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永續發展

讓該死的公司自然死

前幾天參加一個研討會,會中一名受邀演講的某成衣公司代表,談及他們如何改善員工的勞動條件,負起企業社會責任。他說,成衣的市場早已供過於求,因此為求生存,只能往勞動成本低的地方遷移,以降低成本,期能以低廉的物價刺激消費,提高競爭力。同時由於市場上競爭者眾,因此為了搶奪訂單,常需以低廉的報價,並配合客戶的急需,逼迫員工加班趕工。為了追求微薄的利潤,而犧牲了勞工的人性尊嚴與生活品質。基於同樣的邏輯,我們可以想見,許許多多的環境成本外部化,也是為了以低廉商品刺激消費,為了追求微薄的利潤。

這樣的運作邏輯,是我們現今許多問題的根源之一,也是我們急需改革的課題。全球化、中印的崛起,都是為同樣的邏輯所驅使。這樣的邏輯,將使得工業化國家失業率提高,勞動條件降低;發展中國家環境惡化、傳統產業式微,並使許多人無法再直接依靠土地或傳統產業維生,而釋出更多廉價勞力,進一步加強企業跨國流動的動力,擴大全球各地的貧富差距。而那些在宛如戰場的市場上稱霸的財團,則擁有了睥睨國家的財力與影響力;只是,在社會中低階層、及環境與生態上,早已哀鴻遍野。

社會: 

民眾監督的必要性

世界經濟論壇公佈了全球146個國家的環境永續指標(ESI)評比,我國「有幸」以得分32.7名列倒數第二名, 僅高於敬陪末座的北韓。這報告真的令我們啼笑皆非,我們慶幸沒有獲得倒數第一名,悲的是我們的經濟奇蹟竟然是以犧牲環境所換來的「不義之財」。讓我們看看亞洲鄰國的排名,日本30、馬來西亞38、泰國73、印尼75、斯里蘭卡79、印度101、孟加拉114、南韓122、菲律賓126、越南127、巴基斯坦131、中國133,難道不令我們汗顏?

其實在五類指標中,我國在「社會和機構性能力」上還得分69.4名列前25名,成績傲人;然而在「環境系統」(得分17.5,排名146)及「減低環境負荷」(得分24.9,排名144)兩項,敬陪末座,而「降低人類負荷」(得分24.4,排名124),也吊車尾。從類別的得分和排名上,我們可以看出其實我國是有能力做好,只是人謀不臧。再者也突顯了民間力量的不足,無以導正和監督施政方向和品質,也有待民間力量的整合和強化。值此內閣更替,政務官人事的安排,籲請新閣揆深思。

該拼環境了!

在內閣重組之際,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紀經濟論壇」公佈了其委由「耶魯大學環境法律與政策中心」執行的2005年「環境永續性指數」(ESI)排行評比,台灣在146個參與評比的國家中,名列倒數第二。消息傳來,只見經建會忙著出面消毒,認為「ESI發佈時間不固定,且台灣因為國際現實處境,有關對國際公約簽署及國際參與部分,得不到分數,對台灣嚴重不公平。」將台灣環境品質的低劣一句話就推給國際處境的艱難,官方這種推委卸責、缺乏自省的制約性表現,著實令人感到遺憾。

在這份厚達408頁的評估報告中,蒐集了146個國家的76種參數,並將之分類衍化成21種指標,然後再將這21種指標歸納成5個環境永續性的構成要素,分別是:環境系統(的健康程度)、降低環境壓力、降低人類脆弱性、社會與機構的能力、以及全球的環境管理。構成要素的分數從0到100分,台灣除了在「社會與機構的能力」一項及格,其餘均不及格,其中在攸關環境品質的前三項中排名均為倒數,且「環境系統」為最後一名。

見樹不見林

在內閣即將總辭之際,一些傳統官僚蠢蠢欲動,希望能藉著這個渾沌不明的時刻,將幾個攸關特定產業利益的案子翻盤,於是我們看到國工局搬出了國防部,宣稱蘇花高有戰略價值;我們又看到台電請出李遠哲,宣稱核電廠是必要之惡,且應該將既有核電廠延役。這些長久以來一直以特定財團利益為施政導向的官僚,實是我國邁向永續發展最大的路障!

