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旗山農地上的野蠻遊戲二部曲——爐碴是資源物還是廢棄物?

爐碴再利用到不當的地方當然是廢棄物

如果你問國小學生,解釋一下甚麼是資源物甚麼是廢棄物?小朋友會紛紛舉手告訴你,我家的冰箱放在家裡是資源物,丟在農田裡變成廢棄物。我寫得筆記簿是資源物,丟在路上變成廢棄物還會被罰錢。小朋友一致認為所有的物質不管它多貴多好,只要去到不當的地方當然是廢棄物。沒想到這樣的淺道理,政府官員不懂、企業家也不懂?因此廢棄物以再利用名義神奇化身變成台灣土地的野蠻遊戲。

20150427chisan-slag4.jpg

台灣因廢清法漏洞多,且未對廢棄物做明確的定義,所以每每在廢棄物清理訴訟時,不法者往往可利用現行法律漏洞尋找到自己行為合法化的野蠻空間,其中最常見的是「行政法規多、行政函文多、名詞解釋「眉角」特別多、實務見解分歧」。1

山林水土: 

旗山農地上的野蠻遊戲首部曲——水質水量保護區變成中鋼爐碴掩埋場

故事的開始就是荒謬的錯誤

旗山大林里俗稱圓潭的地方,東面臨山,水質清澈,水利署亦將該區劃設為水質水量保護區;由於水質清澈,當地居民長期飲用地下水(高雄市自來水普及率達96%)。居民多數務農,稻子、香蕉、檸檬、芭樂、木瓜、小番茄等作物,期間又有農民種植紅豔的火鶴花,溝榘中到處可見野生的黃金蜆棲息在清澈的流水中,這是台灣融合原始與祥和的傳統山林的田園景致。

高雄市民生飲用水主要是引自高屏溪溪水,因此高屏溪上游的高市旗山區被列為自來水保護區,為確保民生飲用水安全,環保署於2001年實施,鼓勵當地養豬戶離牧,其他可能造成水污染的畜牧業,若達一定規模也會被環保單位列管。

旗山大林里有一片共約6公頃的多筆土地,其中一大部分,原是一大型養豬場,在環保署鼓勵當地養豬戶離牧下,領取了補償金,並結束了養豬事業,但地主於2003年開始盜採砂石,挖深達十幾米,該農地變成為一個大水池,2006年高雄市經發局依砂石採取法處罰200萬,但這荒廢的大水池後來變成魚類與水鳥的天堂,也變成自然的滯洪池與水源地。

山林水土: 
社會: 

是怎麼樣的政府 造就這樣無法無天的大環境?


石門大壩

石門上下游非法活動猖獗 政府官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近來旱情讓大眾注意到水庫集水區管理的問題。石門水庫以及曾文水庫的泥沙淤積,讓水庫容量大幅縮減,無法留下更多雨水,而禍首是集水區的不當土地利用活動,破壞了水土保持,才會形成嚴重的土石沖刷。雖然法律授權相關主管機關管制集水區的土地利用行為,但政府實際作為在哪裡?為何我們要繳稅養不作為的政府,而當發生問題時,他們都不用負責任,反而還要向我們老百姓拿更多錢,編列更多的經費,去收拾善後,還要限制人民生活用水。真是奇怪ㄟ!

底下這個發生在桃園石門水庫下游不遠處的故事,同樣說明了,政府官員都睡著了,即使換了一個市長,還是止不住明顯違法事宜。

山林水土: 

對抗PM2.5的幾點發想

最近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起大眾對中國空氣污染問題的關注;相對之下,台灣的空氣品質雖然不若中國惡劣,但也早已達到危害健康的程度。以細懸浮微粒(PM2.5)的年平均值為例,我國在2013年時只有花、東符合標準(15ug/Nm3),其餘縣市全都不符標準;尤其是台中以南的縣市,PM2.5年平均值達到標準值的1.7~2.2倍;也因此,我國肺癌發生率年年高升。

20150316-lung cancer-incidence.png

(來源:國民健康署)

韓國首爾市「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節約能源、自己發電、公民參與

韓國首爾市自2012年4月推動「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OLNPP),其為綜合節能、節電、減碳的計畫,推動至2014年6月,已達成節省200萬公噸油當量(2 M TOE)的第一期目標。人權律師朴元淳於2011年當選首爾市長後,即結合了市政府、市民、NGO及企業,在中央政策、法令的基礎及支持下,誠心、踏實、明確具體地推動OLNPP各項執行計畫,實值得我們警醒、借鏡。

有鑑於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災所造成的極大損失及其為環境與民眾健康所帶來的巨大威脅;又看到國家須進口大量能源,而須對外支付龐大費用,且能源自給率低、能源獨立性差;再考量到全球浩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所引致的氣候變遷危機,於是誕生了這個由民間與政府共同努力推動的計畫。2011年在朴元淳市長領導下,成立「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市民委員會,推動節能減碳及再生能源各項工作。

經濟: 

全球氣候變遷對台灣的影響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在現代社會,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所導致的全球氣候變遷,是十分重要與急迫的問題;全球沒有一個地方,可免於氣候變遷的影響,當然台灣也不例外。在本文中,我們將一一介紹介紹氣候變遷對台灣的漁業、林相與候鳥活動範圍的影響。當然這些資訊都是參考國內外具代表性的文獻為基礎,因此也歡迎持不同看法的讀者多多指教。

也許會有人質疑台灣土地這麼小,我們能做什麼事來應對、或甚至扭轉氣候變遷趨勢?姑且先提供一個事實:小小的台灣於2011年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1.31噸,排名全球第21名;而根據德國環境智庫「看守德國」(GermanWatch)與「歐洲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對58個高度關切國家的評估比較,台灣2014年的「氣候變遷表現指標」排名為54名,也就是在因應氣候變遷的作為上排名倒數第5名,相當丟臉。所以我們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氣候與能源: 
經濟: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