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的環境
回憶兒時,曾有一個極為要好的玩伴,一路陪著我玩進國中。我成績較他好,但他球類、平衡感則超好,我們彼此惺惺相惜,互敬互重。然而,國二的分班,他不幸被分到放牛班,從此他避不與我見面,而我們也因此在這種講求競爭的教育體制下,分別進入了兩個不同的世界。那時年少的我,第一次發現,我的優越是踩在別人的失敗難受上而得來的,真是所謂的「一將功成萬骨枯」。
在這個競爭的社會,我們不僅人與人爭、國與國爭,更與萬物爭,與天地爭。爭的時候,我們只顧我們自己眼前的目標,卻難得去體會別人的感受。大家只崇拜強者風光的一面,卻無視於弱者受傷的痛楚。而當我們以競爭的態度去對待最為弱勢的生態環境時,則只知如何瘋狂地去擷取於己有利的自然資源,卻完全不顧自身行為對大自然的傷害。
於是,為了提昇競爭力,為了怕廠商搶不到更大的市場,即時在許多有識之士頻頻呼籲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減輕氣候變遷影響的情勢之下,環保署仍不敢奪台塑之鋒,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通過了台塑六輕四期擴建工程的環評(12月23日);而台塑則回報以「環保署等相關機關,專業(???)執行能力相當的強,才能夠讓六輕四期工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審核工作」等語;於是,又一場環境浩劫於焉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