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首頁
關心議題
評論
減塑慢活
您還在使用PVC嗎?
台灣垃圾熔景
從零開始認識PFAS
新聞稿
出版品
特價中套書
世界現況系列
看守世界專論
看守台灣季刊
環保漫畫 - 毒物星球
其他叢書
購書付款方式
線上資源
環保的品味
資訊圖
東西的故事系列影片
電子書
假日電影院
MASTODON
WoodirtGO
電子報
論壇|活動
捐款與志工
關於我們
我們的理念
我們的緣起
我們的理監事
歷年行動與成果
電子報
聯絡我們|Contact us
About US
搜尋
您在這裡
首頁
»
關心議題
» 評論
請選填文章列表的區間(最早年份為2000年):
和
環境影響評估與算命
2008-08-15
隨卡玫基颱風而來的豐沛雨水帶給台灣重創,讓馬先生質疑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因此許多人開始嚴肅的檢討如何改善氣象預報的準確性。氣象預報的本質就是一門根據現有最佳科學資訊與技術預測未來氣象變化的科學,因此擬提升預報的準確性,最重要的將會是投資更多的資源購買更好的設備,做更好的研究與收集更多實際的颱風相關氣象資料,培育與訓練更多的專業人才等。既使如此,因氣象時時刻刻隨時間與空間在改變,...
哪些環保學官出賣東海岸杉原海灣?
2008-08-12
台東縣政府於97年6月9日緊急發函通知第六屆環評委員有關美麗灣渡假村新建工程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會議臨時改期至97年6月15日星期日召開,並不顧台東環保團體提醒上屆環評委員的提問還沒解決而不應表決下,關起門來表決通過第五屆環評委員要求立即停工並罰款的該開發案。這可能是環評審查會在星期日召開並通過的台灣首例,值得我們解讀。美麗灣渡假村的基地原為台東縣府所屬的杉原海水浴場,...
蘇花高應該怎麼替?
2008-07-31
最近行政院對外宣佈決定興建「蘇花替」而引起喧然大波,後來雖然又演變成一個「構想」,須待環評結果才會決定(編按:在此篇文章完稿後,這個還沒經過環評的構想又已經變成行政院的一個「政策方向」,並已為之編列明年度的預算),然而在媒體呈現正反兩邊意見時,以保育為由持反對意見者,被贊成興建者指控為只要「環保」而不顧「人命」,更以曾在蘇花公路被落石擊中者的受害者家屬心聲突顯環保者的「無情」。而行政院在為這「...
大家一起來思索,生活所需的能源在哪裡?
2008-07-29
自國內從七月份起油電雙漲,整個能源的高價格問題成為全民共同的痛。會覺得痛,而且痛得不得了,主要因為生活中我們何可一日無此君,但是用了卻又必須面對高高在上的能源價格問題。這種又愛又恨的情懷,可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會持續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因此,創造出帶動我們食衣住行所需要的能源,遂成為今後科技發展的顯學。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盡全力找出可以轉動我們生活中無數機器的能量。說句老實話,能量在哪裡呢?其實,...
找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2008-07-22
最近「蘇花高」變成「蘇花替」。這會是一個解決蘇花高議題爭端的好方式嗎?這個名詞不同但內容差不多,而且最主要的是:它的經費都是用「國道基金」。以前當大家在討論花蓮的建設時,民間團體都說要把興建蘇花高的九百多億元的經費拿做建設花蓮之用。但是政府部門都說,不可以,「國道基金」只能用來興建國道,其他都不能。然而現在卻說要建一條省道:「一條由國道基金支出的高速公路水準的省道」,這有什麼差別嗎?換湯不換藥吧...
