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非自然災害:卡崔娜的教訓

【看守世界研究中心新聞稿】

【華盛頓特區】根據美國看守世界研究中心今日所發表的評估報告指出:卡崔娜颶風對人類與財務所帶來的的巨大影響,強烈證明了美國與其他國家所做的政治與經濟決策,未能闡明我們對健康的自然生態系(資源的基礎)的依賴。

對密西西比河的改變與對河口溼地的破壞,造成紐奧良附近地區在面對自然力時異常地脆弱。根據許多科學家的看法,全球暖化的效應:墨西哥灣海水溫度高達90℉(32.2℃),以及海平面上升,可能使得卡崔娜的破壞力更加強大。

「現在墨西哥沿岸所呈現的大災難景象,是全球決策者的暮鼓晨鐘。」看守世界研究中心董事長Christopher Flavin說:「如果這世界繼續往目前的道路前進,即大幅改變大自然並進一步增加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則未來的世代將面臨一連串的災變,而使得卡崔娜級的災害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家常便飯。」

Christopher Flavin說:「來自紐奧良的可怕景象,證明了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也必須尊重大自然,並對保護大自然加以投資。」「這可能是世界有史以來最貴的天氣災難。」

根據看守世界研究員的評估,卡崔娜所帶來的長期教訓包括:

失職的地方政府

根據報載,由台泥集團子公司達和大豐所得標興建的台東焚化廠,日前傳出弊案,案情與雲林林內廠案如初一轍。廠商涉嫌浮報用地相關成本,並涉嫌以這些浮報的費用來打點官員,然後讓大眾來承擔這筆貪污賄賂的金額。根據了解,位在台東市郊區的台東焚化廠,場址偏僻且海風強勁,然而這種條件下的農地(38,770平方公尺)卻被廠商報價1億2千萬元,每坪約1萬餘元,有違市場行情(郊區農地一般每坪約1500-3000元左右)。檢調單位發現,其實土地交易價只有5千萬,其餘的6千多萬的「土地佣金」則可能隱藏貪瀆弊情。

其實人口稀少、聚落分散的農業觀光大縣台東,若地方政府能積極任事,要達到零廢棄並非難事;然而卻在當初中央地方交相賊的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下,興建了一座昂貴的焚化爐。這座以BOO模式發包興建的焚化廠,由廠商先出資興建,再由政府分二十年攤還,且由中央地方各負擔一半;攤還的利息(稱內部報酬率或折現率)高達14.03%,僅次於林內廠的17.79%,遠遠高出民眾買房子的貸款利息。由於廠商有政府協助辦理優惠貸款,資金成本並不高,且又有垃圾保證量,沒有多大營運風險,卻向國庫求取如此的高利,顯然並非有企業社會責任的良善財團;而負責審查廠商報價的台東縣政府卻也接受這不合理的報價,若非失職就是有貪瀆之嫌。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如何讓石門水庫長治久安

【 2005/8/17記者會新聞稿】如何讓石門水庫長治久安
以下是我們與其他環保團體於8月17日合辦的記者會新聞稿,可能在媒體上不很顯著,故僅此供各位讀者參考!文章中有底線者請用滑鼠點擊,可連結到我們到大漢溪流域探勘 的相關照片。

這幾年來,石門水庫每遇大雨原水濁度就飆高,造成新竹、桃園、台北縣民在下大雨時反而無水可用。桃園縣政府每每將問題推給九二一大地震造成的土石鬆軟,或者推給新竹縣,但到底問題的根源是什麼?環保團體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綠色陣線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看守台灣協會於今天聯合召開記者會,指出其實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的山坡地超限利用、不當的道路開發與維護、不必要且施作方式錯誤的生態工法整治工程,都是造成石門水庫泥沙淤積的禍首。而石門大壩下游至板新水廠間的大漢溪河段,兩岸河川地遭砂石廠霸佔,並被盜採砂石,偷倒廢土及廢棄物,則是造成板新水廠原水濁度反較石門水庫還高的原因。環保團體呼籲政府應根據問題根源提出治本之道,並追究權責機關負起應有責任。

