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產養殖持續發展之我見
台灣除少數先住民捕魚外多以陸上狩獵為主,百年前大陸移民開始渡海來台,從事季節性的短暫性捕魚(以烏魚為大宗),並逐漸定居發展出魚塭養殖(以養殖虱目魚為主)。當時之漁業屬沿岸和粗放混養式養殖漁業,既傳統又落後。由於漁具原始、笨重,漁法簡單、粗糙,兼以人力為主,漁獲效率差。加上缺乏冷藏科技等因素,漁獲無法儲存,漁獲量終究有限。
日本人治台移植日本漁業經驗,首度引入動力漁船,改良漁具漁法、興建漁港,調查開發漁場,台灣漁業始具現代化漁業雛型,開始向遠洋漁業進軍。同時日本人也進行水產養殖試驗及水產品加工的研究。二戰後國府大力補貼,政策性獎勵扶植漁業,今天台灣儼然己是年產130萬噸漁獲量的漁業大國。設備新穎現代化的遠洋作業漁船遍及三大洋,水產養殖場則由平地蔓延至山中拓展至海上,遍布全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