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永續發展

民眾監督的必要性

世界經濟論壇公佈了全球146個國家的環境永續指標(ESI)評比,我國「有幸」以得分32.7名列倒數第二名, 僅高於敬陪末座的北韓。這報告真的令我們啼笑皆非,我們慶幸沒有獲得倒數第一名,悲的是我們的經濟奇蹟竟然是以犧牲環境所換來的「不義之財」。讓我們看看亞洲鄰國的排名,日本30、馬來西亞38、泰國73、印尼75、斯里蘭卡79、印度101、孟加拉114、南韓122、菲律賓126、越南127、巴基斯坦131、中國133,難道不令我們汗顏?

其實在五類指標中,我國在「社會和機構性能力」上還得分69.4名列前25名,成績傲人;然而在「環境系統」(得分17.5,排名146)及「減低環境負荷」(得分24.9,排名144)兩項,敬陪末座,而「降低人類負荷」(得分24.4,排名124),也吊車尾。從類別的得分和排名上,我們可以看出其實我國是有能力做好,只是人謀不臧。再者也突顯了民間力量的不足,無以導正和監督施政方向和品質,也有待民間力量的整合和強化。值此內閣更替,政務官人事的安排,籲請新閣揆深思。

該拼環境了!

在內閣重組之際,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紀經濟論壇」公佈了其委由「耶魯大學環境法律與政策中心」執行的2005年「環境永續性指數」(ESI)排行評比,台灣在146個參與評比的國家中,名列倒數第二。消息傳來,只見經建會忙著出面消毒,認為「ESI發佈時間不固定,且台灣因為國際現實處境,有關對國際公約簽署及國際參與部分,得不到分數,對台灣嚴重不公平。」將台灣環境品質的低劣一句話就推給國際處境的艱難,官方這種推委卸責、缺乏自省的制約性表現,著實令人感到遺憾。

在這份厚達408頁的評估報告中,蒐集了146個國家的76種參數,並將之分類衍化成21種指標,然後再將這21種指標歸納成5個環境永續性的構成要素,分別是:環境系統(的健康程度)、降低環境壓力、降低人類脆弱性、社會與機構的能力、以及全球的環境管理。構成要素的分數從0到100分,台灣除了在「社會與機構的能力」一項及格,其餘均不及格,其中在攸關環境品質的前三項中排名均為倒數,且「環境系統」為最後一名。

見樹不見林

在內閣即將總辭之際,一些傳統官僚蠢蠢欲動,希望能藉著這個渾沌不明的時刻,將幾個攸關特定產業利益的案子翻盤,於是我們看到國工局搬出了國防部,宣稱蘇花高有戰略價值;我們又看到台電請出李遠哲,宣稱核電廠是必要之惡,且應該將既有核電廠延役。這些長久以來一直以特定財團利益為施政導向的官僚,實是我國邁向永續發展最大的路障!

以繁榮的西部為戰場,並以有二十餘座橋樑的蘇花高為馳援要道,而完全沒有考量若其中有一座橋被炸斷時要怎麼辦的這種國防計畫,真是令人笑掉大牙,讓中國額手稱慶,實令人不屑批評。而將京都議定書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與核電廠扣在一起,並宣稱核電廠是必要之惡的說法,相較之下,雖然高明點,但仍令人為這些專家的狹隘眼光憂心忡忡。

不可否認的,燃煤火力發電廠的確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且釋出了不少的汞,造成了相當的環境污染。但這並不表示為了避免這樣的惡,就正當化了核電廠的惡。其實,這種要人民在兩「惡」之中選其一、而避談第三條路的策略,已成為全球核電產業的翻身陽謀。只是,曾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李遠哲,竟也會中了這種陽謀,真是令人相當意外。

在由全球環保界賣力提倡的「清潔生產」中,有一項重要的原則,就是「整體原則」,即要決策者做全方位的考量,避免將風險由一處移到另一處。如果我們能做這樣全方位的思考,才能避掉所有不該有的惡,並找到一條對大家都好的路。

氣候與能源: 
經濟: 
社會: 

