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與毒油
今年最勁爆的消費事件,無疑就是中國大陸生產的毒奶粉,內含三聚氰胺,令人退避三尺,不敢輕碰。不單單是奶粉下架,就連麵包、餅乾、珍珠奶茶,銷路一落千丈,很多人怨嘆:「以前我不知道已經吃了多少了?!」
食品添加物,有其一定的規範。供人食用,更加嚴格管控。若要以肉身來做實驗,即使付給萬千的代價,應該也沒人敢輕易嘗試有毒有害之物!台灣人非常注重身體保健,尤其對小孩子,大家都是心肝寶貝,不捨傷害。而三聚氰胺這種本來就不應該出現在奶粉中之物,就是因為不肖商人要賺黑心錢,罔顧別人的生命安全,橫著良心添加進去,怎不令人氣憤!雖然中共海協會來函道歉,未來如何阻斷黑心產品之路,仍要加一把勁,以預防替代事後危險所付出的代價。
在1979年,當時台灣的環保和消費意識,幾乎是蠻荒時期,卻發生了多氯聯苯米糠油事件。在中部一家米糠油的工廠(彰化油脂),在製造過程中,以多氯聯苯當熱媒,由於熱煤管破一小洞,使得管子內的多氯聯苯滲漏到米糠油中,污染了油脂。當時沒人知道有污染,在中部地區很多人都買米糠油來燒菜,以致事發之後,方知至少兩千多人受到毒害。受害人的症狀和日本的多氯聯苯中毒,如出一轍,化驗之後證明是多氯聯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