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消費

萊克多巴胺–培林–瘦肉精

作者:周晉澄/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教授
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商品名為培林,是腎上腺乙型受體作用劑的一種,俗稱受體素,具有類交感神經興奮作用,原本是開發 為氣喘治療用藥。培林與其他相關藥物,如克崙特羅(Clenbuterol)、沙丁胺醇(Salbutamol)、濟帕特羅(Zipaterol)等,添加於飼料,具有蛋白質合成功能,增加瘦肉的比例,因此通稱為瘦肉精。

培林的使用方式是動物在最後的肥育階段,大約使用一個月左右即上市。培林在動物體內代謝很快,六小時即可排出約一半,但殘留於屠宰後肌 肉或內臟的瘦肉精不易消失,加熱烹煮亦不易破壞。使用瘦肉精飼養動物後如無適當停藥期而殘留於肉品,即可能為消費者所食入。過去有相關毒性較高瘦肉精經食入後,發生人類急性中毒報告,出現心血管不適等症狀,因此限制使用,以避免吃入含大量瘦肉精的肉品與內臟,造成不利健康的效應。

環境與健康: 
社會: 
經濟: 

七十億人的崩世代到來


秋老虎的午後,我經過家門前大型廢棄物的垃圾堆,最頂上躺著一個用大樹的橫切面做的茶盤,樹的年輪仍清晰而完美,但是茶盤中間有一道裂 縫,大概因此會漏水而失去了效用,那是一棵七十幾歲生命的樹最後的下場。垃圾堆裡面還有很多看來大致完好的物品,心中有個疑問,人在地球上活到七十歲,一生中有這麼多必需品嗎?

這幾天,全球的人口達到了七十億人,不少國家歡慶新生命,紛紛尋找第七十億人,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卻不覺得開心,因為這些孩子出生在 「矛盾的世界」;世界環境生產的糧食因為綠色革命等科技發明而足以養活七十億人口,早已經打破馬爾薩斯人口論的預言,甚至富裕國家有許多人為過度肥胖所苦,但卻仍有超過十億人飢餓貧困生活,而新興經濟快速發展的人口大國,正在快速追上消費主義的風潮,只要想到你現在需要的所有事物,都要乘上七十億倍,七十億個茶盤、七十億支手機、七十億台汽車……

山林水土: 
社會: 
經濟: 

從台塑大火看台灣塑膠王國

王永慶先生號稱「台灣經營之神」,自2008年10月離開人間,留給世人最大的話題,一個是子女遺產繼承,一個是台塑一年七次大火。台塑的管理在王永慶過世後,就鬆散了嗎?

一年七次大火,雖然是燒在台塑廠房,但是人民卻更感到火大。

因為有塑膠王國在台灣,台灣塑膠產品氾濫,已到了無所不在。最近去看到很多學校的課桌椅,換成塑膠製品,壞了就丟棄,不用回收,全是垃圾。塑膠製品不耐用,壞了不能修,不像木製品可用三十年以上,即使壞了,五把椅子還能拼湊修成四把可用的椅子。當我們不再使用木頭椅子,木匠就消失了,他們是被塑膠淘汰 了。

早期,下大雨,從山上漂流下來很多塑膠袋、塑膠瓶,堵住水溝,塞住河川攔壩出水口,一大片的塑膠蔚為奇觀。現今雖有資源回收制度,但回收的塑膠種類就分六、七種,再生使用的成本高,去處有限。當塑膠用品不能源頭減量,我們就一直要收拾殘局。

環境與健康: 
特定議題: 
經濟: 

對抗「趴趴走」,建構「在地化低碳社會」,

最近參加一場各縣市代表的研習會,會中有一個有趣的議題 – 高鐵通車後,是讓台灣的發展趨勢更集中化?更都會化?還是帶動了中南部地區的發展?

來自台北市的聲音相信高鐵通車是對中南部地區的一大德政,因為方便了台北人利用休假到中南部觀光,所以有助於中南部的發展。但是有中南部的代表指出,高鐵 通車後,反而更助長了中南部的人往台北跑的趨勢,中南部的年輕人三不五時就會想到台北去體驗五光十色的都會景象,北重南輕的趨勢反而更嚴重。其實,兩種觀 點都有其依據,只是反映出不同生活經驗的角度差異,而負責國家發展的單位可以對這個議題進行科學化的研析。

這個問題突顯出自從十八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發展趨勢的一個縮影:隨著蒸汽時代的誕生,火車與各種交通工具被廣泛的應用,交通運輸更便利了,讓人們與商品「趴趴走」蔚為風潮,可是,整體而言,世界的發展在這一百五十年中,究竟是帶動了邊陲地區的發展?還是更加的集中化?都會化?

氣候與能源: 

用公共保育服務工作救失業、拼經濟

舊曆年過去,新的一年展開,有些人吃過尾牙,卻喝不到春酒,初五鞭炮聲中熱鬧開工,許多人卻沒有重回工作的喜悅。年過完了,人人有獎的消費券花光了,而去年十二月超過5%的失業率,預計年後還會創新高,馬政府年前宣示要繼續擴大內需、擴大公共建設投資、搶救問題企業、還要營運正常的愛心企業承諾不解雇,顯示政府拼經濟的邏輯,就是砸錢救企業財團,然後企業會釋出就業機會,接著砸錢給民眾消費去買企業產品,以強化上述拼經濟的迴圈。

然而在此邏輯下,企業財團或許體質本身經營不善,或是製造污染、破壞環境,但無論如何通通不能倒,甚且民眾還要用加重未來賦稅負擔的消費券,去購買那些破壞環境生產過剩出來的非必要消費品,以維持建立在虛幻的自我消耗的消費榮景上的扭曲怪圈。從馬政府救經濟的邏輯推導下去,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原本即相對富裕的企業財團,受薪階級辛苦納稅去救企業,分得的卻是這套經濟體系下的餅乾碎屑,辛苦守著朝夕不保的工作、或等著奇蹟似的就業機會與消費券,還以為天上掉下來的是禮物。

山林水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