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堆肥與生質能發電

2021台灣現況:反焚復燃 (電子書)

書本封面
NT$250.00
價格: NT$250.00
社會: 

#我要轉帳/劃撥/刷卡購書,要轉到哪個帳戶呢?詳情請按我!

環境生態系列叢書 E019

看守台灣研究中心著;

定價:新台幣400

售價:新台幣250(電子書)

要求回運12倍底渣 不利環保


2021-0412-theme.jpg

2017年台東把自高雄回運的底渣,回填到太平溪出海口的綠地

高雄市之前幫台東縣燒垃圾,並要求回運底渣,依據上月(3月29日)媒體報導1,還有兩萬噸尚未回運。高雄市長陳其邁於是請台東先把底渣運回,再來協商,意指台東若不把這些底渣運回,也就別想把垃圾送到高雄燒。陳市長並表示高雄市空氣品質不佳,希望逐年降低垃圾焚化量,包括外縣市垃圾代燒量。表面看來,陳市長不虧職守,穩穩守住高雄利益,但仔細一想,擁有最多焚化處理量能的北高兩市都要求那些仰賴其代燒垃圾的外縣市必須回運12倍底渣的作法,其實是最不公平正義的遊戲規則,同時也失去了政治高度,迫使各縣市必須各自為政,無法合作一起解決環境問題。

2020年廚餘回收進展 台中拔頭籌 基隆宜蘭墊底 高雄仍在五年來谷底 都是因為「豬」

日期: 
2021/03/19 (週五)

20210319-theme.png

為防範非洲豬瘟,2019年我國廚餘養豬量大幅減少,從2018年的每年35.8萬噸,驟降到2019年的每年23.7萬噸,儘管在環保署透過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補助各縣市設置廚餘破碎脫水及高速醱酵設施下,廚餘堆肥量略有增加,但整體廚餘回收量仍減少了將近十萬噸,從2018年的59.4萬噸減少到2019年的49.8萬噸,創下2006年以來新低紀錄,這不僅增加了焚化廠與掩埋場的負擔,也令2015年開始的垃圾危機進一步惡化。2020年廚餘回收成果是否順利從谷底反彈呢?

根據環保署出爐不久的統計資料,2020年全國廚餘回收量微幅上揚6%,攀升到52.9萬噸,但仍是2006年以來次低,有待各縣市加緊努力。若與2019年相較,2020年廚餘回收量成長率第一名是台中(66.79%),這要拜其廚餘生質能廠終於順利運轉之賜,但令人訝異的是其廚餘養豬量在非洲豬瘟疫情威脅下竟能逆勢上揚,成長了快一倍,增加量竟比拿去外埔的廚餘生質能廠厭氧醱酵的廚餘還要多!

給它一塊地:讓回收處理設施不再當「偏房」

要建立物質循環的社會,資源回收場和廚餘處理廠等回收處理設施是系統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不過,目前都市計畫若為環保設施規劃用地,通常只會預留焚化廠或掩埋場用地,這兩者雖然被歸類為環保設施,其實是物質資源的墳場,無法讓有用的東西再回到系統裡循環利用,可說是屬於前一個時代的設計。

零廢棄的理想,需仰賴更多回收處理設施消化龐大的資收物和廚餘,遺憾的是,這些回收處理設施目前尚未成為都市計劃看重的必要設施,不會有專屬用地,往往只能委身在掩埋場內部空地、郊區閒置的工業用地或農地;一旦受附近社區居民抗議,只好默默遷離;而在寸土寸金的大都會地區,一家家社區型回收商負擔不起租金而關閉或往偏遠地區遷移,讓蒙其照顧的拾荒者必須越走越遠才能換取微薄收入,連駐紮社區為民服務的清潔隊,也被炒地皮選民們無情趕走,讓人感慨這麼重要的角色長期以來卻是妾身未明,不能名正言順地擁有規劃用地——我們的都市規劃設計是不是該與時俱進,把回收處理設施視為必要環保設施,考量它們的特性,為其適當選址?

經濟: 

誰來拯救罹患「無主廢炎」的資源?

20191209_090155.jpg

躺上台東建農掩埋場上的無主廢炎患者。

我國面對武漢肺炎的防疫工作,扎扎實實地獲得國人甚至全球的掌聲,雖然疫情未歇,尚待努力,但已令國人對政府信心大幅提升。然而,對於另一個可勘比擬為疫情的垃圾危機,不論是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的表現卻拖泥帶水,且錯誤百出,亟待政府高層與整個社會正視。

我們可以把垃圾看作是罹患了「無主廢炎」的資源,也分輕重症,輕者稍加治療(整理或處理),就可再生利用;重者則需要加護醫療(技術密集的專業處理),才可重獲新生;為讓疫情可防可控,必須要有「分艙分流」概念,讓輕重症者能夠區分開來,如果把這些得病或未得病、病情輕重不一的資源患者通通送往火神山(垃圾車),交互感染下,只有死路一條,下場就是火化場(焚化廠)或墓地(掩埋場)。

台東縣府為何放任垃圾危機擴大 不努力從環境友善面解決問題?

日期: 
2020/02/14 (週五)

20200214-theme.jpg

位於利家工業區的台東廚餘堆肥廠

2015年起,在眾多錯綜複雜因素下,許多仰賴外縣市處理垃圾的縣市,開始出現垃圾堆置無處去的問題。即使高喊循環經濟政策的蔡政府於2016年上台後,相關新聞仍然頻傳,且有越演越烈之勢。民間團體看在心裡,也相當著急,在這期間對各級政府提出許多建議,希望政府能從源頭減量、加強分類回收、改採更好的非焚化處理技術等方向去解決這問題,而非一直要去啟用設置過程問題重重的老舊焚化廠,或花大錢去蓋新的焚化廠,惡化焚化底渣和飛灰的去化問題。

在不擴大焚化與掩埋的量能下,解決垃圾危機的方法不是沒有,也沒有陳義過高而無法落實問題,有些甚至只需協調,以有餘補不足,根本不用花什麼錢,且更能及時解決問題。但某些縣市主管機關不去著手,卻任由垃圾危機如瘟疫蔓延,再來力推焚化這種「火化資源遺體措施」,簡直居心叵測。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堆肥與生質能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