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廢棄物

短視近利的煉鋼業者、黑心貪婪的爐碴再利用業者及在睡覺的政府

最近的爐碴屋事件,鬧得人心惶惶,因為不僅是松菸文創大樓用到含還原碴的混凝土,更有許多房子可能會有類似問題,影響到居家安全。這事件,凸顯出爐碴再利用的產品品質與流向控管出了嚴重問題,也凸顯出煉鋼業者便宜行事、切割責任的心態。結果屢屢出事,等於是作繭自縛,自討苦吃。

爐碴再利用的風險何在?

煉鋼爐碴不能再利用嗎?其實這些爐碴,都是經過一千六百度以上高溫熔融後冷卻形成的;雖然有重金屬,但不易溶出。而且以鐵礦為煉鋼原料的一貫大煉鋼廠如中鋼、中龍等,其產生的爐石包括高爐石與轉爐石,其中轉爐石之重金屬含量除鉻為土壤污染管制標準4倍外,其餘和土壤差不多,甚至低於土壤;而以廢鐵為煉鋼原料的電弧爐煉鋼廠,其產生的爐碴(包括氧化碴與還原碴),則以銅、鋅、鉻等重金屬含量較高,其中氧化碴的銅、鋅含量與土壤管制標準相當,鉻則為土壤污染管制標準二十幾倍;還原碴的鋅含量則為土壤汙染管制標準的兩倍多。整體而言,爐碴重金屬含量比燃燒混合垃圾的焚化爐底渣來得少,也不容易溶出,只要好好依法再利用,其所產生的環境風險並不比環保署負責推動的焚化爐底渣再利用來得高。

環境與健康: 
經濟: 

醫療廢棄物回收率吊車尾 醫院、衛福部與環保署該加油

台灣人口老化,加上網路時代下的年輕人口運動量不足,醫療需求勢必逐年成長,而醫療服務所產生的廢棄物也可能會逐年增加。這些廢棄物跑到哪裡去了?是焚化處理,還是回收再利用?不同的處理方式,會對環境產生輕重不一的影響,而以救人為先的醫院,應該會選擇對環境最友善的方式,是吧?而醫院所產生的廢棄物,不論是針筒、藥品包裝、輸液軟袋、軟管,看起來就是一些含有塑膠、紙類或金屬的製品;這些東西,對環境最友善的處理方式,就是回收再利用!的確,根據國際無害醫療組織(Health Care Without Harm)的調查,有高達85%的醫療廢棄物,其實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因為醫療廢棄物的成份,大部份和我們生活廢棄物的組成,差異性是不大的。那麼,醫院的廢棄物回收率應該很高吧?

然而在國內,醫療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成績,卻是慘不忍睹。根據環保署2014年的統計,醫院必須向環保署申報的事業廢棄物產生量共9.5萬噸左右,其中排名前三名皆是未分類的混合廢棄物,包括:生活垃圾、感染性廢棄物混合物以及一般性醫療廢棄物混合物,總共佔醫療廢棄物總申報量的84.78%,這三種未分類的混合廢棄物,當然都被醫院送往焚化爐處理,其餘有分類的也大部份被送往焚化爐,再利用的總共只佔總申報量的3.72%。3.72%!真是不忍卒睹。

經濟: 

戴奧辛危機:美國專家要求停止焚化

日期: 
1999/07/23 (週五)

世界知名廢棄物處理專家
柯保世博士(Dr. Paul Connett)等離台記者會


(台北/七月二十三日)世界知名的廢棄物處理專家柯保世博士(Dr. Paul Connett) 在結束來台一星期的訪問後,譴責台灣依賴焚化來解決垃圾的問題。柯保世博士是紐約聖勞倫斯大學化學系的教授,在研究了四十二個國家的廢棄物管理後說道:看到台北北投焚化爐的煙囪頂端竟然有間餐廳,我直覺是不可思議的事 ,更遑論台灣即將在未來的四年裡計畫再建二十六座焚化廠。台灣對這種技術的信心相當程度的被誤導了。柯保世博士認為當地政府忽視垃圾焚化處理所帶來對身體健康的嚴重影響。

