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見樹不見林

在內閣即將總辭之際,一些傳統官僚蠢蠢欲動,希望能藉著這個渾沌不明的時刻,將幾個攸關特定產業利益的案子翻盤,於是我們看到國工局搬出了國防部,宣稱蘇花高有戰略價值;我們又看到台電請出李遠哲,宣稱核電廠是必要之惡,且應該將既有核電廠延役。這些長久以來一直以特定財團利益為施政導向的官僚,實是我國邁向永續發展最大的路障!

以繁榮的西部為戰場,並以有二十餘座橋樑的蘇花高為馳援要道,而完全沒有考量若其中有一座橋被炸斷時要怎麼辦的這種國防計畫,真是令人笑掉大牙,讓中國額手稱慶,實令人不屑批評。而將京都議定書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與核電廠扣在一起,並宣稱核電廠是必要之惡的說法,相較之下,雖然高明點,但仍令人為這些專家的狹隘眼光憂心忡忡。

不可否認的,燃煤火力發電廠的確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且釋出了不少的汞,造成了相當的環境污染。但這並不表示為了避免這樣的惡,就正當化了核電廠的惡。其實,這種要人民在兩「惡」之中選其一、而避談第三條路的策略,已成為全球核電產業的翻身陽謀。只是,曾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李遠哲,竟也會中了這種陽謀,真是令人相當意外。

在由全球環保界賣力提倡的「清潔生產」中,有一項重要的原則,就是「整體原則」,即要決策者做全方位的考量,避免將風險由一處移到另一處。如果我們能做這樣全方位的思考,才能避掉所有不該有的惡,並找到一條對大家都好的路。

以能源政策而言,首先我們應該要體認到,不論是能源還是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有無限的經濟成長,也不可能無限地擴充電廠,否則必然出現風險無法避免的狀況。因此,決策者應該思考的是,在有限的能源供應下,如何維持這一代與往後世世代代子孫的生存。在這樣的原則下,能源管理就不是依照能源的需求來調 整供應量,而是在固定且可能逐漸減少的能源供應量下,去管理其需求面,這就是所謂的「需求端管理」,考量的是如何減少能源的需求。

因此,要減少能源的需求,首先就是要調整產業結構,我們不應再發展高耗能的產業,如台塑大煉鋼廠與中油八輕;縱使其可提高國家競爭力,但提高競爭力也還有其他方法,並非一定要依賴這種高耗能產業。其次,要提高能源效率,也就是節能,這是非常有潛力的策略,因為不論是發電還是用電(油),我們都浪費太多的能源了,況且在國內政局如此激烈對立不理性的態勢下,這是非常有意義的腦力激盪,非常值得提倡的政策。比如說,如何減少冷氣使用量、如何減少交通流量等等,這不僅可節省能源,更可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

根據美國學者Robert U Ayres的研究,美國經濟體的能源效率僅為個位數,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能源都被浪費掉了(參見《看守台灣季刊》第五卷第四期),想必台灣也好不到哪裡去。如果我們能把這個位數的能源效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那麼不僅可以關掉所有核電廠,更可使許多燃煤火力發電廠除役。

在努力減少能源需求的同時,是儘速發展再生能源。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已是相當成熟的產業,不知歐陽敏盛為何會睜眼說瞎話,指稱其仍無突破性技術出現?在歐洲已如火如荼地發展風力發電的情形下,擁有許多良好風場與太陽能的我國,再生能源卻只佔能源供應的百分之一不到,真是令人情何以堪?

  •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研究員﹞。
  • 發表日期:2005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