以繁榮的西部為戰場,並以有二十餘座橋樑的蘇花高為馳援要道,而完全沒有考量若其中有一座橋被炸斷時要怎麼辦的這種國防計畫,真是令人笑掉大牙,讓中國額手稱慶,實令人不屑批評。而將京都議定書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與核電廠扣在一起,並宣稱核電廠是必要之惡的說法,相較之下,雖然高明點,但仍令人為這些專家的狹隘眼光憂心忡忡。

不可否認的,燃煤火力發電廠的確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且釋出了不少的汞,造成了相當的環境污染。但這並不表示為了避免這樣的惡,就正當化了核電廠的惡。其實,這種要人民在兩「惡」之中選其一、而避談第三條路的策略,已成為全球核電產業的翻身陽謀。只是,曾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李遠哲,竟也會中了這種陽謀,真是令人相當意外。

在由全球環保界賣力提倡的「清潔生產」中,有一項重要的原則,就是「整體原則」,即要決策者做全方位的考量,避免將風險由一處移到另一處。如果我們能做這樣全方位的思考,才能避掉所有不該有的惡,並找到一條對大家都好的路。

氣候與能源: 
經濟: 
社會: 

無車日的省思

現代人從小就被有意無意地教養要去擁有一部車子。電視的廣告、汽機車玩具、親朋鄰里同儕的炫耀,讓汽機車所代表的舒適、方便、效率、與身分地位,直入大眾腦海。許多年輕人成年後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擁有一部車子。然而隨著人口的增長,道路與停車場卻不可能無限增長;因此,若每個人都擁有一部車子,將會是個災難。

其實,我們早已處在災難中了,不是嗎?交通的擁擠、空氣的污染、令人心神不寧的噪音,都是汽機車所帶來的顯而易見的影響。其他諸如溫室氣體的排放所造成的氣候變遷、不吸熱的道路加上汽機車的廢熱所造成的都市熱島效應、不透水的道路鋪面使得都市無法涵養水源且遇雨即澇;另外為了服務更多的汽機車而擴寬或闢建的許多道路,不僅徵收了許多家庭的寶貴土地,更像刀子般一刀一刀劃過脆弱的環境敏感地區,許多大樹因而倒下、珍貴動植物的棲地因而消失、山林的土石因表面徑流的增加與沖刷而更易流失…。雖然我們可以開著或騎著汽機車到達更多的地方,但是我們可以看的東西卻愈來愈少了。

環境與健康: 
社會: 

飲鳩止渴

最近參加了環保署的一個公聽會,緣由是養豬業者想要遊說環保署水保處放寬養豬業的放流水標準。養豬業者的理由是,過去一、二十年來他們共花了約百億的經費作廢水處理設施,可是仍達不到環保署的標準,而認為是環保署的標準太過嚴苛;可是與會的學者均指出,其實環保署的標準已很寬鬆,養豬業者之所以達不到要求,是其所委託的工程顧問公司在廢水處理設施的設計上有問題所致,因此不贊成放寬;環保團體的代表當然也認為為保護河川生態計,不應放寬,更指出應禁止養豬廢水排入河川,宜讓其朝回收再利用方向來努力。

就在正反雙方激烈的交辨之後,最後主席請在場的三位立委發言。這三位立委是養豬業者請來遊說環保署的,言論內容傾向養豬業者本不足為奇,然而其中一位立委說的一句話卻令人印象深刻,他說:「飯都吃不飽了,還談什麼環保?!」我想不僅是在場的立委與養豬業者有這樣的想法,可能許多官員民眾也有這樣的想法,而這才是讓人引以為憂之處。

最近行政院的蘇花高緩建與中橫封路等決策所引起的風風雨雨,正反映了許多民眾存有這種想法;而中時最近的一篇小社論裡,更以目前的石油危機來支持台灣應朝核能發展的觀點。儘管上天屢次以災難來提醒人們放緩腳步,然而拼經濟的思惟,整體而言,仍然深烙在國人的腦海裡。而永續發展,對許多人而言,指的是永續經濟發展,他們當然支持。

環境與健康: 
經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