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樂樂出門,帶塑膠袋回家 三百壯士篇
三百壯士篇
看守台灣協會為了想了解一般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頻率和行為,以及對於塑膠購物袋減量政策的想法,於是我們做了一個問卷——快快樂樂出門 帶塑膠袋回家。目前收到的回應數量已經突破三百份啦,本問卷會一直開放讓所有台灣民眾填寫,理論上……理論上啦,直到回應人數突破兩千三百萬之前都不會關閉。不過現在為了紀念這三百壯士……啊不是,為了感謝這三百多位認真幫我們填寫問卷的小夥伴們,現階段來整理一下大家的回應吧。
看守台灣協會為了想了解一般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頻率和行為,以及對於塑膠購物袋減量政策的想法,於是我們做了一個問卷——快快樂樂出門 帶塑膠袋回家。目前收到的回應數量已經突破三百份啦,本問卷會一直開放讓所有台灣民眾填寫,理論上……理論上啦,直到回應人數突破兩千三百萬之前都不會關閉。不過現在為了紀念這三百壯士……啊不是,為了感謝這三百多位認真幫我們填寫問卷的小夥伴們,現階段來整理一下大家的回應吧。
二十三年前,我擔任台東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主任時,兼任台東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評估臺東縣焚化爐時,聽聞環保署焚化爐興建工程處的說明,一時以為焚化爐可處理大量垃圾,又可發電,堪稱環保設施。但經過一番認識,除了戴奧辛疑慮外,最讓我不解的是,明明應該宣導簡樸生活、從源頭減量、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但焚化爐一啟用,要滿足每天三百噸的垃圾量,不是鼓勵製造垃圾嗎?但2000年8月3日第四次環評會議,臺東縣政府不讓反對焚化爐的臺東市賴坤成市長與焚化爐所在地的反焚化爐代表參加,我要求緩議也不成下,表決通過興建。接著承諾反對興建焚化爐到底的參選人徐慶元在當選後,於2002年5月初,竟然毀諾動工。到底焚化爐有多大的好處,竟然讓環保署與台東縣二十多年來的歷任縣長樂此不疲?
近年來國際上減塑的聲浪一波強過一波,生產塑膠造成的碳排放、塑膠中的各種添加劑所造成的健康危害,塑膠垃圾不僅充斥土地、甚至在海洋中形成一片面積有三個法國大的垃圾島,更別提現在已經被許多科學家觀察到無所不在的塑膠微粒。這些議題早就不再只是過去少數聲量微薄的環保團體在角落裡苦口婆心,而是世界上各大主流媒體也在大聲疾呼。因為人類真的怕了吧,過去一世紀以來我們對塑膠養成的依賴症,已經變成了無法戒除的毒癮,一邊帶給我們方便與快樂;一邊慢慢毀滅我們的世界。
於此同時,人類仰賴科技來解救我們的期望不曾減少,於是生物可分解塑膠異軍突起,儼然以減塑救星之姿降臨:「我是塑膠、但我是環境友善的塑膠,相信我,不用再煩惱丟塑膠垃圾的問題了」。但真的是如此嗎?我們是否能夠全心去擁抱生物可分解塑膠,將減塑什麼的都拋之腦後,還是要稍微回憶一下過去是否某些偉大的科技進步到頭來卻付出了代價,而要環境及後代子孫去承擔?
起源於1970年代美國校園的世界地球日,每年提醒著人們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然而五十二年過去,雖然人們的環保意識日漸高昂,各國政府、NGO與企業也推行了大大小小的環保行動,但我們的大地母親似乎狀況越來越不利於其上生物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