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環評瀆職涉圖利 署長張子敬下台負責

全國矚目且極具爭議的協和電廠四接環評專案小組第五次初審延續會議於上週五(7月7日)舉行,會 議主席簡連貴除了持續迴避重大程序問題外,在全無會議程序變更通知之下,即休息時間後將環保署 及環評委員移到「沒有人知道在哪裡」的會議室,與立法委員、記者及等待現場發言的公民完全隔 絕。同時,不斷限制公民參與,不僅以警力監視欲參與民眾,更在設備未妥善準備下,要求已登記發 言民眾在連線品質極差發言,將公民意見當作過水、只為盡速進入實質審查、盡早強渡關山通過四 接。
全國矚目且極具爭議的協和電廠四接環評專案小組第五次初審延續會議於上週五(7月7日)舉行,會 議主席簡連貴除了持續迴避重大程序問題外,在全無會議程序變更通知之下,即休息時間後將環保署 及環評委員移到「沒有人知道在哪裡」的會議室,與立法委員、記者及等待現場發言的公民完全隔 絕。同時,不斷限制公民參與,不僅以警力監視欲參與民眾,更在設備未妥善準備下,要求已登記發 言民眾在連線品質極差發言,將公民意見當作過水、只為盡速進入實質審查、盡早強渡關山通過四 接。
再過二十餘日,將是台南龍崎工業區(336公頃)八成三土地被台南市府指定為自然保留區(149公頃)及地質公園(132公頃)的兩週年紀念日,但其至今仍受到歐欣掩埋場開發案的威脅。龍崎工業區原是由退輔會當年依《獎勵投資條例》申請劃設、管理的國防工業區,儘管擁有特殊地質景觀及珍貴生態,卻有約75公頃土地於2003年被經濟部選為「南區(龍崎廠)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場址,後來該掩埋場開發案在民營化政策下,轉由歐欣公司接手承辦,並於2009年申請環評變更(於2010年通過),縮小開發面積至40公頃左右,但一直以來受到環保團體與在地民眾的反對與抗議。
龍崎泥岩地形,不論從地質或是生態角度而言,都是世界級的珍貴地景,然而長年面臨歐欣掩埋場開發壓力。雖然小英總統承諾保護,經濟部日前也廢除其興辦事業計畫書,但是廠商仍然不願放棄提起訴願,讓龍崎自然地景未來始終蒙上不確定的陰影。因此陳椒華委員與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行政院積極保護龍崎自然地景。
長遠的歷史奠定了義大利人民與土地的關聯性,也發展了與惡地的互動性。然而,這種脆弱又極具特色的惡地景觀,是否有相關的法源或經營管理模式,可以加以保護或永續利用呢?
義大利保護地質遺產的相關活動,一開始是由上而下的基礎執行,由政府單位開始植入保育理念,制定相關法規。最早帶入保護美學與歷史價值理念的法律,為1939年6月1號的第1089號法。接著為在1939年6月29日訂定、旨在「保護自然之美」的第1497號法,以及為落實第1497號法而於1940年6月3日制定的第1357號皇家令(Royal Decree),該子法賦予了考古主管機關(Archaeological Supervisory Authorities)執行保護環境之美的任務。然而,至今為止,規劃的清查和保護行動都還沒有落實。1
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原承諾對大家認為爭議很大的老舊環評案提出修法,當時由前副署長詹順貴主責的修法,也加入老案退場機制,讓過去一過環評就永久有效的開發案,能有喊停空間。2018年12月3日民進黨九合一大選慘敗,環保署長李應元請辭獲准,新上任環保署長張子敬接任後表態不修法,等於宣告過去二年由環保署前副署長詹順貴催生的《環評法》修法草案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