三月瘋媽祖 七月瘋陸客
2008-07-21
自從三月馬總統當選到現在,不滿四個月的時間,全台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大概是放寬中國人來台觀光的限制以及兩岸直航等政策的執行。套句朋友的話:「景氣不佳,現在全台都在等候大陸觀光客來拯救我們」。從媒體報導之熱絡,以及各地為了迎接陸客所做的各種措施來看,台灣似乎不只有「瘋媽祖」,近來「瘋陸客」也在「振興觀光產業,拯救台灣經濟」的大目標下,形成了一股強烈的社會氛圍。然而,...
虛幻的經濟發展圖像
2008-07-13
前陣子有機會在夜間行經台中市重劃區,一棟棟住宅高樓大廈看似豪華榮景,入夜亮起燈的戶數卻寥寥無幾,黑夜裡只有路邊空蕩蕩卻又燈火通明的霓虹燈與街燈,照亮著高聳而死寂的水泥叢林。同行的朋友以前是做建築出身的,我們從計程車內瀏覽過這片死寂之城,他以內行人的口吻預告房地產的泡沫已經出現,無論房價炒的多高,新聞報導豪宅多貴,或者大陸富豪炒樓團來台帶來多大的希望,即使不懂學理,光是沿著道路數一數亮著的樓格子,...
全民大減碳、財團馬上飆碳
2008-07-03
台灣每人每年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為12噸,是全球人均排放量3.9噸的3倍。馬英九總統的環保政策中在減碳的部分,他希望台灣能在他執政8年後,也就是2016到2020年間,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到2008年的水準,在 2025年回到2000年的排放量,在2050年更要達到2000年排放量的一半。這種環保政策不但是愚民政策,亦將貽笑國際。其一、為什麼要到2020年間才能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到2008年(今年2...
跟鬼拿藥單的能源政策
2008-06-22
在全球暖化、資源枯竭、環境破壞等由過熱人為活動產生的惡果的交互作用下,其所導致的全球性氣候異常與物價高漲已令節能減碳成為媒體熱門話題、政府響亮的口號以及良善民眾在個人生活上自我要求的目標。在種種受到鼓吹的減碳作為上,具市場商機的或許得到最大的推動而受到注目,比如省電燈泡與LED燈。據報載,能源局於6月4日表示,將強制提升11項電器用品的能源效率基準,其中白熾燈泡能源效率基準預計年底就會公告,...
脫掉馬英九的「九萬兆」內閣的減碳外衣
2008-06-16
台灣的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但以使用面積計算,人口密度則為第一高的孟加拉國的三倍);每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自1990年到2005年間,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長了約130%(是1990年的2.3倍),為全球成長趨勢速率的四倍。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年均值已超過12公噸,是全球平均的三倍。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引起氣候變遷等環境問題,已到了危機的地步。在聯合國的報告中,...
反怠速是開創性的環保措施?還是環保秀?
2008-06-02
五月中旬有一則有趣的環保新聞,源起是台南市正在執行的汽機車反怠速政策;該規定要求車輛停車等候時,未關閉引擎的時間不得超過3分鐘,否則將受罰。這則新聞則報導取締到「車震」怠速超過三分鐘的情事。根據報載,這次取締發生在凌晨4時。有輛汽車未熄火將車停放在台南安平5期重劃區的廣場旁,怠速引擎聲引起早起運動民眾的注意,向環保局電話檢舉,稽查員迅速前往現場。當稽查員趨近該小汽車時,...
台灣要成長還是要發展?
2008-05-23
台灣政權在許多人的期待中即將轉移,從草根性起家執政8年的民進黨,轉移給過去掌控台灣資源達55年之久的國民黨。在民主社會裡,政權在政黨之間轉移是正常的現象,也是促進社會公平、和諧發展的有效工具。民進黨過去8年的執政,雖說很多民眾感受日漸增加的生計壓力,但是也無可否認其在建構正常民主社會的過程中,打破社會既有結構、提升社會活力和創意上,有所建樹。適逢國內、外翻天覆地的變異,要風平浪靜的發展幾乎不可能...
