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議題並不是新鮮事
近來台灣的倒「馬扁」、擁「馬扁」波瀾聲浪,紛嚷不息。夾雜其中,更見政治工作者或學術工作者,以熱門行話「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來彼此責全或卸責。轉型正義是轉型國家(不必然是新興民主國家)對過去政權錯誤暴行和不正義行為(如侵犯人權、人道罪行、集體屠殺、戰爭罪犯等)多種內涵群策群力彌補與追究的過程,通常具有司法、行政、憲法、補償、歷史等面向。除了對受害者及親屬的安撫、對過去迫害者追究其罪行、對過去取得不當利益予以追討之外,如何在憲法、立法、司法、行政等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石上,奠定正義化的標竿與驅動力,也是極其重要的課題。轉型正義的過程中,一定會面臨很多阻抗和挑戰,包括另類的「集體不正義」與「選擇性正義」等等。轉型正義並不是新鮮事,其哲理實務之思辯,甚至可溯及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轉型正義應擴及「經濟正義」、「社會正義」、「環境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