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總量管制,地球會希望年底與明年候選人提出來的政見

我國廢棄物問題嚴峻,日趨頻仍的廢棄物、廢土非法處置事件,象徵著合適的最終處置場址難覓、環境涵容廢棄物能力已趨於飽和、維護人類生存基礎的生態環境已退無可退的事實。因此,除了環團一再呼籲政府應支持民間版《資源永續管理法》草案的立法,儘速採取廢棄物總量管制手段,加強資源節約使用、明智運用與循環利用,透過源頭管理避免廢棄物產生以外1 ;近來立法院預算中心也發出警訊,指出全國垃圾掩埋場容量只剩9.74%的事實,呼籲政府應力推零廢棄,「應加強廢棄物源頭減量、分類回收措施,並規劃長程垃圾處理政策,邁向資源循環零廢棄目標。」2

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資源循環、循環經濟等類似理念,大部分政治人物與環保機關都還能勇於支持,畢竟可以在不影響整體產業規模下做做樣子;但一聽到廢棄物總量管制,可能眉頭就皺了起來,連媒體記者聽到,也不免猶疑,認為這是很長遠的事情。但今日各式各樣的環境危機正四面八方而來,人類在許多層面已經超出地球可忍受範圍,我們已經不能再像前幾個世代一樣,把問題留給後代,尤其政治人物不能再只以選票為考量,光做一些討好企業或部份族群的事情;公務體系更應回到本位,以公共利益為出發,勇於向行政高層、議會與社會大眾提出該改革事宜並爭取相關經費與人力,而非自我思想檢查,只要有妨礙產業發展的改革,都一點一點慢慢來,甚至連提都不敢提。

其實不僅是廢棄物應總量管制!數十年來高速成長的人類經濟活動,快速前進的工業化與都市化,不僅大量耗用礦物資源與水資源,也排放了大量污染,破壞了生態、讓綠地大幅消退,縮減了其他生物的棲地與族群數,並降低了其涵養地下水以及吸收二氧化碳與空氣污染物的能力。當前,生物消失速率已上升到正常自然背景值的一千倍,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是進行式3,台灣淡水資源供應能力也瀕臨極限,時常捉襟見肘;象徵人類經濟活力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高達419ppm4 ,超出安全門檻的350ppm近20%!

事實上,一群頂尖科學家在2009年提出的地球界線概念時,就指出人類在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損失及氮循環等方面已經超出地球的安全門檻;5 時至今日,該團隊在彙整、量化了更多資料以及隨時序演進更新數據之後,最新的研究結果指出,除了前述三個面向外,人類在土地利用、淡水資源、磷循環、新興化學物質(如塑膠)的污染方面,也都越過了地球的安全門檻!6


維持地球系統運作的九大項面向中,已經有四項超過地球可承載的臨界點。資料及圖片來源:循環台灣基金會https://circular-taiwan.org/2022/01/13/20220113/

儘管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節節進逼萬劫不復之境,儘管各國無不大力推動再生能源,2050淨零排放口號聲徹雲霄,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居高不下,於2021年達到330億噸(見圖),且近二十年只有兩個年度有明顯下降,一是2009年的因為金融危機,以及2020年的因為新冠疫情,都不是因為各國骨子裡以不影響經濟成長為前提下的再生能源發展。若經濟擴張的腳步不緩下來甚至倒退幾步,即使再生能源、循環經濟小有進展,也難以有效降低傳統化石燃料與其他天然資源的使用!

2022100301-global-energy-related-co2-emissions-1990-2021.png
@IEA
全球能源使用之二氧化碳排放量,1990-2021。資料來源:IEA

這麼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將促使危險的氣候變遷加速進行,不僅將惡化生物消失速度,也讓我們更時常面對熱浪、乾旱、洪澇等極端無止盡的極端天氣事件,讓我們更無法因應不時發生的缺水問題,同時讓人類可以利用的土地更加有限;而其所帶來的災情,不僅將危及多數不特定個人的生命與生計,也可能讓政府或企業引以為傲的經濟成果毀於一旦。

因此不僅廢棄物應總量管制,與褐色經濟規模呈正相關的因子,包括用水、用電及其他能源(油品與煤碳)用量、工業用地、毒性物質使用以及空污、水污、溫室氣體等污染排放,還有車輛與建築等高耗能產品,都應總量管制、逐年減量!在即將脫軌撞山的危機世代,我們需要的不再是拼經濟,而是要努力削減讓地球難以承受的癡肥經濟,同時在這樣的方向上,努力地讓縮小的經濟體能夠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在承認資源有限的事實及顧及未來世代福祉的前提下,盡力提昇當代人的幸福,建構小而美的經濟;而非不顧生態限制現實,不擇手段地從供給面滿足工商業界的五缺,飽足少數人的口袋。

再往前一步將粉身碎骨,還不想想如何退回安全活動範圍?

不思總量管制,無上限地消耗資源,都火燒厝了還不自知

<!/*#############################*/>

附註:

1. 廢棄物危機四面八方襲來,2021年事廢成長率還猛超GDP ! 民團提立法草案 盼資源永續管理 與未來世代共享共榮〉,環團聯合新聞稿,2022.06.06。

2. 全台垃圾掩埋場容量剩9.74% 立院預算中心:環保署應力推零廢棄〉,中時新聞網,2022.10.02。

3. 消失速度是1000倍!科學家警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兇手就是人〉,ETtoday,2021.01.05。

4.  "Carbon dioxide levels hit another dangerous milestone", CBS News, 2021.06.07.

5. 2013世界現況:永續還有可能嗎?》,看守世界研究中心著,看守台灣 譯。

6.  Planet Boundaries, 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