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台灣還好嗎?
他們只說經濟成長率,他們不說的是……
起源於1970年代美國校園的世界地球日,每年提醒著人們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然而五十二年過去,雖然人們的環保意識日漸高昂,各國政府、NGO與企業也推行了大大小小的環保行動,但我們的大地母親似乎狀況越來越不利於其上生物的生存!
起源於1970年代美國校園的世界地球日,每年提醒著人們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然而五十二年過去,雖然人們的環保意識日漸高昂,各國政府、NGO與企業也推行了大大小小的環保行動,但我們的大地母親似乎狀況越來越不利於其上生物的生存!
【導讀】能源轉型是方法,不是目標!能源轉型是方法,不是目標!能源轉型是方法,不是目標!
重要的話要說三次。我國政府從2016年小英總統上任以來,更加積極地推動能源轉型政策,包括核能電廠的除役、減少燃煤發電、加速再生能源的開發及應用普及率。目前為止的成果雖說離2025年的目標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但我們樂見政府推動能源轉型及提高再生能源發電佔比的決心,似乎依然不減。只是,人類是很容易忘記初衷的動物,計畫一旦出現障礙,我們就會為了繞過障礙、行走偏道,各位讀者,我們為何要能源轉型?
在都市窩居的朋友們,洗了衣服常常只能在陽台上晾乾,但當冬日天雨濕冷時,可能就會求助於自助洗衣店的烘衣機。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一筆小錢,卻能讓衣服快速乾爽好收納,省卻許多煩惱;但您的這一筆小錢,卻可能為他人帶來極大困擾,即使求助公部門也無能有效改善。
1984年12月2日至3日的夜晚,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在印度波帕爾的一家農藥工廠,發生大量毒氣外洩事故:三十幾噸劇毒的異氰酸甲酯(MIC)彌漫了下風處8公里範圍內的社區,且下風處3-4公里範圍內受影響最為嚴重。據統計,當時波帕爾這個城市總共有80萬人口,其中有20萬人口吸到這劇毒氣體;總共有2萬多人死亡,其中五千多人於兩天內死亡,其他1.5萬人於其後數年內死亡,並約有10萬人左右至今仍遭受慢性病痛的折磨。在媒體關注雲林麥寮橋頭國小許厝分校是否該遷校之際,這個史上最嚴重的化學工廠意外事故,值得國內決策者、媒體、民意代表與家長們好好省思。1
輕輕薄薄的塑膠袋很便宜,一個只有幾毛錢,因此許多沒有被政府「限塑政策」管制到的商家,都是免費提供塑膠袋,給客戶方便,提升「服務」品質。於是,買早餐會拿到塑膠袋,買麵包會拿到塑膠袋,買菜也會拿到塑膠袋。一個人每天拿兩、三個塑膠袋,似乎是稀鬆平常的小事;但是當2300萬人都這樣做,日積月累下來,每年台灣塑膠袋用量就達到180億個;以頭尾長30公分的小紅白袋來計算,180億個塑膠袋可繞地球將近135圈。
石油開採過程造成的環境危害固然是惡名昭彰,石油煉製及其下游的石油化學工業對環境生態的傷害,也不遑多讓。煉油及石化工業,雖然是個技術相當成熟的產業,但若選址不當、操作不良,對勞工以及周遭社區的危害將相當大;中油五輕、台塑六輕以及林園石化工業區等案例,殷鑑不遠。
首先,我們來簡單認識一下煉油廠及石化工業園區到底在做什麼。其實,二十世紀號稱是石油世紀,因為石油不僅可提煉成各種油品當作我們的能源來源,也有將近40%的石油被用來製成各種塑膠製品、藥品(西藥與農藥)、油漆與其他工業原料或製品。這是個相當重要的民生工業,我們不能否認,但問題在於其規模太過龐大,不僅消耗太多的資源,也會排放許多污染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