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非核減煤平氣疼媽寶護生態之道:不要一味高喊能源轉型,卻忘了總量管制、產業轉型與節能

【導讀】能源轉型是方法,不是目標!能源轉型是方法,不是目標!能源轉型是方法,不是目標!

重要的話要說三次。我國政府從2016年小英總統上任以來,更加積極地推動能源轉型政策,包括核能電廠的除役、減少燃煤發電、加速再生能源的開發及應用普及率。目前為止的成果雖說離2025年的目標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但我們樂見政府推動能源轉型及提高再生能源發電佔比的決心,似乎依然不減。只是,人類是很容易忘記初衷的動物,計畫一旦出現障礙,我們就會為了繞過障礙、行走偏道,各位讀者,我們為何要能源轉型?

截至2020年,我們這個無法自產能源的小島還有97.79%的能源仰賴進口,而我們的電價卻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便宜。這個弔詭的現象,似乎從來沒有一屆政府想要去處理它。我們政府歡迎國內外知名的大企業在小小的土地上設廠、擴廠,對著他們拍著胸脯說:「沒問題,電力盡量用!幫我們拼經濟的嘛。」,回過頭卻對著老百姓吐苦水:「不蓋電廠不行啊以後就沒電可用了」。無法自產能源、有夠便宜的電價、還要再加上也是世界數一數二高的用電量,就是我們這個小島的用電寫照。在等價交換的原則之下,從能源產出到消耗的過程中,到底有什麼被犧牲了?各位讀者,我們為何要能源轉型?

/sites/default/files/images/epaper/theme/tsmc_logo_on_taichung_factory_building.png

2020年開始持續了兩年的一場疫情,雖然打亂了全世界的國際情勢與產業供應鏈,也讓我國的第二座護國神山趁勢崛起。第一座護國神山當然是玉山,幫我們擋颱風;第二座則是幫我們拼經濟,就不說是誰了,但人家可不是免費幫我們拼經濟,用電也是台灣榜首,如果打算全部用綠能來支持,大約需要82萬棟建築物樓頂裝設太陽能板。「護國神山用的是我家的太陽能喔~」,聽起來是一句不錯的口號,也許經濟部可以用這口號來推動家戶裝設太陽能。

以下這篇報告,我們為讀者深入剖析能源政策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是怎樣的代價轉換關係(一直以來的這些護國大小山,是護國還是虧國?),另外也很重要的是希望能啟發讀者的思考:台灣人很聰明,我們一定能找到更永續、也對環境不會造成負擔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走在能源轉型的路上,而不會讓後代子孫付出代價。


最新版本修訂內容:
  1. 協和電廠要新增的機組,是兩部共2.6GW,而非5.2GW(2018年時的原規劃,是四部共5.2GW)。
  2. 原版本中的「平均最大供電能力」,意指在考量發電機組歲修、故障維修、以及再生能源看天吃飯而無法時時供電等因素下,全年度最大供電量(度數)除以365天*24小時後的平均值。這全年「平均最大供電能力」是以各種不同機組的裝置容量乘以其容量因素,只是怕被誤解為尖峰供電能力的平均,所以後來改成「全年平均供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