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範非洲豬瘟,2019年我國廚餘養豬量大幅減少,從2018年的每年35.8萬噸,驟降到2019年的每年23.7萬噸,儘管在環保署透過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補助各縣市設置廚餘破碎脫水及高速醱酵設施下,廚餘堆肥量略有增加,但整體廚餘回收量仍減少了將近十萬噸,從2018年的59.4萬噸減少到2019年的49.8萬噸,創下2006年以來新低紀錄,這不僅增加了焚化廠與掩埋場的負擔,也令2015年開始的垃圾危機進一步惡化。2020年廚餘回收成果是否順利從谷底反彈呢?
根據環保署出爐不久的統計資料,2020年全國廚餘回收量微幅上揚6%,攀升到52.9萬噸,但仍是2006年以來次低,有待各縣市加緊努力。若與2019年相較,2020年廚餘回收量成長率第一名是台中(66.79%),這要拜其廚餘生質能廠終於順利運轉之賜,但令人訝異的是其廚餘養豬量在非洲豬瘟疫情威脅下竟能逆勢上揚,成長了快一倍,增加量竟比拿去外埔的廚餘生質能廠厭氧醱酵的廚餘還要多!
2020年廚餘回收量成長率第二名到第十二名依序是嘉義市(50.53%)、新竹市(19.97%)、嘉義縣(12.59%)、新竹縣(12.11%)、連江(9.9%)、彰化(8.85%)、澎湖(6.97%)、苗栗(3.68%)、高雄(2.85%)、花蓮(2.42%)、新北(2.37%),其餘十縣市廚餘回收成果持續倒退中。其中回收廚餘主要拿去養豬、沒有堆肥設施的基隆,退步幅度最大(-15%),廚餘回收量僅2018年時的六成五;退步幅度第二名是宜蘭(-11%),退步原因也是太過仰賴廚餘養豬(2018年時廚餘養豬量與堆肥量比例約為七比三),儘管2020年廚餘堆肥量略有增加,但廚餘養豬量減少了將近四成,已剩下不到2018年時的四成。
若與過去五年(2016-2020年)均值比較,廚餘回收量仍有正成長且成長幅度超過10%的則有連江(57.64%)、台中(43.28%)、金門(19.69%)、苗栗(14.23%)、桃園(13.58%)、花蓮(11.34%),成長幅度在0-10%的則有澎湖(8.38%)、新竹縣(7.75%)、彰化(5.32%)、新北(3.52%),其餘十二縣市仍未攀過其過去五年均值,其中落後最多的是高雄(-50.23%),其次為基隆(-33.74%)、南投(-24.74%)、台東(-23.49%)、台南(-11.73%)、雲林(-11.17%)、宜蘭(-10.43%)、嘉義市(-6.86%)、台北(-6.6%)、屏東(-4.27%)、嘉義縣(-4.25%)、新竹市(-3.58%)。1
落後其過去五年均值最多的高雄,落後原因也是過去太過倚賴廚餘養豬:2018年時回收廚餘有九成二拿去養豬(每天200噸),每天只有16噸拿去堆肥,因此在非洲豬瘟疫情威脅下受傷慘重,許多養豬場不願繼續收購廚餘或沒有取得登記檢核資格而無法繼續收購廚餘,使得其廚餘養豬量大減,2020年廚餘養豬量只剩下2018年時的三成左右,而廚餘堆肥量也無大幅進展,因此成了全國倒數第一。
然而高雄有個鳳山污水處理場,其因為處理量設計過大,而有兩座消化槽閒置,據曾擔任高雄環保局長及市議員的張豐藤先生估計,這兩座消化槽若轉用來處理廚餘,日處理量可達到每日350噸,將可使高雄廚餘回收量大躍進。陳市長於去年10月接受議會質詢時承諾將把高雄垃圾年焚化量減少11萬噸(從每年144萬減到133萬噸)2,也就是相當於每天要減少301噸,若能督促所屬趕緊推動這兩座閒置消化槽的轉用,將可輕易達到此承諾,還可增加再生能源發電,讓高雄人能再度抬得起頭來。
附註:
2.〈高雄焚化爐年燒垃圾量全台第一 陳其邁承諾年減11萬噸焚化量〉,自由時報,20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