柯保世博士表示,美國雖然只燃燒百分之十五的都會垃圾,但是美國環保署已指認垃圾焚化處理是美國目前產生所知人為致癌物戴奧辛的主要來源。台灣的環保署卻決定百分之九十的都會垃圾以焚化來處理,這比世界任何國家都高。柯保世博士說:很不幸的,台灣的焚化處理計畫缺乏責任;光有排放標準並不夠,真正的保護需要檢測食物及母奶中戴奧辛的含量。沒有做這方面檢測,政府就是在盲目飛行。環保署並沒有對食物或人體戴奧辛或水銀污染的檢測計畫。

社會: 

改善台南市牡蠣浮棚養殖的方法及牡蠣環礁計畫



~當牡蠣養殖不再只是為了吃,廢棄蚵棚及保麗龍汙染問題就可以解決~

策略目標

  1. 我們要延續牡蠣養殖這個產業。
  2. 我們要解決浮棚牡蠣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3. 我們要讓牡蠣養殖產業延續對環境生態友善的一面,並讓大家知道。
  4. 我們要幫忙牡蠣養殖業提早因應未來要面對的氣候變遷問題,以減少損失。
  5. 我們希望藉由牡蠣養殖延伸到推動海上休閒觀光活動。
  6. 我們希望透過牡蠣養殖過程進而保護我們的海岸線減少沖刷侵蝕。
  7. 我們希望推動養殖行為的改變,並作為低碳城市創新作為的實質呈現。

要使牡蠣浮棚養殖產業實質呈現對環境友善的一面,並朝向乾淨環保,我們就一定要做一些改變。因此我們要仔細觀察以釐清問題,並用先進思維來解決問題,創造大家生產與生活的同時,延續生物多樣性的環境;採取可以同時保存台南小吃文化又可促進其成為低碳城市的創新作為,讓水清魚躍、生物多樣又可發展海上觀光活動,還可以減緩海岸的侵蝕退縮,只要觀念可以改變,當牡蠣養殖不再只是牡蠣養殖,下定決心,蚵架保麗龍汙染問題就可以解決。

環境與健康: 
社會: 

2015國際土壤年的省思

土壤是活的

岩石經過長期的碎裂、沖刷與溶解,慢慢變成小顆粒物,再經由動物的活動、腐敗的生物群與微生物相互結合,終於形成了土壤。一塊肥沃的土壤至少有60%以上0.25至10公釐的小顆粒物。其所聚集礦物養份和有機養份是極為均衡,並經由微生物作用,成為有益於植物的物質。土壤聚集物之內和之間的孔隙,保有足夠的水份讓生物成長,並促進排水,而且使得氧能到達植物根部。土壤也是在供應乾淨水源、抵禦洪水和乾旱扮演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有的動、植物都依靠土壤的營養循環來維繫生命,所以土壤是萬物的搖籃,是生命的起源。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全球土壤研討會議上提出警告,表示因侵蝕、酸化、都市化、養分耗盡和化學汙染等因素,全球已有1/3的土壤因而劣化。FAO呼籲各國政府立刻採取行動,改善全球有限土壤資源的健康狀態,以確保未來世代能有足夠的糧食、水和能量。

土地的記憶——2015國際土壤年有感

20150427chisan-slag.jpg

人歷經幾十年努力學習,終於體會出金錢的價值。

心靈結凍了,化成無數邪惡的點子,

他們要創造經濟的奇蹟。

每一條乾淨的河流、每一片藍色的晴空、

每一隻稀有的動物、每一棵高聳的大樹,

控訴著人類每一個貪婪的故事。

環境與健康: 
經濟: 
社會: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