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兩岸經貿不能以地球為壑
中國真的是全球第一的後果
作者: 金心(看守台灣協會 會員)
中國的人口約十三億餘人,占世界人口約五分之一。據說中國已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了,我想,全世界各國「剉在等」吧。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水泥生產國,在2003年生產水泥產量約七億噸餘,2006年增加到12億噸了。水泥的生產是很耗費能源的,且排放多量的二氧化碳,中國的水泥製程排放的二氧化碳,據估計占中國排放的9%。中國的鋼產量和消耗量居全世界之冠(排第一),其產量約達6億噸,尚且每年出口達約5,000萬噸。中國的鋁產量居世界第一,其生產量在2003年為550萬噸,2006年為934萬噸,成長為其兩倍。中國的銅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2006年進口了206萬噸,巨大的消費量導致2006年世界銅價飆漲、期貨價格漲逾50%。…在環境上的後果,大量能源(煤等)的使用、大量溫室氣體及空氣污染物的排放,來自中國的汞排放量占全球的一半。另外,煤礦開採引起的污染問題及勞工安全,也是嚴重問題。
中國生產的電子產品居世界之冠(台商也占了一些吧?但應稱為「中國的台商」、還是「台灣的台商」?恐怕是前者)。2006年對美國出口就達780億美元。2003年製造了約7,000萬台DVD播放機,全球市占率達七成;2005年製造了約300萬台電動機車,全球市占達一半以上;甚至中國每年製造的情趣商品也占全球一半以上(是大家在玩弄中國,還是中國在玩弄世界?)。
經濟成長的夢魘
胡亂減稅與浮濫徵收
作者: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教授)
眾所皆知,不論是中央或是地方政府,財政問題長期以來皆相當的嚴重。這個會期立法院恣意通過的「產業創新條例」,國民二黨卻都反向操作,競相加碼的大幅度減稅,如此一來,必定會加劇敗壞國家財政,並將龐大債務留給子孫,我們除了會因此離社會福利國家愈來愈遠、社會兩極分化狀況恐會愈加嚴重之外,這也會促使地方政府濫用土地徵收公權力,剝奪人民在憲法中所保障的權利。
基於過去戒嚴統治體制的延續,我國的財政分劃仍然是維持著中央集權管制方式,中央政府過去平均掌握了約五成左右的地方財政資源,這使得地方政府往往面臨著財政的困難,必須仰賴中央政府關愛的眼神。地方政府在負債累累的情況下,往往努力另闢財源,擴大自己所能夠掌握的稅收,如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房屋稅等,如此一來,土地開發(或炒作)就演變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業務之一。
由於農地並不課稅,因此透過都市計畫的新訂、擴大、或變更等規劃機制,及經由區段徵收或是市地重劃的開發手段,地方政府與財團、建商及地方政治經濟菁英密切合作,變成了土地開發的機器(或是怪獸)。這個嗜土的怪獸不斷地吞噬都市周遭的農地、山坡地及其他非都市土地,並將其轉變成為可以出售的建築商品,藉由誇張及迷惑的廣告行銷,在市場上交易,這雖使得地方政府得以因此來課徵上述重要的地方稅目,但是卻也造成了我們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