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什麼才是改革!

今夏連續幾個颱風,為台灣帶來豐沛的雨量,然而由於山林管理的不善,不但接連造成中部與新竹等山區的土石流,更使得石門水庫的原水濁度高不下,造成南桃園地區停水十數日。土石流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與停水所造成的民生不便,與工業的用水成本高漲,訂單的流失,在在造成經濟的嚴重損失。然而目前除了看到中央地方交相指責外,卻未見任何公務員因此承擔起山林管理不善的責任,只有省自來水公司的董事長與總經理因為無法即使供水而引咎辭職,成了代罪羔羊。

自1996年賀伯颱風起,學者與環保團體即不斷提醒山林保育的重要性。然而每次災難發生,政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除了忙著救災發錢外,對於問題的根源,即管理者的怠惰腐敗,並沒有任何的整頓。即使近日行政院積極研擬「國土復育特別條例」,然而若不追究相關單位的公務員職責的話,則難保這新條例不會葬送在舊官僚手中。

山林水土: 

扭曲市場機制的補貼

自去年3月以來,由於國際原油持續上漲,帶動化學肥料原物料及海運費同時上漲,因此國內化學肥料價格也隨之增加。據農委會指出,台肥八月中旬又再宣佈將調高化學肥料售價約9%,讓農民叫苦連天。為因應此一情勢,農委會一方面籲請農民合理化施肥,減低化學肥料的用量,並要獎勵施用有機肥;另一方面卻請財政部將進口肥料關稅由2%調降至1%,同時補貼化學肥料運費每公噸250元,估計可讓每包40公斤的肥料降價10元,降幅約2.5%至5%,所需經費約1億3千多萬元。

農委會不是不知道,施用化學肥料,會造成土壤的酸化,以及河川與地下水的污染,並危害人體的健康;且由於台灣氣候高溫多雨、農耕操作頻繁,因此土壤有機質消耗迅速,而化學肥料的施用並無法補充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致台灣耕地的地力嚴重耗損,因此農委會才會想要獎勵施用有機肥。然而長期以來,由於價格高過化學肥料,致有機肥的推廣實屬不易;故值此化學肥料價格大漲之際,正是有機肥自然崛起的大好時機,可是農委會卻以補貼的方式,來提高化學肥料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這種言行不一的施政,令人不得不懷疑農委會得了精神分裂症。

環境與健康: 
經濟: 

拒用PVC產品 還我無「氯」綠生活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斥著塑膠製品。一般人對塑膠的看法是穩定、安全、衛生;加上其可利用多種因子來調控其材質而造就其多變的特性,因此其在上一世紀以來,不但在許多既有用途上快速地取代了傳統材質,更被廣泛地運用於新的用途。塑膠,是石油的下游產物,因此其廣泛的運用,是促成石油世紀持續興盛的原因之一,也是造就物質文明的一大推手。

然而,我們卻以極大的代價來換取這物質的文明。這外表看起來安全無害的塑膠,我們若仔細檢視其整個生命週期,就會發現塑膠的發明,真是現代文明的惡夢。這其中尤以PVC(聚氯乙烯)為甚。

PVC是一種含氯塑膠,其被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稱為「毒塑膠」,在其整個生命週期中,從生產製造、產品使用到廢棄處理,都會產生有毒物質。然而其卻是五大泛用塑膠之一,也就是用途最為廣泛的塑膠之一,其生產量僅次於聚乙烯(PE)。

以人民為芻狗的垃圾處理方案

環保署於92年12月向行政院提出《垃圾處理方案之檢討與展望》,揭示以「垃圾零廢棄」為主軸之垃圾處理方式;且張署長在《環境保護施政三年行動計畫》中(93年1月至95年12月),提出「垃圾全分類零廢棄群組行動計畫」,宣示未來一般廢棄物的清理工作以「零廢棄」及「源頭減量、資源回收」為推動方向,…。慶幸我國終於在官方文件中呈現與「國際接軌」的文句。然而環保署推動的「垃圾零廢棄」,是為生垃圾非經中間處理不得進入掩埋場,且以焚化為「源頭減量、資源回收」的手段,而強化該署推動的「焚化政策」之合理性和必要性。

