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消費

勿忽視服務產業對環境之衝擊

作者:金心/看守台灣協會會員

在人們的生活中、在各種產業中,一般人常看到製造業、能源發電業等排放污染、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殊不知服務產業也是重大的排放來源,勿忽視其對環境的影響。

環境系統的相互牽連、影響是複雜的,各種產業的相互關聯亦然;進出辦公室、身穿西裝的服務人員其對環境之威脅不一定較一個水泥廠工人為小。首先,商場、辦 公場所需使用多量的「電力」,其即代表著相當的碳排放、污染排放、有害重金屬排放、燃料資源耗用。若是核能電廠的電,恐怕潛在的影響、代價更大。一個上班 人員在上班過程,除使用電力外,尚有「辦公室建築物」營建過程及使用維護(如電梯、空調冷氣、照明)的環境影響負荷。去上班,也需搭乘各種類的交通工具; 赴國外或長程出差,需搭乘飛機;大型輪船,載著消費品貨櫃進出港口、海上(遠洋航程)趴趴跑,這些都是污染排放。

以餐飲業而論,若享用1公斤調理好、置放於餐桌上的食物,其在產地、廚房調理烹煮過程,或已丟棄掉5~10公斤的廢棄物(至少還可做廚餘吧)。當我們製造 一桶垃圾,上游端便已製造70桶垃圾了。在產品生命週期前端的開採、製造、運送階段,已產生很多廢棄物、污染排放問題,並還有後段廢棄物問題。

環境與健康: 
氣候與能源: 
經濟: 

萊克多巴胺–培林–瘦肉精

作者:周晉澄/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教授
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商品名為培林,是腎上腺乙型受體作用劑的一種,俗稱受體素,具有類交感神經興奮作用,原本是開發 為氣喘治療用藥。培林與其他相關藥物,如克崙特羅(Clenbuterol)、沙丁胺醇(Salbutamol)、濟帕特羅(Zipaterol)等,添加於飼料,具有蛋白質合成功能,增加瘦肉的比例,因此通稱為瘦肉精。

培林的使用方式是動物在最後的肥育階段,大約使用一個月左右即上市。培林在動物體內代謝很快,六小時即可排出約一半,但殘留於屠宰後肌 肉或內臟的瘦肉精不易消失,加熱烹煮亦不易破壞。使用瘦肉精飼養動物後如無適當停藥期而殘留於肉品,即可能為消費者所食入。過去有相關毒性較高瘦肉精經食入後,發生人類急性中毒報告,出現心血管不適等症狀,因此限制使用,以避免吃入含大量瘦肉精的肉品與內臟,造成不利健康的效應。

環境與健康: 
經濟: 
社會: 

七十億人的崩世代到來


秋老虎的午後,我經過家門前大型廢棄物的垃圾堆,最頂上躺著一個用大樹的橫切面做的茶盤,樹的年輪仍清晰而完美,但是茶盤中間有一道裂 縫,大概因此會漏水而失去了效用,那是一棵七十幾歲生命的樹最後的下場。垃圾堆裡面還有很多看來大致完好的物品,心中有個疑問,人在地球上活到七十歲,一生中有這麼多必需品嗎?

這幾天,全球的人口達到了七十億人,不少國家歡慶新生命,紛紛尋找第七十億人,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卻不覺得開心,因為這些孩子出生在 「矛盾的世界」;世界環境生產的糧食因為綠色革命等科技發明而足以養活七十億人口,早已經打破馬爾薩斯人口論的預言,甚至富裕國家有許多人為過度肥胖所苦,但卻仍有超過十億人飢餓貧困生活,而新興經濟快速發展的人口大國,正在快速追上消費主義的風潮,只要想到你現在需要的所有事物,都要乘上七十億倍,七十億個茶盤、七十億支手機、七十億台汽車……

山林水土: 
經濟: 
社會: 

從台塑大火看台灣塑膠王國

王永慶先生號稱「台灣經營之神」,自2008年10月離開人間,留給世人最大的話題,一個是子女遺產繼承,一個是台塑一年七次大火。台塑的管理在王永慶過世後,就鬆散了嗎?

一年七次大火,雖然是燒在台塑廠房,但是人民卻更感到火大。

因為有塑膠王國在台灣,台灣塑膠產品氾濫,已到了無所不在。最近去看到很多學校的課桌椅,換成塑膠製品,壞了就丟棄,不用回收,全是垃圾。塑膠製品不耐用,壞了不能修,不像木製品可用三十年以上,即使壞了,五把椅子還能拼湊修成四把可用的椅子。當我們不再使用木頭椅子,木匠就消失了,他們是被塑膠淘汰 了。

早期,下大雨,從山上漂流下來很多塑膠袋、塑膠瓶,堵住水溝,塞住河川攔壩出水口,一大片的塑膠蔚為奇觀。現今雖有資源回收制度,但回收的塑膠種類就分六、七種,再生使用的成本高,去處有限。當塑膠用品不能源頭減量,我們就一直要收拾殘局。

環境與健康: 
經濟: 
特定議題: 

對抗「趴趴走」,建構「在地化低碳社會」,

最近參加一場各縣市代表的研習會,會中有一個有趣的議題 – 高鐵通車後,是讓台灣的發展趨勢更集中化?更都會化?還是帶動了中南部地區的發展?

來自台北市的聲音相信高鐵通車是對中南部地區的一大德政,因為方便了台北人利用休假到中南部觀光,所以有助於中南部的發展。但是有中南部的代表指出,高鐵 通車後,反而更助長了中南部的人往台北跑的趨勢,中南部的年輕人三不五時就會想到台北去體驗五光十色的都會景象,北重南輕的趨勢反而更嚴重。其實,兩種觀 點都有其依據,只是反映出不同生活經驗的角度差異,而負責國家發展的單位可以對這個議題進行科學化的研析。

這個問題突顯出自從十八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發展趨勢的一個縮影:隨著蒸汽時代的誕生,火車與各種交通工具被廣泛的應用,交通運輸更便利了,讓人們與商品「趴趴走」蔚為風潮,可是,整體而言,世界的發展在這一百五十年中,究竟是帶動了邊陲地區的發展?還是更加的集中化?都會化?

氣候與能源: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