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期末,總會有許多仍然嶄新的教科書被學子丟棄,成為回收場上以斤論價的廢紙。有個高中生看了不捨,希望推動教科書再使用,於是向老師提議,希望學校能夠規劃空間讓學生置放不再需要的教科書,供學弟妹們他日取用。但這樣良善的美意,卻一再被校方推托敷衍,單純而無助的他,不得已向我們求助,希望我們跟學校建議,或教他該怎麼行動。我們好奇的是,對學生提出的良善方案做出實質回應、解決確實必須解決的問題,這些學校應該發揮的功能,如果轉到環保團體上,那學校是否已然失職?
這位學生最初向老師反映教科書堆積如山的問題時,負責該事務的老師表示,教科書回收後會做成再生紙,且他有去紙場看過,認為廢水排放符合標準,不會有環境污染問題,因此認為學校當前處置方式沒問題,不需改變。這種官方說法讓他無法接受,而尋求其他老師們協助。雖然有一兩位老師認真聆聽,但表示學校教科書就要改版,學弟妹們用不到,讓他勉為其難接受,即使他認為這些書或許可以提供偏遠地區的孩子們,不該就這樣成為廢紙。但到了下一學期,教科書全數改版後,學校仍沒有對期末丟書潮做出任何規劃。一兩天內成千書本就躺在回收場上的景象,讓他心如刀割,當他嘗試自己去撿回一些遭丟棄的教科書時,卻被教官嚴厲阻止,表示那些是學校資產,不能隨意撿拾。
學校是個重要的環境教育場所,而教導孩子們珍惜資源、減少產生廢棄物,是在這個資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一個非常重要的環教工作。但這所高中,卻做出完全相反的身教。這位學生明明提出很好的建議,且其建議作法對學校只是舉手之勞,而且可讓學子體會到如何更有效運用資源;但這所學校卻寧願舊書成為廢紙,難道只是為了回收賺錢?還是怕書商沒錢賺?難得有這麼一位學生可自發性提出環保行動,為單純的真理努力實踐,但學校的漠然卻讓他四處碰壁,成為可能被同學嘲笑的唐吉訶德。如此我們又如何期望這群學子到社會上,能踏實做他們認為對的事?
教育部的教科書需求調查暨樣書回收交換填報系統的網頁,已推動數年,但全國約三百間高中,只有不到一半有執行回收交換的登錄。大部分學校仍採廢紙回收的作法,但廢紙回收的價值遠不及作為二手書利用的價值。不是每位家長都財力充足,也不是每位學生都不願使用舊書,建立一個交換回收的平台,讓需要的人使用,其實是學校可以做好的,何況今天已經有學生主動提出。
當大部份還很新的書籍,被丟到回收場時,就像良善的年輕靈魂被丟到虛假的教育裡。回收從來不是萬靈丹,顯而易見的事實,希望學校也能看到。
⊙本文簡版刊載於2013年1月28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為了讓這孩子了解社會尚有一股正面的力量,支持他做對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寫信(請按我),向一些學校(包括他的學校,但為了保護他,不便明指,除非該學校日後還是如此,我們就會把該學校名稱公開)、環保署(廢棄物的中央主管機關)、教育部(學校廢棄物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發聲,希望教育部與各級學校負起環境教育的責任,讓學生從實踐中體會愛惜資源的真諦。
- 作者:蔡宛儒/看守台灣協會 助理研究員。
- 發表日期:2013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