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期待新的限用政策

消基會日前發出警告,國人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紙杯與塑膠杯,一旦裝入過熱的水或放入微波爐加熱,溶出的致癌物質將會對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傷害,然而這些商品卻全都沒有標示使用限制和警語。另外在中秋節前幾日,亦有新聞報導指出,以鋁箔紙或錫箔紙來烤肉,調味料中的酸性物質將會把鋁或錫溶出,其中鋁會傷害腦部,造成癡呆症。

在這兩則新聞中的商品,都屬隨用即丟的產品或包裝,其在許多場合中,均是可以避免使用或者可以重複使用產品來替代。然而在過往的錯誤宣導下,這些商品被許多國人將其與安全衛生劃上等號,再加上其便宜、方便,而使得這類免洗餐具與包裝,被大量使用於餐館、會議、家庭、與休閒活動中,而產生許多原可避免的垃圾。

同時,這些商品的濫用,也降低了國人的生活質感。可重複使用的杯、碗、筷子,其通常可以成為藝術表現的媒介,增進使用者在進食時的情趣,無形中也提高餐館或相關活動的水準;而大量生產、單調乏味的免洗餐具,所代表的卻是一種速食文化,只講求方便快速,卻遺棄了其他許多的美好價值。

環保署雖於兩年前提出限塑政策,然而卻只針對塑膠袋與塑膠類免洗餐具,而未針對所有隨用即丟的產品,造成政策本質的不公,也未符合其「源頭減量,減少垃圾產生」的宗旨,而埋下了失敗的因子。塑膠類免洗餐具的禁用,而導致相關業者提出紙類免洗餐具更不環保的批評,即是一例。

社會: 

DDT與蚊帳

據報導,環保署副署長林達雄日前表示,未來三年內環署將編列9,000萬元經費,徹底消除居家周圍入侵紅火蟻;並視環境用藥之急迫性,必要時採專案方式核可紅火蟻防治藥劑,只要廠商備齊文件審查,五個工作天內即可核發許可證,以期「適當」的環境用藥能迅速投入滅蟻行列。

紅火蟻這種外來種對環境生態的威脅,固然不能輕忽,然而個個是毒的環境用藥,其對環境生態的長遠影響,就能忽略嗎?環保署還有農委會這種病急亂投醫的心態,沒有整體宏觀考量的決策,實在是要不得的。這種措施,只是讓風險由一處移到另一處,讓肉眼可見的紅火蟻的威脅,轉移成一般大眾短期之內無法感受到的毒害危機。紅火蟻事件,彷彿瘧蚊而造就DDT的濫用,以及垃圾大戰造就過多焚化爐的歷史般,已成為許多沒有必要存在世上的殺蟲劑入侵台灣的最佳藉口。

況且,這些環境用藥的滅蟻效果,可能遭到了誇大。這些環境用藥的藥效,或許專家說得沒錯,比沸水法、水淹法好一點,但只要這些環境用藥無法百分之百滅除紅火蟻,紅火蟻就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如此一來,三年滅絕紅火蟻將成為不切實際的承諾;而不斷的紅火蟻事件,將使這些環境用藥持續進入環境;人類與蟻群將如鷸蚌之爭,而在背後偷笑的正是推廣這些環境用藥的廠商與官員。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何必採取化學戰?

紅火蟻的入侵,引起了媒體的關注。由於專家學者指出,紅火蟻對農業經濟、公共安全有嚴重的威脅,因此農委會、桃園與台北等縣市政府,紛紛動員起來,誓言要光復失土。在這種恐慌的紛圍中,一些難得聽到的殺蟲劑也紛紛在媒體上亮相,知名度水漲船高,儼然成為對付紅火蟻的最佳武器!

在這些殺蟲劑中,有一種是剛於9月22日獲得環保署環境用藥許可的「蟻愛呷」。根據新聞報導,這是環保署最近在各地分傳入侵紅火蟻為害後,在「各界殷殷期盼」下,所發出的第一張專門防治紅火蟻的環境用藥許可證。蟻愛呷名稱易懂好記,加上獲得許多免費的廣告,恐已成為民眾滅蟻的最佳選擇。然而蟻愛呷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會獲得許多學者官員與環保署的青睬,不免令人好奇。

根據環保署的網站資料,蟻愛呷的有效成分是愛美松(Hydramethylnon),這化學品名稱也是最近在紅火蟻新聞上常與「有效」兩個字連在一起的名詞。愛美松是一種含氟的碳氫氮化物,是發育與生殖毒素,為可能的人類致癌物質,可能的環境賀爾蒙。在陽光照不到的情況下(也就是當紅火蟻搬回蟻窩時),於土壤中的半衰期為383天,於水中的半衰期為30天。其為脂溶性,有可能累積在魚體中,且其對魚類有相當高的毒性。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區域垃圾處理機制窒礙難行?

