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能源

沒有白吃的節能減碳午餐!

今天要在台灣找到一個沒聽過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議題的人,是一件超困難的任務。不要說是年輕世代,就是七、八十歲的族群,要能不接觸到相關資訊,還真不容易。暖化與溫室氣體的新聞報導,常在各種媒體中出現,政府與民間團體的活動,也常會用暖化做為活動的主題,告訴大家要「減碳救地球」。

可是,喊喊節能減碳的口號,簡單;過低碳生活,難!低碳生活與人類過去兩百年的經濟發展趨勢是相違背的,工業革命與經濟成長有一大部分的基石是建築在石化燃料的應用,也就是能源的使用上。因此,工業革命前一千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一直維持在約280ppmv(一百萬單位體積氣體中含有280單位體積的二氧化碳)。可是,工業革命之後,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1950年代之後,增加的速率更是加快,到1995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達358ppmv,成長了快30%。

譴責的對象

乍看七月十四日環保署「譴責高雄市環保局吳家安科長不當言論」新聞稿之標題,措辭強烈,以為吳員捏造事實,阻擋環保署行政執行,稍加深究,發現係吳家安科長提出對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之疑慮,媒體援引失誤,竟引大加撻伐。事實上,環保署本其職責,應就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嚴審把關,而非針對正進行中之環評案,表明其放行之意圖。暫不論環保署譴責環保局科員之舉是否失格,台電公司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攸關國民健康、環保實效與我國能源政策走向,足資公眾論辯監督與把關。

關於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評案,環保署謂,將要求台電公司於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中,承諾以台電公司自台電其他電廠減量來交換,或購買國內外碳權,抵銷未來大林電廠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要求台電大林電廠朝「傳統污染物」減半的方向努力,以改善高雄地區嚴重的空氣污染。

問題是,大林電廠更新,改建為4部超臨界燃煤機組後,每年新增排放一千萬公噸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當此時購買碳權之機制尚未成熟,購買碳權之可行性堪疑;且全球碳排放高達80億噸,遠超過地球碳吸存能力48億噸之限,而我國人均排放量又名列世界前茅,環保署先增量再抵減的作法,恐難獲國際環保社群之認同。而對於懸浮微粒之減少與抵換機制,台電之作法,亦未完全取得參與此案之環評委員與專家學者之肯定,是否能收實效不無疑問。

環境與健康: 
氣候與能源: 

核三廠火警的警訊

核三廠在6月12日下午三時左右發生大火。根據報載,整個廠區為濃煙所密佈,由當地居民在兩公里外的後壁湖所拍攝畫面可以見到大量的濃煙遮蔽天空。恆春鎮陣民代表吉昌形容火警發生時「像一粒火球爆炸後濃煙密布」。在附近海域參加水上活動的遊客,衣服還沒穿好,就驚恐地逃跑;有遊客憂心的問:「是不是核三廠爆炸了?」恆春鎮民更被這次的火警嚇得忐忑不安,擔心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問題?同時也擔心未來會不會更嚴重的核安事件?

台電核三廠對於此火災的解釋為,位在核能機組旁一座34.5千瓦的「起動變壓器」突然起火燃燒;起火原因為大雨造成三向開關線路短路,引燃變壓器內保護的絕緣油脂造成大火。由於十分鐘內無法控制火勢,廠方先將兩部核能機組發電降載至90%,緊急通報轄區內消防隊支援,經過近三十分鐘,在下午三點四十八分將火勢撲滅。初步研判是變壓器線路的絕緣功能失效才起火,但不排除漏油、管線老舊、雷擊等原因;要等火場鑑識專業人員進一步分析與調查,才能確定原因。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風暴下 被漠視的環境