力行零廢棄 對抗全球暖化
2008-05-14
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全球暖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在今年的地球日前後這段期間,許多環保團體舉辦了相關活動,而部分公司也紛紛加入了減碳的行列,至少減碳口號喊得價響。這是令人欣慰的現象,表示大多數人們不再像是個毫無警覺、被慢慢煮熟的青蛙。要減少碳排放,除了多騎腳踏車、隨手關燈、節約用電、或減少吃肉等方式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且是每個人都可身體力行的手段,即是所謂的零廢棄策略,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源頭減量,...
工業污染,農地及全民買單!
2008-05-06
台灣的農業生產環境近日來受到國人相當高的重視,這是因為隨著全球糧荒的日趨嚴重,糧價的節節攀升,如何來提升台灣農地的生產乃成為多方矚目的課題;另一方面,由於許多現代的「農舍(或稱為高級別墅)」興建於農田當中,這也讓社會上許多輿論對此憂心忡忡,擔心台灣農業的生產環境將會陷入於萬劫不復的境界。此外,另有一課題其實也應受到我們的重視,那就是台灣許多農田已因其周遭的工業生產活動而受到嚴重的污染,...
神秘的1957蘇聯核廢料貯存場大爆炸
2008-04-30
1957年的9月29日在蘇聯極權鐵幕裡的烏拉山東邊契力亞明斯克市(Chelyabinsk)的瑪雅克科技生產區(Mayak Scientific-Production Association)發生核廢料貯存場大爆炸。1976年才有一位住在英國倫敦的蘇聯籍生物學家梅德威德夫(Zhores A. Medvedev)提出,並於1980年在美國出版「烏拉山核災慘案」(Nuclear Disaster in...
焚化爐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應加強
2008-04-22
近年來由於民間環保意識的提升、國際原物料的上揚、加上部分地方政府的努力、以及中央政府垃圾處理政策由「焚化為主、掩埋為輔」轉向「零廢棄」並推動一些減量與回收政策等多重因素下,致使我國垃圾回收率逐年提升,於2007年時已達38.7%,為2000年時(9.78%)的3.95倍,需要處理的垃圾量(垃圾清運量)也跟著逐年遞減。雖然這是值得令人欣慰的數據,而環保署也自誇我國的資源回收成績受到國際注目,...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科技發展與相關風險
2008-04-15
去年11月,在國際知名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刊登了一篇比較全世界火力發電廠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論文,在該篇論文中,台灣的台中火力發電廠以每年4,130萬噸的排放量,登上了全球火力發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的位置。這個新聞使得台中火力發電廠,頓時成為媒體版面爭相報導的對象,火力發電廠的污染排放問題遂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由於工業化的效應,電力需求不斷地成長,燃煤在電力供應系統中,具備成本低...
環境政策績效──期初承諾與期末報告
2008-04-09
2008年台灣總統大選已經結束,2000年首度政黨輪替後的民進黨政府已不再新綠,再次政黨輪替後的國民黨政府是否能滌洗舊習展現新象,仍有待觀察。尤其是約30個環境保護團體在選前所共同研提的十項「環境政策承諾書」的要求,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在當時以忙於競選,沒有充份瞭解內容,所以無法承諾來回應,頗不符期待!環保團體經過多次討論,將台灣許多環境問題的根源與可能解決方式,化作「環境政策承諾書」的十項要求,...
蘇花高的危機與轉機
2008-04-01
2008年總統大選前不到二十天,環保署又投下了一顆手榴彈,決議蘇花高環境影響評估有條件過關,讓關心蘇花高的人士一陣錯愕!後來因為傅崐萁立委在立法院點名環評委員偷渡及圖利財團,令環評委員大為光火,決定無限期擱置蘇花高案。3月3日蘇花高第四次專案小組審查會場外,環保署另設旁聽室,裡面贊成和反對的人馬,壁壘分明。在只能各派十名代表發言的情況下,贊成派裡的縣議員、業者輪番上陣,口才便捷,有人強勢,...