2003年民間要求環保署檢討目前的垃圾焚化處理政策,環保署也從善如流進行『垃圾處理設施興建及區域性合作機制之規劃調查』,於今年6月份提出報告,認為新竹縣竹北焚化廠和苗栗縣竹南焚化廠的續建,並非最有利的處理方案。然而至今環保署仍未提出明確的決策,顯然環保署面臨「區域垃圾處理機制窒礙難行」的決策困境。

在距離竹北焚化廠預定地2-3公里以南,竹南焚化廠預定地10公里以北,有座營運中的新竹市南寮焚化廠,處理容量每天900噸。當時的興建計畫就已把新竹縣的垃圾產生量納入處理規劃中,所以以新竹市的垃圾產生量每天337噸(2003年),而有每天處理量900噸的焚化廠。2003年新竹縣每天的垃圾產生量為357噸,送往僅距離2-3公里遠的南寮焚化廠處理,經濟又實惠,為何環保署仍答應花費公帑興建300噸的竹北焚化廠?2003年新竹縣的資源回收率9.02%、新竹市的資源回收率12.93%,若都能提高到該年全國的平均數14.09%,則兩縣市的垃圾產生量每天合計669噸。那麼南寮焚化廠和台中縣后里焚化廠的餘裕量就足以處理苗栗縣的垃圾。這方案當然就取決於環保署的區域垃圾處理機制。

環境與健康: 

無車日的省思

現代人從小就被有意無意地教養要去擁有一部車子。電視的廣告、汽機車玩具、親朋鄰里同儕的炫耀,讓汽機車所代表的舒適、方便、效率、與身分地位,直入大眾腦海。許多年輕人成年後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擁有一部車子。然而隨著人口的增長,道路與停車場卻不可能無限增長;因此,若每個人都擁有一部車子,將會是個災難。

其實,我們早已處在災難中了,不是嗎?交通的擁擠、空氣的污染、令人心神不寧的噪音,都是汽機車所帶來的顯而易見的影響。其他諸如溫室氣體的排放所造成的氣候變遷、不吸熱的道路加上汽機車的廢熱所造成的都市熱島效應、不透水的道路鋪面使得都市無法涵養水源且遇雨即澇;另外為了服務更多的汽機車而擴寬或闢建的許多道路,不僅徵收了許多家庭的寶貴土地,更像刀子般一刀一刀劃過脆弱的環境敏感地區,許多大樹因而倒下、珍貴動植物的棲地因而消失、山林的土石因表面徑流的增加與沖刷而更易流失…。雖然我們可以開著或騎著汽機車到達更多的地方,但是我們可以看的東西卻愈來愈少了。

環境與健康: 
社會: 

如此的「自然療法」

事業廢棄物遭不法清除業者非法棄置的事件時有所聞。日前因緣際會接觸了一件在桃園龍潭鄉凌雲村的案件。據當地的居民表示,在今年的5、6月間,當地的某地主,將被劃設為山坡地保育區的私人土地挖了大洞,然後偷偷埋了疑似有害事業廢棄物,再覆蓋以建築廢土。結果在6、7月間,滲出了大量的暗紅色污水,污染了當地居民做為民生用水的地下水,且惡臭難聞。

受不了的居民們即向桃園縣政府報案,結果桃園縣政府派人前往採樣檢驗地下水後,告知地下水符合飲用水標準,尚可飲用,然後繼續任由該事業廢棄物棄置在現場,讓居民們天天戴著口罩生活。問桃園縣政環保局的官員為何不緊急處置,其答道,哪裡有什麼錢來處理!而且這種事件太多了。言下之意,其對此已習以為常,且對這種事件的處置就是一動不如一靜。此時讓我想起一位老師的感言,政府對污染事件的處理方式,就是「自然療法」!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