無車日的省思

現代人從小就被有意無意地教養要去擁有一部車子。電視的廣告、汽機車玩具、親朋鄰里同儕的炫耀,讓汽機車所代表的舒適、方便、效率、與身分地位,直入大眾腦海。許多年輕人成年後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擁有一部車子。然而隨著人口的增長,道路與停車場卻不可能無限增長;因此,若每個人都擁有一部車子,將會是個災難。

其實,我們早已處在災難中了,不是嗎?交通的擁擠、空氣的污染、令人心神不寧的噪音,都是汽機車所帶來的顯而易見的影響。其他諸如溫室氣體的排放所造成的氣候變遷、不吸熱的道路加上汽機車的廢熱所造成的都市熱島效應、不透水的道路鋪面使得都市無法涵養水源且遇雨即澇;另外為了服務更多的汽機車而擴寬或闢建的許多道路,不僅徵收了許多家庭的寶貴土地,更像刀子般一刀一刀劃過脆弱的環境敏感地區,許多大樹因而倒下、珍貴動植物的棲地因而消失、山林的土石因表面徑流的增加與沖刷而更易流失…。雖然我們可以開著或騎著汽機車到達更多的地方,但是我們可以看的東西卻愈來愈少了。

環境與健康: 
社會: 

飲鳩止渴

最近參加了環保署的一個公聽會,緣由是養豬業者想要遊說環保署水保處放寬養豬業的放流水標準。養豬業者的理由是,過去一、二十年來他們共花了約百億的經費作廢水處理設施,可是仍達不到環保署的標準,而認為是環保署的標準太過嚴苛;可是與會的學者均指出,其實環保署的標準已很寬鬆,養豬業者之所以達不到要求,是其所委託的工程顧問公司在廢水處理設施的設計上有問題所致,因此不贊成放寬;環保團體的代表當然也認為為保護河川生態計,不應放寬,更指出應禁止養豬廢水排入河川,宜讓其朝回收再利用方向來努力。

就在正反雙方激烈的交辨之後,最後主席請在場的三位立委發言。這三位立委是養豬業者請來遊說環保署的,言論內容傾向養豬業者本不足為奇,然而其中一位立委說的一句話卻令人印象深刻,他說:「飯都吃不飽了,還談什麼環保?!」我想不僅是在場的立委與養豬業者有這樣的想法,可能許多官員民眾也有這樣的想法,而這才是讓人引以為憂之處。

最近行政院的蘇花高緩建與中橫封路等決策所引起的風風雨雨,正反映了許多民眾存有這種想法;而中時最近的一篇小社論裡,更以目前的石油危機來支持台灣應朝核能發展的觀點。儘管上天屢次以災難來提醒人們放緩腳步,然而拼經濟的思惟,整體而言,仍然深烙在國人的腦海裡。而永續發展,對許多人而言,指的是永續經濟發展,他們當然支持。

環境與健康: 
經濟: 

請讓大地休養生息

在總統大選前,曾聽一位交通界的老前輩在批判蘇花高速公路一案。他說怎麼也想不懂出身宜蘭的游院長竟會大力推動這條沒有經濟效益、破壞水資源與生態的國道興建案。難道他沒有從北宜高速公路的興建過程中習得教訓麼?他列舉了許多理由,描繪了許多故事,指出蘇花高的不可行,指出交通的真正問題與交通部的顢頇。那精采的一晚有許多細節已經有點模糊,然而他說了一句話卻永遠令人難忘:「現在是交通管理的時代,不是交通建設的時代!」

是啊!豈僅是在交通方面,在許多其他面向,包括能源、廢棄物、水資源、山林、觀光…等,也都應該趕緊邁入管理的時代,脫離建設的時代。這些面向都各自擁有不同的問題,是該解決,但是其等所遭遇的最大問題是,在政治人物的私心下,在官商勾結下,在民代把納稅人的辛苦錢當作大餅在瓜分的情況下,在候選人把工程用來換取選票的情況下,在公務人員的屈從、怠惰、甚至利益薰心下,於是許多政策假解決問題之名,行製造問題之實;這些政策下所推動的工程,名為建設,實則破壞。是以,原有的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又多出了許多更難以解決的問題。於是,雖然朝野政黨口口聲聲愛台灣,然而我們的大地母親卻早已昏迷窒息。

特定議題: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