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毒性物質

石油煉製及石油化學工業的危害

石油開採過程造成的環境危害固然是惡名昭彰,石油煉製及其下游的石油化學工業對環境生態的傷害,也不遑多讓。煉油及石化工業,雖然是個技術相當成熟的產業,但若選址不當、操作不良,對勞工以及周遭社區的危害將相當大;中油五輕、台塑六輕以及林園石化工業區等案例,殷鑑不遠。

產業鏈關係繁雜 環境影響難漠視

首先,我們來簡單認識一下煉油廠及石化工業園區到底在做什麼。其實,二十世紀號稱是石油世紀,因為石油不僅可提煉成各種油品當作我們的能源來源,也有將近40%的石油被用來製成各種塑膠製品、藥品(西藥與農藥)、油漆與其他工業原料或製品。這是個相當重要的民生工業,我們不能否認,但問題在於其規模太過龐大,不僅消耗太多的資源,也會排放許多污染物質。

氣候與能源: 
經濟: 

戴奧辛危機:美國專家要求停止焚化

日期: 
1999/07/23 (週五)

世界知名廢棄物處理專家
柯保世博士(Dr. Paul Connett)等離台記者會


(台北/七月二十三日)世界知名的廢棄物處理專家柯保世博士(Dr. Paul Connett) 在結束來台一星期的訪問後,譴責台灣依賴焚化來解決垃圾的問題。柯保世博士是紐約聖勞倫斯大學化學系的教授,在研究了四十二個國家的廢棄物管理後說道:看到台北北投焚化爐的煙囪頂端竟然有間餐廳,我直覺是不可思議的事 ,更遑論台灣即將在未來的四年裡計畫再建二十六座焚化廠。台灣對這種技術的信心相當程度的被誤導了。柯保世博士認為當地政府忽視垃圾焚化處理所帶來對身體健康的嚴重影響。

柯保世博士表示,美國雖然只燃燒百分之十五的都會垃圾,但是美國環保署已指認垃圾焚化處理是美國目前產生所知人為致癌物戴奧辛的主要來源。台灣的環保署卻決定百分之九十的都會垃圾以焚化來處理,這比世界任何國家都高。柯保世博士說:很不幸的,台灣的焚化處理計畫缺乏責任;光有排放標準並不夠,真正的保護需要檢測食物及母奶中戴奧辛的含量。沒有做這方面檢測,政府就是在盲目飛行。環保署並沒有對食物或人體戴奧辛或水銀污染的檢測計畫。

社會: 

千變萬化的塑膠


何謂塑膠

polymerization.jpg

塑膠,是由人工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碳氫化合物。就如同澱粉、蛋白質等天然高分子是由許多相同小分子(如葡萄糖、胺基酸)所結合而成的,這些人工聚合而成的高分子,也是由許多相同小分子所結合起來的;這些小分子,稱為塑膠的「單體」(monomer)。有些塑膠只有一種單體,有些塑膠則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體。

兩千菓林居民怒吼 呼籲鄭文燦兌現選前承諾

日期: 
2015/06/05 (週五)

要求桃市府依法行政 立即將宇鴻撤照遷廠

20150605-protestagainstuh.jpg

桃園大園區菓林社區居民,因長期遭受宇鴻焚化爐污染,不僅生活受到影響,罹癌率也攀升,然屢次檢舉、陳情、抗議,桃府皆未積極處理,縱有處罰,亦是輕判,未能確實依法行政。為了重獲乾淨環境品質,2000多位居民於世界環境日(6月5日),拉下家中大門,集結至桃府廣場前陳情抗議,訴請鄭文燦市長兌現選前承諾,並遞交公民告知書,要求桃府依法行政,應立即將宇鴻撤照遷廠,全面調查與整治汙染,不要再推拖拉!

山林水土: 
經濟: 

電子廢棄物 進口免課稅?——反對行政院犧牲環境 免稅幫業者搶料源

日期: 
2015/05/18 (週一)

行政院會於去年(2014年)9月4日通過財政部擬具的「海關進口稅則」部分稅則修正草案,其中包括混合五金廢料進口免稅之條文,並於通過後不久即函請立法院審議。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已排入今日(5/18)議程。環保團體對混合五金廢料進口免稅條文相當不滿,與立委劉建國聯合召開記者會,指出政院此作為,只讓少數人得利,卻讓環境付出代價,呼籲立院財政委員會應嚴格把關,不只不應免稅,甚至應考量加稅!對於國內回收處理業者料源不足之問題,應以管制這些混合五金廢料之出口為手段,同時加強取締非法處理廢五金的活動。另外,近年來日本之混合五金廢料之進口有增加趨勢,鑑於311之複合災害可能在日本產生許多受到輻射汙染之廢棄物,這些來自日本的混合五金廢料應該在海關逐批檢查其是否受到輻射汙染。

行政院這次打算免稅的混合五金廢料,稅號是81129222。其條文修正理由相當荒誕:「鑑於單一金屬原料、廢銅、鐵、鋁、鋅等之進口皆為免稅,具有PVC等有害物質有環保疑慮之廢電線、電纜及化學品等亦為免稅,而其他混合五金廢料之關稅,卻仍為每公噸750元或5%從高課稅,不盡合理,爰為提供各項金屬原料更多的來源,以因應國內各產業金屬之需求,修正第8112節第81129222號之第一欄稅率如左。」

氣候與能源: 
經濟: 

化學物質登錄辦法大瑕疵 環保署管不住全臺化學物質

日期: 
2014/12/11 (週四)

環保署發布的「新化學物質及既有化學物質登錄辦法」於今年12月11日正式生效,卻被發現此辦法缺乏把關功能,其中最大瑕疵在於須提交危害與暴露評估的化學物質噸數級距過於寬鬆,不但與國際法規相差百倍之多,也只提列10公噸以上確定會誘發癌症的CMR一級物質才須提交安全評估報告,忽視其它具有生物累積性、急毒性等具有潛在風險並可能污染環境、危害人體的化學物質。讓人不禁質疑登錄辦法是要為民眾把關還是替進口商省下評估成本。

即日起登錄辦法正式上路,凡在臺灣輸入或製造化學物質者,必須依照化學物質特性及噸數,繳交相關物質資料,將作為未來評估、控管依據。但辦法中僅規範製造或輸入超過1000公噸以上的化學物質、及10公噸以上確定會誘發癌症的CMR(Cancinogenic Mutagenic and Reprotoxic, 經過證實確定會致癌、致基因突變、致生殖毒性的化學物質)一級物質,才須提交包括危害評估和暴露評估等安全評估報告。臺灣化學物質使用現況大都是少量但多樣(約9萬多種),放大為1000公噸門檻的結果不僅不符合實際現況,也讓絕大多數的化學物質皆不需附上這二項安全評估報告,如此一來,進口商可以省下高額的評估測試成本,賠上的卻是民眾的安全與環境的健康。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毒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