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生態保育

光鮮亮麗的背後

半導體之父張忠謀日前(11/21)在與來自美國的學習.組織.管理大師彼得.聖吉的對談中,強調科技發展對現代人生活的貢獻,他認為「現代人的生活都比三、五百年前的王公貴族還要好,這代表經濟發展是每一個人都想要的,沒有人希望生活水準倒退到過去的時代」,而他也相信「工業時代不會成為一個泡沫,而泡沫也不會破裂。」

就在此次對談的前一天,網路上傳來新竹公害防治協會的消息,其理事長鍾小姐在獲悉『新竹魚群暴斃,居民疑是竹科廢水造成』的新聞後,花了一天追查元兇,後來只知道地點是位在竹科旁的隆恩圳、水源橋下。淨竹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高先生於是感慨道:「隆恩圳的死魚事件,這不是第一次,也可能不會是最後一次!這已經不是新聞了,吸引不了媒體的關注。」「如果環境危機指標要以生命來交換,這幾次是魚,下一次會不會輪到人?」

山林水土: 

登革熱與環境、生態的破壞

登革熱疫情再起,南部各縣市幾乎是全民總動員滅蚊,北部亦是戰戰兢兢的備戰,而各地滅蚊的不二法門除了清潔、大掃除外就是噴藥,室內、室外、田邊水溝到處噴,而噴藥到底對人、對其他生物、對整個環境有何影響,好像沒有多少人注意及關心,而噴了是否有效果?是否因此讓蚊子產生更強的抗藥性,下次再噴藥性更強的,而如此的惡性循環之下,只怕犧牲掉的是國民健康、及整個環境生態的破壞。

過去田邊、水溝隨處可見會吃蚊蟲及孓孓的青蛙、大肚魚等生物因多年的噴灑農藥及工業污染而死傷大半,水溝、灌溉溝渠的水泥化更進一步剝奪破壞其棲息地,因此而導致生態的嚴重失衡,蚊蟲的天敵消失,過去一度銷聲匿跡的熱帶性疾病捲土重來,而我們不思用天然又免費的生物防治法來解決登革熱的問題,對付蚊蟲的方法竟是噴藥再噴藥,將已奄奄一息的益蟲及生物進一步趕盡殺絕,這些毒藥進入空氣、地下水、海洋及溪流中,除了污染當地外,根據研究連距離噴藥農場數百哩遠的荒野及北極地區也發現殺蟲劑的蹤跡(ENS),而最後這些毒藥又經由動植物及食物的生物鏈作用回到我們自己的身上,也難怪數年來全國的十大死因,癌症總是高居第一位。40年前,卡爾森女士所著的《寂靜的春天》(The Silent Spring)已預告了濫用農藥、殺蟲劑及工業污染所造成生態破壞及影響人體健康的後果,40年後我們依然尚未覺醒的照著他的預言走。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儲水防旱,不急著蓋水庫--淺談分散式集水法

據報載,經濟部水利署黃署長於日前表示,因台灣雨量分布不均、乾季太長,還需要再建五座水庫來儲水,方能因應台灣用水的需求,並將編列一千多億元的預算執行。至於興建水庫對生態的影嚮,則盼環保人土的諒解。

個人以為,興建大型水庫是集中式(centralized)的集水方法,可以解決水的問題,然而也會創造新的問題,應當是最後不得以才採取的手段。而當前最急迫的要務,應是優先建立起分散式(decentralized)的集水系統。片面由技術官僚宣示興建大水庫的決心,會有誤導民眾之嫌,非台灣的福氣。

興建大型水庫,誠如黃署長所說有生態環境的衝擊之外,還牽涉到跨世代公平性、區域間公平性、效率及風險性等問題。

跨世代間的公平性:台灣先天地質破碎、斷層分布密集,加上地形、水文及現有聚落發展的限制,適合蓋水庫的位址有限,猶如珍寶;而且一座水庫的壽命有限,儘管能做部份的更新,但百年後終仍難逃壽終正寢的命運。若將視野的時間軸拉長,每蓋一座水庫等於剝奪後代子孫一個蓋水庫的機會。如果蓋水庫是台灣人集水的首要方式,當水庫一座接一座報廢後,那台灣後代子民將沒水喝。

山林水土: 
社會: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生態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