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2015國際土壤年的省思

土壤是活的

岩石經過長期的碎裂、沖刷與溶解,慢慢變成小顆粒物,再經由動物的活動、腐敗的生物群與微生物相互結合,終於形成了土壤。一塊肥沃的土壤至少有60%以上0.25至10公釐的小顆粒物。其所聚集礦物養份和有機養份是極為均衡,並經由微生物作用,成為有益於植物的物質。土壤聚集物之內和之間的孔隙,保有足夠的水份讓生物成長,並促進排水,而且使得氧能到達植物根部。土壤也是在供應乾淨水源、抵禦洪水和乾旱扮演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有的動、植物都依靠土壤的營養循環來維繫生命,所以土壤是萬物的搖籃,是生命的起源。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全球土壤研討會議上提出警告,表示因侵蝕、酸化、都市化、養分耗盡和化學汙染等因素,全球已有1/3的土壤因而劣化。FAO呼籲各國政府立刻採取行動,改善全球有限土壤資源的健康狀態,以確保未來世代能有足夠的糧食、水和能量。

土地的記憶——2015國際土壤年有感

20150427chisan-slag.jpg

人歷經幾十年努力學習,終於體會出金錢的價值。

心靈結凍了,化成無數邪惡的點子,

他們要創造經濟的奇蹟。

每一條乾淨的河流、每一片藍色的晴空、

每一隻稀有的動物、每一棵高聳的大樹,

控訴著人類每一個貪婪的故事。

環境與健康: 
經濟: 
社會: 

空氣污染管制應速採總量管制、高煙囪是無效的

近日的空氣品質多次呈「紫爆」,誠然嚴重。上次較嚴重的期間是在11月8日至9日上午,全台都受影響,其中以中部、雲嘉最嚴重,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超過100微克/每立方公尺(標準是日平均35)的測站有台中市的大里、西屯測站,及雲嘉的斗六、崙背、朴子測站。在11月17日晚至18日上午又高起,超過100微克/每立方公尺的測站彰化縣的二林站,雲林縣的崙背、麥寮、台西站,嘉義縣的新港、朴子站,其中台西站及麥寮站超過100微克/每立方公尺的持續時間達12小時以上。看起來這次最嚴重的區域都在彰雲嘉,這些地方以六輕工業區為最大及主要的排放來源。雖說近期是受籠罩全台的大氣條件因素所影響,但我們不放心的是,在冬、春季節,這樣型態的氣候常常有,會不會常常來?我們的小孩都不要呼吸、戶外運動了?這樣嚴重的污染,是否成為常態?

我以為這不是一個修定「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的問題,也不只是教育部下修「空污停課標準」的問題,而是政府單位長年漠視我們日常生活的「空氣品質」的問題。多年下來工廠、電廠、車輛排放源的成長,以及空氣污染管制作為的慢吞、因循茍且、無積極作為,又好推責任。這一兩年來,彰雲嘉地區民眾群起抗爭,反對六輕工業區的持續擴廠、及其大規模的空氣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才讓「空氣品質」惡化受到關注。

這波紫爆提醒台灣的事

近日這波的空氣品質「紫爆」已漸過去、轉趨正常。最嚴重的期間是在11月8日至9日上午,全台都受影響,其中以中部、彰雲嘉最嚴重,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超過100微克每立方公尺(這是標準,日平均35,的2.9倍)的測站有台中市的大里、西屯測站,及雲嘉的斗六、崙背、朴子測站。看起來這次是籠罩全台的大氣條件因素所影響,不良空氣持續時間約一天半。但我們不放心的是,在冬、春季節,這樣型態的氣候會常常有,會不會常常來呢?我們的小孩都不要呼吸、不能戶外運動了。

不像廢污水或廢棄物,空氣污染物的排放是來去無蹤的,難以舉証抓贓,但環保單位也是有管制、測定的作法,如申報、排放許可、監測等,但成本很高;大工廠/電廠合法地以高煙囪擴散其污染物、甚至以燃燒塔偷排。空氣污染的問題在今年六月在彰雲嘉,由於雲林縣政府審查六輕汽電共生(等)電廠之排放許可延期案,終於引起激烈的抗爭;高雄也有環保團體、媽媽們對空氣污染急呼,包括高雄大社、仁武、左營、潮寮、林園、大林埔等地空氣污染嚴重,爰不斷有抗爭的行動、呼籲,反空污運動擴及全台。

環境與健康: 

「珠」連九族 淨膚柔珠的骯髒小祕密

瞎密?!連啤酒都被塑膠污染了!?

我們正活在「塑膠世代」當中,不僅人類生活已經離不開塑膠了,塑膠也正大舉入侵自然環境。在去年(2014)8月,德國一項針對當地品牌啤酒的研究報告指出,共有24種廠牌的啤酒都有來源不明的塑膠微粒污染1目前還不知道這些微塑膠的來源,但八成與我們大量地使用塑膠有關。

另一則近來的新聞則是專家檢驗了中國15種不同品牌的鹽巴,發現裡面居然出現塑膠微粒!尤其是海鹽,塑膠微粒污染的狀況更加嚴重。而研究人員認為是因為現在海水遭塑膠污染已經太嚴重,以致於採取海水生產鹽巴時也不可避免。

鮮為人知的是,我們環境中的微塑膠,除了由大型塑膠裂解而來之外,還有一些企業「刻意地」製造小於1mm的「塑膠微粒」添加至商品中。

環境與健康: 

諸羅樹蛙莫須有的危機——天狗熱大敗雨怪奇聞

諸羅樹蛙(俗稱雨怪、青腰),1995年由生物學者呂光洋在嘉義發現的台灣特有種,以嘉義的老地名諸羅來命名。30年來,研究人員只在雲林、嘉義、台南等地,發現過牠們的蹤跡。2007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IUCN redlist)中已公告諸羅樹蛙為瀕危物種,2008年諸羅樹蛙、橙腹樹蛙、豎琴蛙及台北赤蛙等4種蛙類因面臨分佈侷限、族群量少、棲地破壞、獵捕壓力等問題,而被列為第Ⅱ級珍貴稀有保育類。

諸羅樹蛙喜歡生活在低海拔的次生林 、竹林或人為開墾過的農地,以樹林間活動的昆蟲如膜翅目、雙翅目等為主要食物,繁殖期為每年4月至9月為主。荒廢多年的永康三崁店糖廠自然演化成次生林的樣貌,林相茂密,總面積10.23公頃,有著完整的生態鏈,也提供諸羅樹蛙繁殖、避冬取暖的最佳場所,是台灣最大且最完整的棲地。從2007年開始,台南市社區大學與荒野保護協會,一直努力催生永康三崁店舊糖廠能成為諸羅樹蛙自然生態公園。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