害物質,現在都變成可以量得到,並發現在它們生活環境中無所不在,甚至胎兒在母親的腹中時便與它們共存。究竟在體內的這些毒物,加上在每天生活中陸續攝取低量的毒物對人體健康會造成什麼影響?為了維護國人身體健康,究竟要如何來管制這些濃度非常低的毒物呢?這是新的環境衛生問題,這個問題無法藉由單一專長的公共衛生、食品衛生、環境衛生、環境工程科學、流行病學、或毒物學方法解決。

預防勝於治療

六月間曾成為媒體焦點的戴奧辛鴨蛋事件,近來又有發展。由於彰縣環保局為追查戴奧辛鴨蛋污染源,而於8月18、19日在2家鴨飼料廠進行飼料原料樣品採樣,並在伸港鄉張金字養鴨場採取土壤、鴨蛋、鴨飼料,送環保署檢驗所分析。由於戴奧辛樣品檢驗費時,因此環檢所於一個月後方才提出正式的檢驗報告送交彰縣環保局,檢驗結果發現又有鴨蛋戴奧辛含量高過歐 盟最大限值(3 pg/g)。由於環保署未即時通知農委會與衛生署等相關部會採取將可疑鴨蛋、蛋鴨收購銷毀與告知民眾的緊急動作,即被立委搶先公佈,在媒體上又引起喧然大波。

從這事件中,我們樂見政治人物開始重視民眾的食品安全,讓相關權責機關必須比以往更上緊發條,而且也不能再輕易隱瞞任何資訊。唯有資訊的公開,大眾才得以清楚我們所面對的環境與健康風險,從而對目前的行為以及未來的決策採取必要的改善與預防措施。

事實上,食品受到嚴重污染非始自今日,只是以往這些資訊常被當作最密件而已;若有學者基於良知公佈資料,往往立即遭到相關食品生產者的抗議,也讓官員因此投鼠忌器而更不敢輕易公佈。其實我們不知早已吃下多少含有過多戴奧辛的鴨蛋、魚與牛奶,很有可能我們的身體健康也已受到了傷害。因此一味的恐慌,於事無補,而是應儘速督促政府查出污染源,並消除、減少或整治之,才是面對食品安全事件的積極態度。

社會: 

降低養豬的環境傷害

豬肉是國人的主食之一,目前國內約有七百萬頭豬隻,市場龐大,因此養豬是一個收入穩定的行業。然而養豬廢水卻也對河川水質與生態產生很大的影響。根據調查,在1998年,以養豬廢水為主的畜牧廢水之COD(化學需氧量)污染排放量,佔COD污染總排放量的36.03%,僅次於有兩千多萬人口的民生廢水(46.8%),並高於工業廢水的COD污染排放量。因此,除了必須面對工業廢水與民生廢水對河川的污染外,如何降低養豬廢水對河川的傷害,也是國人必須正視的課題。

然而,在去年的一個公聽會上,我們發現部分養豬業者竟夥同部分立委向環保署施壓,要求放寬養豬業的放流水標準。從公聽會的資料裡,才知道原來這套遊說方式已行之有年,原本養豬放流水的COD標準從82年的400 mg/L加嚴到87年的250 mg/L,卻因為這股遊說力量而被放寬至92年的600 mg/L,比82年的標準還要倒退。在技術的日新月異下,從來只聽說污染排放標準愈訂愈嚴,卻沒有見過有如此這般的大倒退。利之所趨,我國公民社會的參與能量在這方面倒是很發達。

環境與健康: 

全球向毒物與廢棄物說不

環保團體要求停建竹南竹北焚化廠 全速推行零廢棄

今天(9月7日)是反廢棄物與焚化的全球行動日,從今天開始的這個星期,全球各地有超過200個公民團體與社區組織,一起站出來要求各國政府淘汰焚化爐,並尋求零廢棄的解決之道。台灣忝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當然也要為保護本土與全球的環境,盡一份心力。因此,由看守台灣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色陣線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美濃愛鄉協進會、美濃環保聯盟、台灣環保聯盟、以及台灣反焚化爐聯盟下來自全國各地的環保團體、社區組織、與個人,於今日共同發表嚴正聲明,呼應全球社群的行動,要求各級政府與民眾嚴肅面對廢棄物的問題,並以源頭減量減毒、分類回收、再使用與再利用的方式,來達到零廢棄以及資源的永續循環,以期未來世代能享有好山好水,以讓台灣的狹小土地免於廢棄物與毒物的沉重負擔。

這個全球行動日是由全球反焚化爐聯盟(或稱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簡稱GAIA)所發起,今年已是第四年舉辦。GAIA是由來自全球77個國家的500個非營利組織與個人所組成。GAIA成員有鑒於污染與沒有效率的生產過程以及不當的廢棄物處置方式,對有限的地球資源、脆弱的生態系、以及人類與其他萬物健康的威脅,而於2000年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組成這個國際聯盟,誓言推行零廢棄,淘汰焚化與掩埋的行為。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