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經濟發展

擺脫石油上癮症

石油是現代經濟的重要資源,稱目前的經濟為石油經濟一點都不為過。不僅是汽機車等交通工具的燃料來自石油,所有含有塑膠的製品也來自石油。另外,還有許多化學品、藥品,其原料都是來自石油。要擺脫對石油的依賴,真是談何容易!

然而儘管並不容易,但我們卻不能不面對。石油已日漸枯竭,近來又在中國與印度等挾龐大人口極力追求與工業國家同等的物質生活水準時,石油的耗竭只會加速來臨。雖然石油藏量究竟還可供人類使用多少年,目前沒人可說得準,不過在許多產油國,包括美國,其石油產量已達高峰,無法再增產,所以石油預測公司PFC Energy於2004年曾發表一篇報告指出,全球石油生產跟不上需求的日子可能在2015年時就會來臨(有專家預期會更快)。

氣候與能源: 
經濟: 

清潔生產應從源頭把關

近日環保署公佈戴奧辛鴨蛋事件的調查報告,除了黃奇文養鴨場明顯受到台灣鋼聯影響外,其餘的五個養鴨場則受到多重的污染來源,包括:落塵、集塵灰非法棄置、土壤、植物及餵食材料等,且個別鴨場之各項來源貢獻比例亦不同。這表示可能尚有不是在當地的污染源,顯見戴奧辛污染的無遠弗屆,也顯示戴奧辛會透過許多途徑危害到我們的健康,而當我們受到危害時,我們不見得找得到誰是元兇,以及各個兇手的貢獻比例。因此,唯有從源頭避免戴奧辛的產生,才可避免危害的發生與找不到兇手的無奈,這也顯示清潔生產的重要性。

在政府的分工上,推廣清潔生產是經濟部工業局的責任。然而就目前的產業結構與污染情況來看,經濟部在推廣清潔生產的成果實在有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部只著重在既有工廠之製程改善的管末輔導,卻未從投資階段起即引導資金導向清潔生產,反而是看到有廠商願意投入大筆資金到國內市場時,即大表歡迎,極力護航,從未好好思考其投資內容對環境有什麼危害,有沒有什麼替代方案可達到雙贏的目標,好讓廠商的大筆資金轉而投入對我們環境與社會經濟均有利的產業,從而刺激產業的轉型。

環境與健康: 
經濟: 

讓該死的公司自然死

前幾天參加一個研討會,會中一名受邀演講的某成衣公司代表,談及他們如何改善員工的勞動條件,負起企業社會責任。他說,成衣的市場早已供過於求,因此為求生存,只能往勞動成本低的地方遷移,以降低成本,期能以低廉的物價刺激消費,提高競爭力。同時由於市場上競爭者眾,因此為了搶奪訂單,常需以低廉的報價,並配合客戶的急需,逼迫員工加班趕工。為了追求微薄的利潤,而犧牲了勞工的人性尊嚴與生活品質。基於同樣的邏輯,我們可以想見,許許多多的環境成本外部化,也是為了以低廉商品刺激消費,為了追求微薄的利潤。

這樣的運作邏輯,是我們現今許多問題的根源之一,也是我們急需改革的課題。全球化、中印的崛起,都是為同樣的邏輯所驅使。這樣的邏輯,將使得工業化國家失業率提高,勞動條件降低;發展中國家環境惡化、傳統產業式微,並使許多人無法再直接依靠土地或傳統產業維生,而釋出更多廉價勞力,進一步加強企業跨國流動的動力,擴大全球各地的貧富差距。而那些在宛如戰場的市場上稱霸的財團,則擁有了睥睨國家的財力與影響力;只是,在社會中低階層、及環境與生態上,早已哀鴻遍野。

社會: 

見樹不見林

在內閣即將總辭之際,一些傳統官僚蠢蠢欲動,希望能藉著這個渾沌不明的時刻,將幾個攸關特定產業利益的案子翻盤,於是我們看到國工局搬出了國防部,宣稱蘇花高有戰略價值;我們又看到台電請出李遠哲,宣稱核電廠是必要之惡,且應該將既有核電廠延役。這些長久以來一直以特定財團利益為施政導向的官僚,實是我國邁向永續發展最大的路障!