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已多有徵兆,如近日媒體報導澳洲的大堡礁,珊瑚生態逐漸衰落,北極冰洋的冰層面積漸漸縮小等。另一方面,伴隨著其經濟的高速成長,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也是能源、資源的消耗大國;其他新興國家也競相加入經濟競技場,爭奪有限的資源。近日,全球的經濟崩跌,股價下跌,各國經濟成長下滑、市場需求緊縮,但原油價格的起落,由去年六、七月漲到每桶140美元,近期又跌回約70美元(甚至40多美元)。原物料價格也大都下降,如較之去年,汽油價格降59 %、鎳價格降55 %、鋁價格降36 %、銅價格降53 %、銀價格降24 %等。以上這些現象,就環境觀點來思考,啟示了甚麼?

在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於原則或作法,就是把環境成本內部化,把環境資源或使用環境的代價加到產品價格上去,或採取經濟手段運作環境資源,其實例如徵收碳稅、建立碳交易市場。全球的資源越用剩越少、污染物(含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越來越多、全球環境問題越發明顯及趨於嚴重,但由第一段所陳述,目前世界運作中的經濟制度或各國的政策,好像沒有如此的運作。經濟系統自在的運作,似與環境問題脫鉤、彼此沒牽扯。在所謂「二十一世紀議程」,環境問題似要被排入議程,但看起來還是排不上議程的。美國迄今尚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尚未上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想法呢?

環境與健康: 
經濟: 

大家一起來思索,生活所需的能源在哪裡?

自國內從七月份起油電雙漲,整個能源的高價格問題成為全民共同的痛。會覺得痛,而且痛得不得了,主要因為生活中我們何可一日無此君,但是用了卻又必須面對高高在上的能源價格問題。這種又愛又恨的情懷,可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會持續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因此,創造出帶動我們食衣住行所需要的能源,遂成為今後科技發展的顯學。

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盡全力找出可以轉動我們生活中無數機器的能量。說句老實話,能量在哪裡呢?其實,能量處處可見。正當我的十根手指頭飛舞在鍵盤上撰寫此文時,每一根指頭敲打鍵盤上的一個鍵,就會產生10毫瓦的能量來。如果你是一個每天在電腦前工作的上班族,或者是一個線上遊戲的玩家,當你奮力的敲打你鍵盤的同時,實際上能量就像是電腦中音樂播放程式裡的頻率分析視覺顯示功能的長條狀圖,高高低低地隨著你敲打鍵盤的節奏,一點一低的產生出來。如果這些能量可以蒐集並且儲存起來,未來的電腦是不是可以不用插電,只要你敲打的時間夠久,就可以自給自足了呢?

氣候與能源: 

跟鬼拿藥單的能源政策

在全球暖化、資源枯竭、環境破壞等由過熱人為活動產生的惡果的交互作用下,其所導致的全球性氣候異常與物價高漲已令節能減碳成為媒體熱門話題、政府響亮的口號以及良善民眾在個人生活上自我要求的目標。在種種受到鼓吹的減碳作為上,具市場商機的或許得到最大的推動而受到注目,比如省電燈泡與LED燈。

據報載,能源局於6月4日表示,將強制提升11項電器用品的能源效率基準,其中白熾燈泡能源效率基準預計年底就會公告,並於民國101年實施,預期屆時其將無法達到標準而停產,全台將有2,500萬顆白熾燈泡面臨汰換,「商機高達20億到30億元。」雖然法規還沒正式實施,但公部門已開始作為,各級政府將全面汰換鎢絲燈,全國135萬盞路燈也朝改用 LED路燈規劃。

然而省電燈泡與LED燈具雖然較省電,但省電燈泡含汞,LED燈具含砷,均是有毒重金屬,其在生產過程與廢棄後所造成的負面環境影響,不容忽視。政府在大力推動之餘,可曾想到因此而增加的環境負荷,包括被汰換的大量廢棄燈泡的回收處理,以及省電燈泡與LED產業在成為社會新的依賴後,因此持續釋出的重金屬在環境與食物鏈中的累積?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