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PM2.5的幾點發想
最近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起大眾對中國空氣污染問題的關注;相對之下,台灣的空氣品質雖然不若中國惡劣,但也早已達到危害健康的程度。以細懸浮微粒(PM2.5)的年平均值為例,我國在2013年時只有花、東符合標準(15ug/Nm3),其餘縣市全都不符標準;尤其是台中以南的縣市,PM2.5年平均值達到標準值的1.7~2.2倍;也因此,我國肺癌發生率年年高升。

(來源:國民健康署)
最近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起大眾對中國空氣污染問題的關注;相對之下,台灣的空氣品質雖然不若中國惡劣,但也早已達到危害健康的程度。以細懸浮微粒(PM2.5)的年平均值為例,我國在2013年時只有花、東符合標準(15ug/Nm3),其餘縣市全都不符標準;尤其是台中以南的縣市,PM2.5年平均值達到標準值的1.7~2.2倍;也因此,我國肺癌發生率年年高升。
(來源:國民健康署)
行政院環保署為了監督空汙情形,在全台灑下了「空氣品質監測網」,大多位於工業區密集的台灣西部,而高雄身為重工業區,改制後的「大高雄」便有十二個「普通測站」以及3個「光化測站」。普通測站採自動化,每小時會更新一次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與臭氧等等;若妳想知道晚上8點某偵測站的空汙資料,9點半之前就可以在網上看到了。你可以在這裡點任一偵測站,追蹤十幾天內「每小時的」空氣品質;是不是很方便呢?
在8月1日凌晨發生的悲劇,救人與追究責任歸屬絕對是重要的,不過我們也在這個橫跨前鎮與苓雅區,燒毀無數汽機車與住家招牌的悲劇中想要了解兩個問題:(1)這個即時監測系統在當地居民已經聞到可燃氣體臭味的這三四小時,究竟發現了什麼?(2)悲劇發生後,高雄各地的空氣品質又是如何?
下圖是在氣爆現場附近的幾個偵測點,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復興站(紅三角),它位於一樓,而且,它與氣爆範圍內的光華三路與一心路口,距離只有兩百公尺左右。
照說沒人了解一個人腦袋中怎麼想,但由其態度、事發後言行為來推想一番,大蓋可知梗概。高雄石化品輸送管線大爆炸,石化業大老板背後怎麼想?是如某報紙刊頭標題所述,「高雄關閉市區管線,七石化廠恐停產」,或石化業要倒一半云云。
當在七月三十一晚8時許李長榮化工的工廠收不到料,大老板想到的應是,俟數量無多的庫存料用完後,某產線就開不下去、要停產了。於是在保壓試漏後,於10點多要求華運公司輸送泵繼續打開送料,到發現送料不順才停止。這時二聖路已開始爆炸了。依李長榮化工董事長李謀偉語,「做生意不賺錢而虧本,是無法對股東、投資人交待」;今日發生氣爆了,只要當下不承認,等要查到事証明確、誰應負責,恐已過三、五個月了。為了切割風險,把輸送油氣產品、石化料的作業及管線的維護保養,另成立獨立公司或委外外包,就可以了。
高雄市嚴重氣爆事件傷亡慘重,不忍卒睹。經濟部長宣稱可能是化工基本原料丙烯外洩造成氣爆外,在當地有設置管線的公司卻宣稱自己的管線壓力正常,沒有外洩。根據報導,民眾在當天下午就聞到瓦斯味,為什麼沒有人關心注意這件事呢?原因可能是沒有人想到在繁華市中心的大馬路下竟然被好幾家公司埋了高壓氣體輸送管線。
這天晚上,我睡得相當安穩。一早醒來,混混屯屯地打理一下,喝了碗米麩,就去上班了。渾然不知數百公里外的南方,發生了天大的意外事故。直到進辦公室,才從同仁口中得知。
接下來,幾個平面媒體記者打電話來,詢問丙烯、乙烯的用途、特性,有沒有毒,對居民有無傷害。我簡單地回答了一下:這些是重要的工業基本原料,是我們所謂的一輕、二輕到六輕等輕油裂解廠的主要產品,可以產製各種塑膠以及其他化學物質。毒性不高,但很危險,易燃。當它爆炸燃燒時,本身很快就化為水蒸汽與二氧化碳,但是它引發的火災,燒到了什麼東西,產生或釋出了什麼毒性物質,才是重點。並舉911美國受到恐怖攻擊事件為例:雙子星大樓毀掉時,救災人員暴露在粉塵、戴奧辛、石綿、鎘、六價鉻、苯等致癌物質之中,結果日前發表報告指出,已有2500人罹癌。
我國環保署在12月底祕密召開一場未上網公開時間地點的土污公聽會,這場會議僅用書面邀請石化以及鋼鐵工業代表,環團得知消息後匆忙出席參加,抗議環保署鬆綁工業區土壤污染管制標準。整理「土壤污染管制標準」及「土壤污染監測標準」修正草案的內容,我們發現,工業區的重金屬汞、鎘、鎳、銅的管制標準被拉高5倍,本應好好處理污染的業者,自此之後就可以在土地多排放4倍額度,另外最嚴重的是,鋅和三價鉻則變成完全無管制!《看見台灣》之後我國閣揆曾揚言大力整治污染,但如今環保署卻要從法制上加速土地的污染!
仔細咀嚼環保署公告的草案內容以及此次會議記錄,這個修正草案應該是針對三價鉻而來!而汞、鎘、鎳、銅則是搭了這趟順風車。環保署強調會調高這些重金屬標準,是參考顧問公司提供的顧問報告,而顧問公司則是參考環保署的「健康風險評估模擬系統」來提供建議。根據該模擬系統的健康風險評估,土壤的三價鉻含量在127,000mg/kg以下,對健康的影響是可接受的,因此環保署認為工業區可以不管制三價鉻。與會業者也一直強調三價鉻為人體所需微量元素。然而,三價鉻並沒有安全到工業區可完全不用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