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生態保育

從互贈大熊貓與長鬃山羊看維護台灣的主權與主體性

上個星期,中國海協會會長來台灣,引起了台灣相當程度的動盪,11月6日在馬陳會前,馬召開了記者會,二度捶桌表達憤怒,堅稱維護台灣主權、主體性,「我一寸都沒有讓步,我在這方面沒有失誤的地方」。

但是,事實上如何呢?陳雲林來台,除了與台灣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簽署了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件合作和食品安全等四項協議外,更同時在本次的會面過程中完成了互贈珍稀動植物儀式,海協會長陳雲林代表中方致贈台灣一對大熊貓與十七棵珙桐樹樹苗,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代表贈送長鬃山羊與梅花鹿各一對給中國。

眾所周知,按照國際間保護瀕臨絕種動物的華盛頓公約的規定,大熊貓是該公約中列為附錄I的活體標本,因此依華盛頓公約第二條的規定,此等物種標本之貿易,必須特予嚴格管制,以免危及其生存。

更重要的重點在該公約的第三條,該條中明文規定,附錄I所列任何物種標本之輸出,應先經核准並提出輸出許可證。同時,附錄I所列任何物種標本之輸入,應先經核准並提出輸入許可證及輸出或再輸出許可證。因此,從該條文的規定,大熊貓如果要從中國輸出到台灣來,則中國與台灣都應該要經核准提出輸出和輸入的許可證,如此才是經過完整的程序,遵循國際的規範完成對於瀕臨絕種動物之輸出與輸入。換言之,透過申請,詳細填寫輸入許可證是展現台灣國家主權與主體性很重要的一個步驟。

山林水土: 

放生與殺生

台灣保育團體發表全台灣宗教團體放生現象調查報告,發現台灣至少有483個宗教團體和寺廟發動信眾放生,一年放生動物超過兩億隻,放生地點涵蓋台灣的山林、河流、湖泊、海岸、沿海、港邊、水庫、高爾夫球場、公園等。而放生動物種類包括,黑嘴筆、藍腹鷴、帝雉孔雀等二、三十種鳥類,吳郭魚、虱目魚、鯽魚、泥鰍等數十種魚類,螃蟹、沙蝦、龍蝦、紅蟳等蝦蟹類,龜、蛇、鱉等爬蟲類。

放生是『梵網菩薩戒經』、『金光明經』中所提到的,是從救護人類而擴大到救護眾生,是慈悲心的延伸。經論中談到放生的真意是如見到魚池乾涸了設法運水來救活池中魚類眾生。在自然的因緣中遇到動物受傷或在死亡邊緣,需發揮慈悲心設法搶救,這就是放生的本意。如此隨緣放生是慈悲心,是功德。

山林水土: 
社會: 

從海角七號看墾丁的選擇

最近當紅的「海角七號」,把恆春古城、美麗沙灘、月琴古調、漁港風情的墾丁,透過魏德聖導演的鏡頭與笑聲不斷的劇情,從大螢幕放送到觀眾的心裡。更有意思的是,他貼切地透過鄉民代表等基層政治人物,表達出本土對外人、大財團侵入的不滿,以他們的方式爭取自己的生存利益。

最經典的部分是,代表站在飯店的落地玻璃窗前看淨白的沙灘與藍天碧海,感慨地說,「年輕人來聽海洋音樂祭,恆春人只賺到撿垃圾」、「飯店也BOT,山也要 BOT,現在連海也要BOT」、「為什麼這麼一片美麗的海,被飯店圍起來,我們民眾都沒辦法看到?只能讓住在這飯店的外地人看?」、「這片海那麼美,為什麼我們自己卻不懂得欣賞?為什麼年輕人都要出外做人薪勞,卻不回來自己作老闆?」在這個沒有工業(也沒有工業污染)的觀光墾丁,年輕人留在家鄉,大都還是當服務業的薪勞,可以作什麼老闆呢?另一部偶像劇「我在墾丁天氣晴」回答了這個問題。愛衝浪的漢文被爸媽頻頻催促去高雄找一份像樣的工作,遇到從台北到墾丁療傷度假的阿南,兩個人決定開一家自己的衝浪店當老闆。

山林水土: 

『一人一信』送諸羅樹蛙進入保育類名單

諸羅樹蛙其分佈地目前僅知在雲林斗六、嘉義民雄、台南麻豆和永康三崁店糖廠。根據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呂光洋教授研究,諸羅樹蛙的主要棲息地都是人為活動極為頻繁的耕地,例如水田、綠竹林、芋田,蔗園及果園等;反而在梅山、古坑等人為干擾較少的丘陵地,因水流快及缺乏暫時水域而找不到諸羅樹蛙的蹤跡。諸羅樹蛙族群中雌雄的比例相當懸殊,生殖季為四月到十月,最喜歡活動的時段是雨後的夜晚,此時大量的雄蛙會一起鳴叫。雌蛙則留在地面慢慢的聆聽雄蛙的歌聲,雌蛙最後會慢慢的爬到樹上或竹枝上去尋找如意郎君,然後再背負著雄蛙慢慢地爬回地面上的暫時性水域附近去產卵。

但由於人口的增加,嘉南平原的農地因住宅和道路的修建,諸羅樹蛙的棲地已逐漸被切割而零碎化。目前發現諸羅樹蛙的棲地數量很少超過100隻(永康三崁店糖廠大約有1500除外)。諸羅樹蛙是平原地區唯一的樹蛙,亦是台灣以古地名來命名的唯一樹蛙。為臺灣特有種,數量稀少。所以諸羅樹蛙在國際上牠已被列為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的瀕危物種。

台灣水產養殖持續發展之我見

台灣除少數先住民捕魚外多以陸上狩獵為主,百年前大陸移民開始渡海來台,從事季節性的短暫性捕魚(以烏魚為大宗),並逐漸定居發展出魚塭養殖(以養殖虱目魚為主)。當時之漁業屬沿岸和粗放混養式養殖漁業,既傳統又落後。由於漁具原始、笨重,漁法簡單、粗糙,兼以人力為主,漁獲效率差。加上缺乏冷藏科技等因素,漁獲無法儲存,漁獲量終究有限。

日本人治台移植日本漁業經驗,首度引入動力漁船,改良漁具漁法、興建漁港,調查開發漁場,台灣漁業始具現代化漁業雛型,開始向遠洋漁業進軍。同時日本人也進行水產養殖試驗及水產品加工的研究。二戰後國府大力補貼,政策性獎勵扶植漁業,今天台灣儼然己是年產130萬噸漁獲量的漁業大國。設備新穎現代化的遠洋作業漁船遍及三大洋,水產養殖場則由平地蔓延至山中拓展至海上,遍布全島。

山林水土: 
經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生態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