催生新經濟體系的消費模式
2008-03-24
1995年我在美國學習環境教育時,多次遇到一個名為“Food Not Bombs”(要食物不要炸彈)的反戰團體,他們經常出現在環保團體的年會、人權或各社會運動的大型場合中,為活動準備餐點。所有的食材都是從大賣場、超市因賣不完而被丟棄的食物中蒐集後烹調而來。近年,在美國有越來越多人透過自願性的拾荒、分享物資、不購物、不工作、居住在廢棄空屋中等生活方式來抵制建立在剝削地球資源、犧牲兒童與勞工權益健康...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環境影響評估與算命
隨卡玫基颱風而來的豐沛雨水帶給台灣重創,讓馬先生質疑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因此許多人開始嚴肅的檢討如何改善氣象預報的準確性。氣象預報的本質就是一門根據現有最佳科學資訊與技術預測未來氣象變化的科學,因此擬提升預報的準確性,最重要的將會是投資更多的資源購買更好的設備,做更好的研究與收集更多實際的颱風相關氣象資料,培育與訓練更多的專業人才等。既使如此,因氣象時時刻刻隨時間與空間在改變,...
哪些環保學官出賣東海岸杉原海灣?
台東縣政府於97年6月9日緊急發函通知第六屆環評委員有關美麗灣渡假村新建工程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會議臨時改期至97年6月15日星期日召開,並不顧台東環保團體提醒上屆環評委員的提問還沒解決而不應表決下,關起門來表決通過第五屆環評委員要求立即停工並罰款的該開發案。這可能是環評審查會在星期日召開並通過的台灣首例,值得我們解讀。美麗灣渡假村的基地原為台東縣府所屬的杉原海水浴場,...
蘇花高應該怎麼替?
最近行政院對外宣佈決定興建「蘇花替」而引起喧然大波,後來雖然又演變成一個「構想」,須待環評結果才會決定(編按:在此篇文章完稿後,這個還沒經過環評的構想又已經變成行政院的一個「政策方向」,並已為之編列明年度的預算),然而在媒體呈現正反兩邊意見時,以保育為由持反對意見者,被贊成興建者指控為只要「環保」而不顧「人命」,更以曾在蘇花公路被落石擊中者的受害者家屬心聲突顯環保者的「無情」。而行政院在為這「...
大家一起來思索,生活所需的能源在哪裡?
自國內從七月份起油電雙漲,整個能源的高價格問題成為全民共同的痛。會覺得痛,而且痛得不得了,主要因為生活中我們何可一日無此君,但是用了卻又必須面對高高在上的能源價格問題。這種又愛又恨的情懷,可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會持續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因此,創造出帶動我們食衣住行所需要的能源,遂成為今後科技發展的顯學。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盡全力找出可以轉動我們生活中無數機器的能量。說句老實話,能量在哪裡呢?其實,...
找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最近「蘇花高」變成「蘇花替」。這會是一個解決蘇花高議題爭端的好方式嗎?這個名詞不同但內容差不多,而且最主要的是:它的經費都是用「國道基金」。以前當大家在討論花蓮的建設時,民間團體都說要把興建蘇花高的九百多億元的經費拿做建設花蓮之用。但是政府部門都說,不可以,「國道基金」只能用來興建國道,其他都不能。然而現在卻說要建一條省道:「一條由國道基金支出的高速公路水準的省道」,這有什麼差別嗎?換湯不換藥吧...
三月瘋媽祖 七月瘋陸客
自從三月馬總統當選到現在,不滿四個月的時間,全台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大概是放寬中國人來台觀光的限制以及兩岸直航等政策的執行。套句朋友的話:「景氣不佳,現在全台都在等候大陸觀光客來拯救我們」。從媒體報導之熱絡,以及各地為了迎接陸客所做的各種措施來看,台灣似乎不只有「瘋媽祖」,近來「瘋陸客」也在「振興觀光產業,拯救台灣經濟」的大目標下,形成了一股強烈的社會氛圍。然而,...
