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雞與台灣的未來
經續會討論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修正案時,經濟部長黃營杉談及「養雞生蛋」理論,意即政府給予企業(雞)租稅獎勵扶持壯大後就會下蛋繳稅,為產業界的促產合理化。不過,台北大學黃世鑫教授認為政府花錢養的都是不會下蛋的公雞,政大財稅系曾巨威也說,政府養雞還是得花飼料錢,如果養了一隻不會下蛋的公雞,飼料錢就白花了;即使養的是母雞,養大了如不會下蛋,只是一味的減免稅捐,會侵蝕稅基的。也就是大家捐出的飼料錢換不回來而且還影響納稅的公平性。
其實不管台灣產業究竟是「公雞」還是「會不會下蛋的母雞」,大多數的優惠獎勵產業還有一個特性,就是特別會拉屎,而且是排放大量的有毒廢棄物、毒氣與毒廢液。這個特性對永續台灣環境的傷害不是短時間花錢就可以彌補回來的。政府對財團大企業總是特別的大方、特別的唯諾,不但獎勵促產減稅,而且只要企業主需要,就無不想盡辦法排除萬難得為他們爭取,甚至不重視人民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