以繁榮的西部為戰場,並以有二十餘座橋樑的蘇花高為馳援要道,而完全沒有考量若其中有一座橋被炸斷時要怎麼辦的這種國防計畫,真是令人笑掉大牙,讓中國額手稱慶,實令人不屑批評。而將京都議定書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與核電廠扣在一起,並宣稱核電廠是必要之惡的說法,相較之下,雖然高明點,但仍令人為這些專家的狹隘眼光憂心忡忡。

不可否認的,燃煤火力發電廠的確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且釋出了不少的汞,造成了相當的環境污染。但這並不表示為了避免這樣的惡,就正當化了核電廠的惡。其實,這種要人民在兩「惡」之中選其一、而避談第三條路的策略,已成為全球核電產業的翻身陽謀。只是,曾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李遠哲,竟也會中了這種陽謀,真是令人相當意外。

在由全球環保界賣力提倡的「清潔生產」中,有一項重要的原則,就是「整體原則」,即要決策者做全方位的考量,避免將風險由一處移到另一處。如果我們能做這樣全方位的思考,才能避掉所有不該有的惡,並找到一條對大家都好的路。

氣候與能源: 
經濟: 
社會: 

如此的粗糙決策

中油八輕與台塑大煉鋼廠 競相看中雲林離島工業區,且兩大投資案均高達數千億元,這讓經濟部長樂不可支,強調要整合兩案,並「全力協調各相關部會解決交通、環保、漁民轉業等問題」,以讓兩案都能落腳雲林,使台塑、中油、中鋼進行良性競爭,帶動我國基礎工業競爭力。

在經濟部長的滿口答應下,彷彿這兩大投資案都已快要塵埃落定。然而身為一國之經濟部長,其所考慮的層面卻有如財團執行長,看中的是每年可創造1兆元的產值,不僅未考量我們將付出多少環境與社會的成本,也未考量國家的整體政策與法規要求。看來,我國雖號稱民主法制國家,雖已揭櫫永續發展,但早已為財團所統治,且仍不脫以犧牲環境與社會正義的傳統經濟發展路線,實是可悲。

這兩個投資案,雖然共可創造1兆元的產值,是國內基礎產業年產值的1/10;但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將是全國總排放量的1/10左右。在去年末因為蘇聯的簽署而使得京都議定書將於今年初生效後,行政院長已指示成立「行政院全球氣候變遷暨京都議定書因應小組」,並承諾要擔任召集人。這表示二氧化碳的減量,不但是國際關注的焦點,也成了國內的重要政策。然而,經濟部卻未能體察於此,不僅未能調整產業結構,反而讓財團牽著鼻子走,並增加了以行政院長為首的因應小組之政策負擔,實有違行政倫理。

經濟: 
社會: 

飲鳩止渴

最近參加了環保署的一個公聽會,緣由是養豬業者想要遊說環保署水保處放寬養豬業的放流水標準。養豬業者的理由是,過去一、二十年來他們共花了約百億的經費作廢水處理設施,可是仍達不到環保署的標準,而認為是環保署的標準太過嚴苛;可是與會的學者均指出,其實環保署的標準已很寬鬆,養豬業者之所以達不到要求,是其所委託的工程顧問公司在廢水處理設施的設計上有問題所致,因此不贊成放寬;環保團體的代表當然也認為為保護河川生態計,不應放寬,更指出應禁止養豬廢水排入河川,宜讓其朝回收再利用方向來努力。

就在正反雙方激烈的交辨之後,最後主席請在場的三位立委發言。這三位立委是養豬業者請來遊說環保署的,言論內容傾向養豬業者本不足為奇,然而其中一位立委說的一句話卻令人印象深刻,他說:「飯都吃不飽了,還談什麼環保?!」我想不僅是在場的立委與養豬業者有這樣的想法,可能許多官員民眾也有這樣的想法,而這才是讓人引以為憂之處。

最近行政院的蘇花高緩建與中橫封路等決策所引起的風風雨雨,正反映了許多民眾存有這種想法;而中時最近的一篇小社論裡,更以目前的石油危機來支持台灣應朝核能發展的觀點。儘管上天屢次以災難來提醒人們放緩腳步,然而拼經濟的思惟,整體而言,仍然深烙在國人的腦海裡。而永續發展,對許多人而言,指的是永續經濟發展,他們當然支持。

環境與健康: 
經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