虛幻的經濟發展圖像
前陣子有機會在夜間行經台中市重劃區,一棟棟住宅高樓大廈看似豪華榮景,入夜亮起燈的戶數卻寥寥無幾,黑夜裡只有路邊空蕩蕩卻又燈火通明的霓虹燈與街燈,照亮著高聳而死寂的水泥叢林。同行的朋友以前是做建築出身的,我們從計程車內瀏覽過這片死寂之城,他以內行人的口吻預告房地產的泡沫已經出現,無論房價炒的多高,新聞報導豪宅多貴,或者大陸富豪炒樓團來台帶來多大的希望,即使不懂學理,光是沿著道路數一數亮著的樓格子,...
全民大減碳、財團馬上飆碳
台灣每人每年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為12噸,是全球人均排放量3.9噸的3倍。馬英九總統的環保政策中在減碳的部分,他希望台灣能在他執政8年後,也就是2016到2020年間,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到2008年的水準,在 2025年回到2000年的排放量,在2050年更要達到2000年排放量的一半。這種環保政策不但是愚民政策,亦將貽笑國際。其一、為什麼要到2020年間才能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到2008年(今年2...
跟鬼拿藥單的能源政策
在全球暖化、資源枯竭、環境破壞等由過熱人為活動產生的惡果的交互作用下,其所導致的全球性氣候異常與物價高漲已令節能減碳成為媒體熱門話題、政府響亮的口號以及良善民眾在個人生活上自我要求的目標。在種種受到鼓吹的減碳作為上,具市場商機的或許得到最大的推動而受到注目,比如省電燈泡與LED燈。據報載,能源局於6月4日表示,將強制提升11項電器用品的能源效率基準,其中白熾燈泡能源效率基準預計年底就會公告,...
脫掉馬英九的「九萬兆」內閣的減碳外衣
台灣的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但以使用面積計算,人口密度則為第一高的孟加拉國的三倍);每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自1990年到2005年間,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長了約130%(是1990年的2.3倍),為全球成長趨勢速率的四倍。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年均值已超過12公噸,是全球平均的三倍。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引起氣候變遷等環境問題,已到了危機的地步。在聯合國的報告中,...
反怠速是開創性的環保措施?還是環保秀?
五月中旬有一則有趣的環保新聞,源起是台南市正在執行的汽機車反怠速政策;該規定要求車輛停車等候時,未關閉引擎的時間不得超過3分鐘,否則將受罰。這則新聞則報導取締到「車震」怠速超過三分鐘的情事。根據報載,這次取締發生在凌晨4時。有輛汽車未熄火將車停放在台南安平5期重劃區的廣場旁,怠速引擎聲引起早起運動民眾的注意,向環保局電話檢舉,稽查員迅速前往現場。當稽查員趨近該小汽車時,...
台灣要成長還是要發展?
台灣政權在許多人的期待中即將轉移,從草根性起家執政8年的民進黨,轉移給過去掌控台灣資源達55年之久的國民黨。在民主社會裡,政權在政黨之間轉移是正常的現象,也是促進社會公平、和諧發展的有效工具。民進黨過去8年的執政,雖說很多民眾感受日漸增加的生計壓力,但是也無可否認其在建構正常民主社會的過程中,打破社會既有結構、提升社會活力和創意上,有所建樹。適逢國內、外翻天覆地的變異,要風平浪靜的發展幾乎不可能...
力行零廢棄 對抗全球暖化
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全球暖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在今年的地球日前後這段期間,許多環保團體舉辦了相關活動,而部分公司也紛紛加入了減碳的行列,至少減碳口號喊得價響。這是令人欣慰的現象,表示大多數人們不再像是個毫無警覺、被慢慢煮熟的青蛙。要減少碳排放,除了多騎腳踏車、隨手關燈、節約用電、或減少吃肉等方式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且是每個人都可身體力行的手段,即是所謂的零廢棄策略,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源頭減量,...