山林水土: 

莫當冤大頭的環境難民

馬莎颱風過後,有媒體以「每次下大雨就停水,難道我們是次等公民嗎?」為題,報導停水地區的民怨。雖然政府施政服務的對象確實有大小眼之別,但倒不至於整個停水地區的居民都是次等公民,而應該稱之為「環境難民」。短短不到三個星期,台灣就有兩個颱風來襲,而帶來的雨量與隨之產生的災害,規模均相當九年前令大家驚愕的賀伯颱風。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這種動輒帶來豪大雨的颱風已是常態,而台灣生態環境在數十年來的破壞蹂躪下,已十分脆弱,以致這種土石流、淹水、停水等環境災難,也已成為常態。

每次下大雨就停水,對於已習慣水龍頭打開就有水的現代人而言,確實十分不便。就有民眾抱怨,都有繳水費,為什麼還停水?這樣的民怨或許會迫使中央政府趕緊補助地方政府,以治標的方法趕緊解決表象問題;然而,這補助款源自何處?誰是造成環境災難的元兇?若不細究問題根源,並督促政府面對問題根源提出整體的解決方案,恐怕到時候是我們民眾賠了夫人又折兵。

社會: 

零廢棄,解救中毒的大地!

近日有媒體推 出『中毒的大地』系列報導,說明掩埋場的危害;同時環保團體也偕同一些反對掩埋場興建的社區居民們,向環署陳情,並致贈一瓶烏黑的掩埋場滲出水,希望全面體檢掩埋場,並要求掩埋場退出山坡地,掩埋場不論面積大小一律均需環坪;而環保署長也當場予以正面回應。其實掩埋場對土地的傷害早已不是新聞,否則當初環署也不會去大力推動焚化爐的興建;然而焚化爐仍不能免除於掩埋場的需求以及如戴奧辛等二次污染的問題,尤其是劇毒灰渣不當處置或再利用所造成的危害,不下於掩埋場。因此在焚化與掩埋之外,我國應儘早邁向第三條路:零廢棄,方是正途。

然而,或有人質疑零廢棄的可能性;而環署也很心虛地設定於2020年時才要將垃圾減量75%;更有不少地方政府仍相當依賴焚化與掩埋來處理廢棄物,對零廢棄政策持觀望態度,遑論積極規劃零廢棄的行動方案。在全國大部分人仍消極面對這迫切問題的此時,不妨讓我們來看看印度最近的一篇報導。

與大自然和好

強烈颱風海棠來襲的那兩天,只見天空的厚厚烏雲在強風吹襲下,宛若天兵天將在行軍,所到之處,狂風暴雨若萬劍齊發,只聞屋頂叮噹作響,有欲飛之勢;窗外樹影枝搖葉舞,有腰折之憂。豪雨過後,台北污濁的空氣也被洗淨了,不禁深呼幾口氣,心神為之一振。雖因高樓大廈阻擋視野之故,見不得遠山,但想起一個月前在大雨過後從南部坐火車北上之時,只見那中央山脈,近的翠綠,遠的蒼鬱,想必此時那山河也必定如此嫵媚。而這一切必須感謝那磅礡大雨,世上可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天降甘露的福氣啊!

然而,令人憂心的是,我們並未能消受這樣的福氣。在這樣的雨量下,員山子分洪道照例啟動,沿基隆河而下的滾滾洪流、這得來不易的水資源就此直奔大海;全台多處因原水濁度增高而停止供水,石門水庫原水濁度甚至高達一萬度,水土保持的不良造成這得來不易的水資源混濁無法立即使用,又有一部分的雨水因此無法留住使用就先入海;部分的地區雖然淹水,但由於地層下陷之故其地下水的補注效果有限,且淹水過後的滿地泥濘不知又要消耗多少水資源來洗淨;而像台北這樣的都市雖然沒有淹水,但由於遍地不透水的柏油、水泥舖面,多數降下的雨水只是成為地表徑流直入大海,並未能儲藏在地下含水層中。

山林水土: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