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零廢棄

澎湖不需垃圾焚化爐

在2000年前後數年期間,國內眾多環保團體與社區因為環保署的垃圾焚化政策,而展開了一波接一波的反焚化爐運動,成功阻擋了十座大型垃圾焚化廠,並讓環保署修正垃圾處理政策,確立垃圾零廢棄目標,預定2020年時要達到75%的垃圾回收率,既已營運中焚化廠則預定2012年開始除役,並於2026年全部除役完畢。同時當時環保署也宣佈未來不再興建焚化爐。而我國的垃圾回收率,也逐年提高,至今已達50%以上,使得需要焚化的垃圾還不到營運中的24座焚化廠設計處理容量的一半。若非環保署允許這些焚化廠收受可燃的一般事業廢棄物,這些日夜排放戴奧辛與重金屬的焚化廠早可關掉近一半;即使收受了一般事業廢棄物,這些焚化廠的實際處理容量,平均也只達設計處理容量的70%。

在焚化設施餘裕量如此充足的情況下,卻由於高雄市調漲外縣市垃圾處理費、台中市以自顧不暇為由拒收外縣市垃圾,而使得今年年中前,中南部部份縣市(如南投)垃圾堆置無處去,離島如澎湖也因為垃圾轉運及處理費用增加,而企圖爭取自設焚化廠。在這場根本不該發生的「垃圾大戰」鬧劇暫歇之際,環保署不思好好檢討如何避免再次發生這種垃圾調度問題,同時藉機督促與支持沒有焚化爐縣市積極減量與回收,反而在拜會澎湖縣政府時,由署長親自表達支持縣府興建小型焚化爐的決定,並允諾協助爭取相關經費(約5億)。1

擺脫垃圾島污名 創建零垃圾生態島嶼


2015051403.jpg

擁有豐富海洋生態環境的小琉球,日前因為垃圾轉運契約於去年底到期,新的轉運契約卻因經費補助遲到而未能及時發包,導致垃圾堆積島上4個月,而爆發危機。雖然屏東縣政府緊急動員,並調度國軍協助,而能在短短五天內把垃圾打包,清掉450噸垃圾,但島上已有重啟小型焚化爐之議。究竟小琉球應如何面對其垃圾問題,以確保其風光明媚的吸引力?

山林水土: 

環署莫以海洋為壑 大海是我們眾生的家

日期: 
2014/09/04 (週四)

[環團籲中止事廢填海政策 調整產業結構 進行廢棄物總量管制]

環保署於八月起一連舉辦五場專家會議,分別探討「事業廢棄物填海造島(陸)政策」的料源種類、特性與利用評估、填海造島(陸)選址評估、海洋生態及其他環境之影響評估、公眾參與及監督機制、主方案與替代方案成本效益評估等5個議題,以做為政策環評之參考。雖然某些議題尚未有結論,但綜合這五場與會專家與列席人員多數意見,環保團體認為環保署應中止此項政策,並呼籲行政院調整施政順位,加強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所需的管制經費與人力,同時調整產業結構,縮減高度耗資源/耗能源的產業規模,並進行廢棄物總量管制,逐年減少資源消耗以及廢棄物的產生,朝向真正零廢棄目標邁進。因為,環保人士提出警告:「環境已經不堪負荷我們所產生的廢棄物,經濟再如此發展下去,我們將填埋了我們自己與後代子孫的未來。」

相關新聞報導: 

聲明環團: 看守台灣協會、社團法人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台南市水資源保育聯盟、彰化縣醫療界聯盟、社團法人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彰化縣幸福媽媽協會、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特定議題: 

丟教科書的故事



throwbook.jpg

每個學期末,總會有許多仍然嶄新的教科書被學子丟棄,成為回收場上以斤論價的廢紙。有個高中生看了不捨,希望推動教科書再使用,於是向老師提議,希望學校能夠規劃空間讓學生置放不再需要的教科書,供學弟妹們他日取用。但這樣良善的美意,卻一再被校方推托敷衍,單純而無助的他,不得已向我們求助,希望我們跟學校建議,或教他該怎麼行動。我們好奇的是,對學生提出的良善方案做出實質回應、解決確實必須解決的問題,這些學校應該發揮的功能,如果轉到環保團體上,那學校是否已然失職?

社會: 

這樣子的零廢棄 歡迎來到毒物星球

環保署於今年1月對外正式提出廢棄物填海造島(陸)的計畫,分三期13年推動,估計所需經費為902億5千萬元,相當於每年要花69億,接近環保署正規的一年預算。在許多生態學者與民間團體大表反對與疑慮下,環保署隨即展開政策環評,於3月29日舉辦範疇界定會議,並於近日舉辦公民共識會議,蒐集民間意見,供政策環評參考。

暫不論廢棄物填海造島對海洋生態的影響,觀諸環保署的說明以及公民共識會議資料中,充滿了偏頗的言論,明明就是尚未能達到零廢棄而需要擴張最終處置場的空間,並把腦筋動到不會說人話的大海,環保署長卻對外說明:「真正可以達到零廢棄的東西,就是國土再造,甚至海岸線再造。」在公民共識會議資料中說:「然而,倘物質無法作為能源或回到原料階段者,為符合資源循環零廢棄最終目標,填補資源循環缺口,將該類物質運用於可達成零廢棄之國土再造及海岸線再造之填海築地工程,連接陸地者稱為造陸,離海岸一定距離者則稱為造島。」

山林水土: 
特定議題: 

解決底渣問題之芻議



我國資源回收率目前已高達48.82%,這是環保署相當洋洋 得意的政績,許多人也以為垃圾處理應該沒什麼大問題了。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仍有高達一半 以上的垃圾在焚化,加上為補足焚化爐胃口,而讓一般事業廢棄物也進入垃圾焚化廠燃燒。只要還有這麼多座(24座)的焚化廠在運作,垃圾問題就依然是個迫切 的問題。我們如何面對被我們隨手拋棄、如此大量的物質?我們如何減少物質的使用,並讓這些物質適當地回到我們的經濟運作體系?

根據環保署統計,2010年我國大型垃圾焚化廠的灰渣產生量 有129萬噸,約為廢棄物焚化量(623萬噸)的20%,其中99萬噸是有害底渣(儘管環保署認為底渣是一般事業廢棄物,但其重金屬含量可是相當非凡,見表1),30萬噸是有害飛灰。也就是說,沒被我們回收而 丟進垃圾桶的垃圾,在焚化後仍有五分之 一要處理,並沒有消失不見;而其他的五分之四,也只是跑到大氣中影響氣候、汙染生態環境與食物,其實也沒有消失不見。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零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