工業污染,農地及全民買單!
台灣的農業生產環境近日來受到國人相當高的重視,這是因為隨著全球糧荒的日趨嚴重,糧價的節節攀升,如何來提升台灣農地的生產乃成為多方矚目的課題;另一方面,由於許多現代的「農舍(或稱為高級別墅)」興建於農田當中,這也讓社會上許多輿論對此憂心忡忡,擔心台灣農業的生產環境將會陷入於萬劫不復的境界。此外,另有一課題其實也應受到我們的重視,那就是台灣許多農田已因其周遭的工業生產活動而受到嚴重的污染,...
神秘的1957蘇聯核廢料貯存場大爆炸
1957年的9月29日在蘇聯極權鐵幕裡的烏拉山東邊契力亞明斯克市(Chelyabinsk)的瑪雅克科技生產區(Mayak Scientific-Production Association)發生核廢料貯存場大爆炸。1976年才有一位住在英國倫敦的蘇聯籍生物學家梅德威德夫(Zhores A. Medvedev)提出,並於1980年在美國出版「烏拉山核災慘案」(Nuclear Disaster in...
焚化爐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應加強
近年來由於民間環保意識的提升、國際原物料的上揚、加上部分地方政府的努力、以及中央政府垃圾處理政策由「焚化為主、掩埋為輔」轉向「零廢棄」並推動一些減量與回收政策等多重因素下,致使我國垃圾回收率逐年提升,於2007年時已達38.7%,為2000年時(9.78%)的3.95倍,需要處理的垃圾量(垃圾清運量)也跟著逐年遞減。雖然這是值得令人欣慰的數據,而環保署也自誇我國的資源回收成績受到國際注目,...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科技發展與相關風險
去年11月,在國際知名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刊登了一篇比較全世界火力發電廠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論文,在該篇論文中,台灣的台中火力發電廠以每年4,130萬噸的排放量,登上了全球火力發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的位置。這個新聞使得台中火力發電廠,頓時成為媒體版面爭相報導的對象,火力發電廠的污染排放問題遂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由於工業化的效應,電力需求不斷地成長,燃煤在電力供應系統中,具備成本低...
環境政策績效──期初承諾與期末報告
2008年台灣總統大選已經結束,2000年首度政黨輪替後的民進黨政府已不再新綠,再次政黨輪替後的國民黨政府是否能滌洗舊習展現新象,仍有待觀察。尤其是約30個環境保護團體在選前所共同研提的十項「環境政策承諾書」的要求,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在當時以忙於競選,沒有充份瞭解內容,所以無法承諾來回應,頗不符期待!環保團體經過多次討論,將台灣許多環境問題的根源與可能解決方式,化作「環境政策承諾書」的十項要求,...
蘇花高的危機與轉機
2008年總統大選前不到二十天,環保署又投下了一顆手榴彈,決議蘇花高環境影響評估有條件過關,讓關心蘇花高的人士一陣錯愕!後來因為傅崐萁立委在立法院點名環評委員偷渡及圖利財團,令環評委員大為光火,決定無限期擱置蘇花高案。3月3日蘇花高第四次專案小組審查會場外,環保署另設旁聽室,裡面贊成和反對的人馬,壁壘分明。在只能各派十名代表發言的情況下,贊成派裡的縣議員、業者輪番上陣,口才便捷,有人強勢,...
催生新經濟體系的消費模式
1995年我在美國學習環境教育時,多次遇到一個名為“Food Not Bombs”(要食物不要炸彈)的反戰團體,他們經常出現在環保團體的年會、人權或各社會運動的大型場合中,為活動準備餐點。所有的食材都是從大賣場、超市因賣不完而被丟棄的食物中蒐集後烹調而來。近年,在美國有越來越多人透過自願性的拾荒、分享物資、不購物、不工作、居住在廢棄空屋中等生活方式來抵制建立在剝削地球資源、犧牲兒童與勞工權益健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