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塑膠的一生

眾所周知,塑膠的原料是石油。石油是相當寶貴的資源,因為它的形成需要天時地利的配合,而且需要經過相當緩慢的時間。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遠古的浮游植物在死掉之後沉積於海底,並在還沒有被完成生物分解前,歷經過地殼變動,而被封在密閉的地底下,於100-135℃的溫度下,經過數百萬年的「熬煮」,才形成了石油。這樣特殊的地質條件,並非每個地方都有,這也解釋了為何石油只存在某些地方,並不是有浮游植物存在的海域,就找得到石油。1
眾所周知,塑膠的原料是石油。石油是相當寶貴的資源,因為它的形成需要天時地利的配合,而且需要經過相當緩慢的時間。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遠古的浮游植物在死掉之後沉積於海底,並在還沒有被完成生物分解前,歷經過地殼變動,而被封在密閉的地底下,於100-135℃的溫度下,經過數百萬年的「熬煮」,才形成了石油。這樣特殊的地質條件,並非每個地方都有,這也解釋了為何石油只存在某些地方,並不是有浮游植物存在的海域,就找得到石油。1
塑膠,是由人工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碳氫化合物。就如同澱粉、蛋白質等天然高分子是由許多相同小分子(如葡萄糖、胺基酸)所結合而成的,這些人工聚合而成的高分子,也是由許多相同小分子所結合起來的;這些小分子,稱為塑膠的「單體」(monomer)。有些塑膠只有一種單體,有些塑膠則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體。
台南市學甲區明祥馨企業有限公司明祥馨企業有限公司成立於民國84年,主要營業性質為進出口貿易,商品類別農副產品、進出口。2014年11月27日台南市政府才核准其廢棄物再利用相關營業。但明祥馨企業公司從100年開始每個月收受6家鋼鐵廠燁聯、華新麗華、威致、世佳、易昇、協勝的事業廢棄物約1萬噸,依鋼鐵廠給付每噸新台幣400至600多元不等處理費,4年多來不法利得高達2億多元。
在2000年前後數年期間,國內眾多環保團體與社區因為環保署的垃圾焚化政策,而展開了一波接一波的反焚化爐運動,成功阻擋了十座大型垃圾焚化廠,並讓環保署修正垃圾處理政策,確立垃圾零廢棄目標,預定2020年時要達到75%的垃圾回收率,既已營運中焚化廠則預定2012年開始除役,並於2026年全部除役完畢。同時當時環保署也宣佈未來不再興建焚化爐。而我國的垃圾回收率,也逐年提高,至今已達50%以上,使得需要焚化的垃圾還不到營運中的24座焚化廠設計處理容量的一半。若非環保署允許這些焚化廠收受可燃的一般事業廢棄物,這些日夜排放戴奧辛與重金屬的焚化廠早可關掉近一半;即使收受了一般事業廢棄物,這些焚化廠的實際處理容量,平均也只達設計處理容量的70%。
在焚化設施餘裕量如此充足的情況下,卻由於高雄市調漲外縣市垃圾處理費、台中市以自顧不暇為由拒收外縣市垃圾,而使得今年年中前,中南部部份縣市(如南投)垃圾堆置無處去,離島如澎湖也因為垃圾轉運及處理費用增加,而企圖爭取自設焚化廠。在這場根本不該發生的「垃圾大戰」鬧劇暫歇之際,環保署不思好好檢討如何避免再次發生這種垃圾調度問題,同時藉機督促與支持沒有焚化爐縣市積極減量與回收,反而在拜會澎湖縣政府時,由署長親自表達支持縣府興建小型焚化爐的決定,並允諾協助爭取相關經費(約5億)。1
我的質疑
104年7月20日我寫給監察委員、環保署署長與高雄地檢署檢察官的一封信,主要是依據監察院調查資料爐碴回填面積達5.2公頃,總量將近100萬公噸經換算可知這100萬公噸只夠掩埋6.8米深,而由環保署透地雷達圖顯示該區掩埋深度達20至30米深,那6.8米以下埋了甚麼?所以監察院與環保署調查不完整且不完善,所以訴求監察委員、環保署署長與高雄地檢署檢察官都須重啟調查。
環保署的回應
然環保署於104年7月30日的回函讓人質疑,這是否是由上到下的官商勾結的共犯結構?環保署不但答非所問,更有損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