雖然在行政院核准的《垃圾處理方案》中,環保署捨棄原草案中預估經費「其中一、五八O億元為氣化熔融爐之硬體經費」,代之以「世界最先進、最環保之垃圾處理技術」來規劃未來垃圾處理設施。且在整個方案中均未提到規劃及興建焚化爐;然而在該方案的「表4.1 九十二年以後中央主管分年垃圾清理相關計畫時程表」、「表4.2九十二年以後地方主管垃圾清理相關計畫時程表」、「表4.3九十二年以後民間投資分年垃圾清理相關計畫時程表」的「提升垃圾處理技術」之計畫策略項內,列入「規劃與設置垃圾焚化廠」的「預計編列經費之期程」,自92年直到111年後,也就是自92年以後到不知何時的將來,規劃與興建焚化爐都是環保署垃圾處理方案的既定計畫。

社會: 

飲鳩止渴

最近參加了環保署的一個公聽會,緣由是養豬業者想要遊說環保署水保處放寬養豬業的放流水標準。養豬業者的理由是,過去一、二十年來他們共花了約百億的經費作廢水處理設施,可是仍達不到環保署的標準,而認為是環保署的標準太過嚴苛;可是與會的學者均指出,其實環保署的標準已很寬鬆,養豬業者之所以達不到要求,是其所委託的工程顧問公司在廢水處理設施的設計上有問題所致,因此不贊成放寬;環保團體的代表當然也認為為保護河川生態計,不應放寬,更指出應禁止養豬廢水排入河川,宜讓其朝回收再利用方向來努力。

就在正反雙方激烈的交辨之後,最後主席請在場的三位立委發言。這三位立委是養豬業者請來遊說環保署的,言論內容傾向養豬業者本不足為奇,然而其中一位立委說的一句話卻令人印象深刻,他說:「飯都吃不飽了,還談什麼環保?!」我想不僅是在場的立委與養豬業者有這樣的想法,可能許多官員民眾也有這樣的想法,而這才是讓人引以為憂之處。

最近行政院的蘇花高緩建與中橫封路等決策所引起的風風雨雨,正反映了許多民眾存有這種想法;而中時最近的一篇小社論裡,更以目前的石油危機來支持台灣應朝核能發展的觀點。儘管上天屢次以災難來提醒人們放緩腳步,然而拼經濟的思惟,整體而言,仍然深烙在國人的腦海裡。而永續發展,對許多人而言,指的是永續經濟發展,他們當然支持。

環境與健康: 
經濟: 

維護學童的環境權

現在,我國的父母都非常重視兒童的教養,深恐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不如,而千方百計、不計成本地讓小孩子參加各式各樣的語文才藝訓練班或補習班,以期能夠強過別人的孩子。殊不知我們竭盡所能的讓孩子們出人頭地時,卻有意無異間阻礙了我們孩子的健康發展。小孩子若失去健康,又如何去發展其智力?而小孩子的健康,則與其生長的環境息息相關,但我們為人父母者又有多少人去關心孩童生長的環境?

在此,我們特別呼籲維護兒童的環境權,以突顯過去如何忽視學童的環境需求。我們認為危害兒童環境權最嚴重的因素之一,應該是交通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和噪音,而這些問題應該是為人父母者最容易去解決的。

首先,學校周邊的交通所造成的空氣污染,應是危害學童健康的首要因素。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台北地區學童氣喘罹患率自1974年的1.30% 到1994年底的10.79%,20年間增加超過7倍,每年增加0.47%;到2002年高達19%,比1994年每年增加高達1.03%。也就是說每5名學童,就有1人患有氣喘病;而這個比例還在逐年增加。足見我們的環境多麼不利於孩童的生長。雖然氣喘的成因有過敏原及非過敏原,而交通所排放的空氣污染物中的成分,有很多可能會造成氣喘病,或與其他過敏原共同作用而導致氣喘病。

環境與健康: 
經濟: 
社會: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