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Nose的戴奧辛抗爭
1、日本的焚化政策和戴奧辛污染
根據聯合國環境計畫署的資料,1995年日本廢棄物焚化所產生的戴奧辛,約佔全球排放量的百分之四十。日本廢棄物處理政策依重於焚化方式,而不重視減量、重複使用、及資源回收。
1997年,厚生省終於把控制戴奧辛排放的規定加嚴。由於這項新的規定,厚生省的報告說戴奧辛排放的總量已降低百分之五十四,由1997年的5,945~5,965公克降到1998年的2,625~ 2,645公克。
然而,以焚化為主的政策仍未改變。新政策的方向是所謂的高科技焚化。由於未同時要求產業界減少有害廢棄物和使用化學物質,我們惟恐這個政策會引發化學污染的危機。
換言之,由於關心民眾的行動和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所採取的科學調查,最近日本到處都有很多未被發現的、潛伏的污染地點被發掘出來。
Nose的戴奧辛污染,是日本政府長期來忽視科學家及民眾對袋奧辛有關的危險所提出的警告,而因一座運轉了9年的焚化設施,所累積而得的最嚴重的土壤污染。
2、Nose的焚化設施及污染原因概述
Nose鄉位於大阪郊區,人口15,000,鄰接27,000人的豐野鄉。通勤到大阪上班的年輕人逐漸移入這個地區,但是傳統的農耕仍是Nose的主要產業。